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短季棉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短季常规整枝株型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播期条件下,短季棉多茎株型的生育特点,光合生产率,丰产性及纤维品质,结果表明:多茎株型单株果枝数,不同播期分别为相应对照的2.43倍,1.83倍和2.06倍,半日株功能叶片数分别为相应对照的1.85倍,1.82倍和1.93倍,单株成铃分别比相应对照多8.8个,7.8个和6.1个。霜前籽棉产量,3个播期多茎株型分别为相应对照的114.9%,111.5%和113.3%;吕质优于对照株型,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3个播期多茎株型分别为对照的148.8%,151.9%和154.8%,叶枝贡献率92.1%-93.8%,吐絮斯生殖体干物质积累速率,3个播期多茎株型分别为对照的6.25倍,2.76倍和1.88倍,初步确定一株四干物质积累速率,3个播期多茎株型分别为对照的6.25倍,2.76倍5 1.88倍,初步确定一株四茎空心多茎株是短季棉高产优质栽培的新途径,利用棉田周年高效种植的时间协调和空间优化。  相似文献   

2.
抗虫棉多茎株型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整枝株型为对照,对多茎倒伞株型光合系统质量及根系发育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茎株型有效叶面积增大,叶面积系数最大值为4.55,为常规株型的1.23倍;吐絮期主茎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11.8%;盛花期(7月26日),棉田光强分布行间、株间,光强分别提高22.4%和19.1%;棉株倒四叶CO2同化量:初花期为常数株型的1.45倍,终花期(7月19日)为常数株型的1.31倍;地上部干物质生产量为15723kg/hm2为常规株型1.17倍,生殖器官干物重152.1g,为常规株型的1.28倍。多茎株型根干重及根系活力:初花期为常规株型的1.1倍和1.32倍,吐絮期为常规株型的1.39倍和1.77倍;多茎株型根系中可溶性醣含量盛花期为常规株型的1.15倍,结铃期为常规株型的1.30倍。多茎株型建造高质量光合系统,地上与地下相互促进协调发育,既发挥了叶枝对产量的补偿功能,又利用叶枝与主茎水肥的竞争关系减少赘芽滋生,实现高产简化目标。  相似文献   

3.
低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棉花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审棉冀668为试验品种,研究棉花在低密度(1.80、2.25和2.70万株·hm~(-2))、高施氮量(450kg·hm~(-2))条件下,常规整枝、不整枝和只留叶枝3种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0万株·hm~(-2)密度下,只留叶枝的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整枝和不整枝处理;在2.25万株·hm~(-2)密度下,只留叶枝和不整枝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整枝的产量;在2.70万株·hm~(-2)密度下,常规整枝的产量高于只留叶枝和不整枝处理。只留叶枝和不整枝处理的单株成铃数显著高于常规整枝处理,其中以1.80万株·hm~(-2)、只留叶枝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最高。不整枝的果节数和分枝数高于只留叶枝处理和常规整枝处理。在2.70万株·hm~(-2)密度下,常规整枝的干物重积累与分配比较合理,获得的籽棉产量最高,达2 676.08kg·hm~(-2)。在1.80万株·hm~(-2)密度下,只留叶枝的产量也很高。这说明,棉田在密度1.80~2.25万株·hm~(-2)范围内,可采用保留叶枝的方式,密度高于2.70万株·hm~(-2)以上时,可采用常规整枝。  相似文献   

4.
春播棉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以常规整枝株型为对照,分析了春播棉留叶枝、早摘心后,形成不同株型的生育性状、干物质生产量及皮棉产量,确定了利用叶枝塑造高光效株型的关键技术指标。结果表明:主茎早摘心可加快叶枝发育,443和462株型7月15日枝蕾比为1.89和1.77,9月10日单株成铃为28.5个和26.0个,叶枝成铃占70.1%和71.7%;干物质积累量为16197.0kg/hm^2和14991.0kg/hm^2,为常规株  相似文献   

