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探索柞蚕产卵量的遗传规律,对柞蚕产卵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柞蚕新品种582和宽青为对交亲本分别配制F1和F2,用主基因-多基因分离分析法研究其产卵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柞蚕杂交组合582×宽青的产卵量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多基因修饰,其中,主基因遗传率占43.84%,多基因遗传率占5.81%。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因素对柞蚕产卵量的影响较大,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率达50.35%,因此,环境因素对产卵量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结果提示,在排除环境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固定有利于提高产卵量的主基因,完全可以对柞蚕品种的产卵性状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2.
戚俐  孟宪民  刘凤云  徐亮  宿桂梅  焦阳 《北方蚕业》2011,32(2):16-17,20
以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9906和多丝量品种H043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获得P1、P2、F1、F2、B1、B26个世代材料,利用干量折合法获得6世代的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按照Mather和Cavalli,L.L.等的方法进行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性状均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作用比较简单,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的基因加性效应作用方向不同,茧重转化率表现为正值,茧层生产率表现为负值,而显性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同,均为正值,即表现为正向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3.
栗蚕,俗称为核桃楸蚕或灯笼茧蚕,是鳞翅目大蚕蛾科完全变态的野生吐丝经济昆虫。本文用文字和图片形式详细介绍了栗蚕的卵、幼虫、蛹、蛾的形态特征,概述了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提出对栗蚕的进一步驯化、选择和提纯问题。  相似文献   
14.
饥饿是影响柞蚕生长发育、防病害能力和繁殖习性的重要因子。为探索柞蚕的耐饥饿能力,以柞蚕品种辽蚕527、9906、抗大和吉青为试验材料,对蚁蚕采取低温(6℃)饥饿的方法进行耐饥饿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辽蚕527蚁蚕耐饥饿能力最强,其次是吉青,耐饥饿能力最差的品种是9906和抗大;辽蚕527蚁蚕耐饥饿平均时长为10.26 d,总时长达18 d,分别比抗大长1.93 d、6 d;辽蚕527蚁蚕平均饥饿死亡率为9.51%,比抗大低3.59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水平;辽蚕527蚁蚕饥饿死亡率最高峰出现的时间最晚(第10天),分别比吉青、抗大和9906晚1 d、2 d和3 d,并且最高峰的死亡率也最低;辽蚕527蚁蚕的LT50和LT95分别为9.22 d和15.43 d,均极显著长于其他3个品种;同时,相关分析表明柞蚕蚁蚕的耐饥饿能力与卵重无关。综上表明,辽蚕527蚁蚕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可通过低温饥饿手段筛选耐饥饿能力强的蚁蚕个体,为抗逆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栗蚕自然交配与人工助产对产卵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俐  刘凤云 《北方蚕业》2008,29(1):35-36
栗蚕自然交配♀蛾前两日的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98%,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在95%以上,大批制种时产卵2d即可;自然交配和人工助交产卵粒数和产卵量存在差异,小区留种时以自然交配产卵为好。  相似文献   
16.
柞蚕全茧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茧量性状是柞蚕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全茧量有显著差异的2个柞蚕品系582(P1)、宽青(P2)为亲本,通过对P1、P2及F1和F2作4家系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柞蚕全茧量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柞蚕全茧量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的修饰作用和性别上的差异,雌性个体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模型,雄性个体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模型;雌、雄个体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49.01%和24.35%,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0.53%和26.47%。柞蚕育种对全茧量的选择应依据性别采用不同的选择方案:雌个体应强化早期选择;雄个体需多代连续选择,并强化后续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世界各地目前开发利用较多的鳞翅目大蚕蛾科7个属的12种野蚕种质资源,并对其地理分布、生活史和特点进行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8.
陈凤林  戚俐  陈悦 《北方蚕业》2012,33(2):61-62
<正>柞蚕从野生到人工驯化成一项产业大约经历了1000余年的时间,从野生到驯化的过程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的过程,比较客观的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创造了灿烂的蚕文化。柞蚕雌蛾产卵方式的改进历程就是柞蚕实现从野生到驯化的一个缩影,给我们勾勒出了柞蚕生产从原始时代经启蒙粗放时代,最后进入高科技时代的一幅历史长卷。1柞蚕野生阶段的产卵方式(公元前40年~约公元1522年)此期柞蚕如同诸多昆虫一样,在自然温度、湿  相似文献   
19.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中国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栗蚕丝具有特殊的荧光性,可用作防伪材料,也可从熟蚕腹中取丝腺,浸酸后拉长作钓鱼丝和医疗用丝。2006年在辽宁省丹东凤城发现有少量茧蜂寄生栗蚕,寄生量逐年增加,到2009年对栗蚕的寄生率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栗蚕这一野生资源正常生存和栗蚕的试验研究。为保护这一物种安全繁衍,满足试验研究需求,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从2006年以来,从绒茧蜂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