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鲁西南植棉区短季棉蒜后直播种植模式及该模式下棉花适宜播期、密度、各生育时期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了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临清试验站建站时间长、人员稳定、生态竞争力强等主要特点,介绍了建站以来试验站承担的科研任务及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阐述了在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改善试验条件等方面的有效做法,着重探讨了试验站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体会,即不但要深刻认识到试验站在科研工作开展和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注重经费投入及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抗虫短季棉鲁棉研19号的选育与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泗棉3号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选系鲁55系为父本、短季棉鲁458系为母本杂交并选育出转基因短季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19号,实现了抗虫性与早熟性的良好结合,且育成品种的早熟性、衣分、株高等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超高亲。本文就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和其性状超亲现象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7年国家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7个鲁棉研系列在库尔勒进行了单因素对比试验,以通过对7个鲁棉研系列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的对比分析,为鲁棉研系列在新疆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区抗虫杂交棉稀植留叶枝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大丰和山东惠民为试点,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抗虫杂交棉去、留叶枝处理及其与密度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留叶枝处理对株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果枝数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密度处理对单株叶枝数影响不大,但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叶枝数减少;除大丰试点最高密度处理外,不同密度下留叶枝处理的皮棉产量均高于去叶枝处理,大丰和惠民两试点分别平均增产5.41%和12.90%;大丰试点以1.8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最优,其次为2.4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惠民试点则以3.75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产量最高,其次为4.2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结合稀植简化整枝栽培技术推广杂交棉,是实现杂交棉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棉研1 5集高产、优质、抗虫、抗病、适应性强于一体,2 0 0 1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 0 0 3年2月通过河南省认定。为了确保制种质量,针对鲁棉研1 5父、母本的特性,结合大面积制种实践,从全程质量控制角度,对大规模人工杂交制种的技术规程及组织等加以阐述。1制种田的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且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水条件良好,成方连片,交通便利,中间不能与其它棉田插花种植,无黄、枯萎病或轻病。如连续多年制种时,应每隔几年换一次茬。2播种2 .1播前准备与亲本配置。制种田一般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播前精…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提高鲁棉研15号制种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即选好地块,彻底去雄,充分授粉,及时管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河口一期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期黄河口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建议加强对黄河口治理的研究,黄河口河道的观测,编制黄河口治理二期工程项目规划,继续稳定黄河入海流路。  相似文献   
9.
<正>鲁54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抗虫短季棉新品种,是以短季棉品系鲁458为母本、鲁1367系为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系谱选择选育而成。母本鲁458系:系选自鲁7369系。鲁7369系是以中棉所10号为母本,与本课题组选育的短季棉品系鲁4079为父本杂交,经射线处理杂交F1种子,经连续7代选择鉴定,于1989年育成;后又经连续多代系统选择改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抗除草剂棉花研究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抗除草剂棉花品种的选育,综述了其获得途径,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并对其选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抗除草剂棉花的研究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