5.
棉花开心株型增产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棉花常规整枝株型为对照,对开心株型成铃规律、叶面积扩展进程、干物质积累量及根系发育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心株型单株成铃高峰与铃重高峰相吻合,主茎果枝结铃高峰处在7月20-25日,4个叶枝结铃高峰集中在8月10-15日,单株平均铃重比常规株型抽调11.4%,单株结铃多24.6%,8月15日前开花成铃占88%;与对照田相比,开心株型棉田光强分布株间提高21.4%,行间提高28%,单株功能叶片75  相似文献   

6.
优质棉沧198多茎株型密度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棉花多茎株型密度适应性,充分挖掘优质棉沧198的增产潜力,在种植密度1.5万~10.5万株/h^2。范围内设置6个水平,调查了不同密度处理下主茎和叶枝的主要生育性状及产量指标,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动态和干物质生产量。结果表明:棉花多茎株型栽培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3万~5.1万彬h^2。。在该密度范围内,多茎株型栽培的棉花主茎与叶枝发育协调,能建造高质量的光合系统,功能叶片数量多,延缓棉株衰老,干物质生产能力较强,生殖体分配率较高,增产幅度大,可以实现高产简化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蒜-棉”套作下研究了不同密度(1.80万、2.55万、3.30万株/hm^2)与整枝方式(常规整枝和简化整枝)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05H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密度下常规整枝处理的产量高于简化整枝处理,以3.30万株/bm。产量最高,籽棉与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866.5kg/hm^2和1945.0kg/hm2;简化整枝下以2.55万彬hm2产量相对较高,但仍比同密度下的常规整枝处理显著减产。说明鲁05H9在高肥水“蒜一棉”套作下不宜保留叶枝,应进行常规整枝栽培管理,且种植密度不宜低于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正> 抗虫棉新品系JH—9685是针对棉花整枝拿权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从引进的几十个抗虫棉新品种(系)中选育出的1个优异株系,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根壮叶茂、叶枝结铃性强,具有优势叶枝的特性,赘芽易形成亚果枝和亚果,因此,可以不整枝只打顶。经示范试种表现为省工、节本增效,一般亩(1亩=667平方米)产籽棉300公斤以上,特别适合简化栽培。在2000年示范种植中创下了亩产籽棉484.25公斤的高产记录。JH—9685抗虫棉新品系的培育成功为免整枝简化栽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棉鲁棉研2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于2008年在山东临清、嘉祥和金乡三地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杂交棉产量、产量构成以及熟相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况下,低密度(3.00株/m2)和高密度(7.50株/m2)处理的产量低,中高密度(4.50-6.00株/m2)的产量较高;留叶枝条件下,低密度(3.00株/m2)产量最高,中高密度(4.50-6.00株/m2)的产量居中,而高密度(7.50株/m2)处理的产量还是最低;整枝条件下4.50株/m2密度处理的籽棉和皮棉产量比3.00株/m2分别增产4.93%和5.51%,而留叶枝条件下3.00株/m2的籽棉产量比4.50株/m2高4.03%。低密度(3.00株/m2)下留叶枝的铃数多于去叶枝的铃数,但随密度增加(4.50株/m2及以上),留叶枝的铃数显著少于去叶枝的铃数;留叶枝和增加密度都会降低铃重。密度与整枝对棉柴比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但都可显著影响生物产量。密度与整枝对棉花早熟性也有互作效应,去叶枝的早熟性好于留叶枝的处理,随密度增加,早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留叶枝去早果枝对抗虫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于2004—2005年以两个不同熟性的抗虫棉品系K640和K9918为材料,在济南和临清进行了留叶枝去早果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整枝(去叶枝)相比,留叶枝去早果枝显著促进了两个品系的株高增长和叶面积扩展,叶面积系数提高了24% ̄94%。早熟品系K640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比正常整枝增产7.4%和15.6%,而中早熟品系K9918的产量在2004年与正常整枝相当、2005年减产12.0%。留叶枝去早果枝显著减少了伏前桃比例,而相应提高了伏桃和秋桃的比例。留叶枝去早果枝对平均衣分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铃数。分析认为,留叶枝去早果枝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叶源、降低库源比实现的,只有在叶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该措施才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态区抗虫杂交棉稀植留叶枝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大丰和山东惠民为试点,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抗虫杂交棉去、留叶枝处理及其与密度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留叶枝处理对株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果枝数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密度处理对单株叶枝数影响不大,但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叶枝数减少;除大丰试点最高密度处理外,不同密度下留叶枝处理的皮棉产量均高于去叶枝处理,大丰和惠民两试点分别平均增产5.41%和12.90%;大丰试点以1.8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最优,其次为2.4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惠民试点则以3.75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产量最高,其次为4.2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结合稀植简化整枝栽培技术推广杂交棉,是实现杂交棉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江苏沿海棉区的生产条件与气候特点,在总结高产经验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扩行减密、足肥轻控、留叶枝、迟打顶"为主要内容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轻简优化栽培技术路线,明确了本地区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的具体技术条件和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留叶枝棉花的成铃规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设置留叶枝 (简化栽培 )处理 ,以去叶枝 (常规栽培 )为对照 ,研究留叶枝棉花的成铃规律。结果表明 :棉花留叶枝有利于早发、早结铃 ,8月 5日前成铃率比去叶枝处理高 8 38个百分点 ;留叶枝棉果枝成铃与去叶枝棉果枝成铃相比 ,单铃籽棉重、单铃铃壳重、铃壳比、单铃种子数和衣分均无明显差异 ;留叶枝棉花的叶枝成铃期后延 ,成铃大多集中在光照富照期内 (7月 2 1日~ 8月 2 0日 ) ;留叶枝处理中叶枝铃重明显低于果枝铃 ,叶枝铃全生育期平均铃重为 3 5 7g ,比果枝铃 4 5 6g低 2 7 73%。  相似文献   

