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38篇
  免费   3141篇
  国内免费   3514篇
林业   3571篇
农学   2187篇
基础科学   1825篇
  4269篇
综合类   22969篇
农作物   3482篇
水产渔业   2253篇
畜牧兽医   6047篇
园艺   3546篇
植物保护   1744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828篇
  2022年   1982篇
  2021年   2001篇
  2020年   1865篇
  2019年   1760篇
  2018年   1236篇
  2017年   2255篇
  2016年   1344篇
  2015年   2279篇
  2014年   2356篇
  2013年   2926篇
  2012年   3989篇
  2011年   4154篇
  2010年   3670篇
  2009年   3370篇
  2008年   3291篇
  2007年   3057篇
  2006年   2559篇
  2005年   1945篇
  2004年   1225篇
  2003年   771篇
  2002年   813篇
  2001年   779篇
  2000年   679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0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0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11.
我国南方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琼脂法对2000年和2001年采收的29个稗草生态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东花都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最为敏感,其抑制中浓度IC50是0.148 0 mg/L;湖南安乡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极为明显,2000年和2001年样本IC50值分别是7.458和13.80 mg/L,其相对抗性比分别为50.4和93.2;2000年采收的湖南常德稗草也对二氯喹啉酸表现出高抗,其相对抗性比值是4.47,黄梅、汉寿、常德(b)、高桥4地稗草也表现出抗性,其相对抗性比值分别为2.37、3.12、2.44和2.20;其他22个稗草生态型对二氯喹啉酸仍未表现出抗性。  相似文献   
112.
阿魏蘑与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证明,阿魏蘑和杏鲍菇最佳栽培模式为菌棒半脱袋竖向畦栽半覆土栽培模式;最适环境条件为菇房温度13~20℃,空气相对湿度85%~95%;最佳栽培设施为半地下冬暖式塑料大棚。  相似文献   
113.
114.
畜禽粪便恶臭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灿  李季 《家畜生态》2004,25(4):211-213,217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畜禽粪便产生的恶臭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畜禽粪便恶臭物质的组成、产生的影响因素及畜禽粪便恶臭的控制方法,并对畜禽粪便除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5.
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褐飞生物型Ⅱ与分蘖力相关显著,与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不显著。水稻品种抗褐飞虱孟加拉型与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有效穗相关显著;与生育期相关极显著;与分蘖力、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6.
牛奶子锈病及其重寄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在四川省宝兴县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天全县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牛奶子上发现了牛奶子锈病,经鉴定,该锈病为牛奶子春孢锈菌Aecidiumelaeagni-umbellatae Diet.其病株率100%、病叶率26%,叶片枯斑、脱落和削弱树势.在牛奶子锈病菌上采集到自然重寄生菌,经鉴定为Tuberculina sp.,该重寄生菌为国内外首次发现.重寄生菌寄生于牛奶子锈菌春孢子器出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价值.笔者对牛奶子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牛奶子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与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7.
生姜根结线虫病原鉴定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田间调查、接种试验、电镜与显微镜观察以及酯酶同工酶电泳等方法,对引发生姜癞皮病的病原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生姜癞皮病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该病在每年6月中旬开始发生,8、9月份危害严重.病原在生姜上一年可发生完整的4代,完成1代平均约需35天.病原主要在0~40cm的土层内分布和危害,但具体分布情况依寄主生长状况而稍有差异.南方根结线虫繁殖速率受初始接种密度的影响也很大,当初始接种密度较低时,线虫繁殖速率较高,初始接种密度增大,繁殖速率降低,其平衡密度为每100g干土746.20个卵.  相似文献   
118.
玉米叶片受新月弯孢菌侵染后的细胞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玉米叶片受弯孢菌侵染后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病菌侵入后,菌丝先在寄主细胞间扩展,随着寄主细胞病变、坏死,菌丝可进入寄主细胞形成胞内菌丝。随病菌侵入和在寄主体内扩展,寄主细胞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超微结构变化,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解体,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并最终解体、坏死、变形。细胞化学标记定位发现,受侵寄主细胞壁中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明显低于未接种的健康组织,表明细胞壁降解酶(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产生与病菌侵染和致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9.
稻-鸭生态系统中二化螟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3年4~10月,在稻鸭共栖田中,对二化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鸭能显著减轻二化螟的为害。与对照相比,中稻田养鸭区二化螟为害株率减少13.4%~47.1%;晚稻田减少62.2%。稻鸭共栖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0.
以间套作小麦玉米、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单作和间套作小麦玉米叶片叶绿素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套作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大于相应单作;单作和间套作小麦开花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0*,0.948*,0.968*,0.957*)。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单作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相应间套作玉米;单作和间套作玉米孕穗期叶绿素含量与其蛋白质含量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61*和0.8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