14.
棉花叶枝发生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发育追踪法,统计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叶枝发生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只有主茎上第4节及其以上节位的叶才能发育成有效叶枝,且叶民铃数与其着生节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枝经打顶后,地枝铃主要以伏桃为主。在1-4个叶枝范围内,叶枝数与全株成铃烽呈显著间接正相关关系,当达到3个叶枝时,单株成铃数达到本试验条件下增产显著所要求的铃数。但叶枝数超过一定限度后,全株成铃数会减少。随着果枝始节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留叶枝棉花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叶枝显著提高了棉花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 ,扩大了光合面积 ,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叶枝对棉花群体生物量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偿 ,可有效提高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试验结果显示 ,留叶枝处理的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 ,1996年、1997年分别比对照 (去叶枝 )提高 19 63%和 16 32 % ,表明 ,在一定的肥水条件下 ,棉花叶枝不仅是一个消耗营养的器官 ,也是一个制造营养的器官。合理利用叶枝 ,是棉花高产高效简化栽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抗虫棉早衰主要是抗虫棉的生育特点与传统农艺措施发生矛盾,棉田生产技术没有随着棉花品种更新而适时改变造成的。在抗虫棉大面积种植的背景下,从改变棉花生态环境入手,协调棉花"源、流、库"的关系,以健根壮株为核心,培养承载能力强的棉花单株个体,根据不同的地力水平配制合理的棉田群体,可有效防止抗虫棉的早衰。  相似文献   

17.
以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SGK321、郑199和其相应的受体品种中棉所23、石远321、中棉所12为试验材料,研究抗虫基因导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株高低于其受体品种,单株结铃数、成铃率高于其受体品种,铃质量、衣分低于其受体品种。抗虫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质量、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得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与其受体品种基本持平。转基因抗虫棉的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在7月8日以前低于其受体品种;7月8日-7月26日高于其受体品种;7月26日以后递减速率高于其受体品种。  相似文献   

18.
1997~2009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育成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0个,其中包括我国最早审定的双价抗虫棉品种SGK321、兼抗盲蝽象品种晋棉-26、特早熟品种石早1号、抗枯黄萎病品种石抗126。提出了选择具有较好一般配合力的亲本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关键所在,应加强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育种目标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棉花产业的需求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南疆育苗移栽杂交棉叶枝性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天杂26号棉花品种为试材,在裸根苗移栽和穴盘苗移栽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棉花第1~9节位叶枝长度、叶枝籽棉重量和叶枝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穴盘苗移栽棉和裸根苗移栽棉的单株叶枝籽棉重及有效叶枝数量均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穴盘苗移栽棉的降低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