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04篇
  免费   1279篇
  国内免费   2043篇
林业   1502篇
农学   1691篇
基础科学   1379篇
  2377篇
综合类   8842篇
农作物   1240篇
水产渔业   898篇
畜牧兽医   3486篇
园艺   1241篇
植物保护   1070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1009篇
  2021年   1029篇
  2020年   940篇
  2019年   897篇
  2018年   723篇
  2017年   1047篇
  2016年   777篇
  2015年   1089篇
  2014年   1056篇
  2013年   1313篇
  2012年   1680篇
  2011年   1723篇
  2010年   1617篇
  2009年   1538篇
  2008年   1445篇
  2007年   1249篇
  2006年   959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5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6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苹果基因组中Tyl—copia类逆转座子的转录活性、多样性及其甲基化水平。在培养基MS+2,4-D2mg/L+BA0.2mg/L+NAA0.5mg/L上诱导了1个月的愈伤组织中用RT—PCR方法检测到了270bp的目的条带,而对照、继代组培苗和不含2,4-D的愈伤中均没有目的条带的扩增,说明一定浓度的2,4-D可以诱导苹果中Tyl—copia类逆转座子的表达活性。将目的条带回收、克隆和测序后进行分析:所克隆的21条序列虽都为Tyl-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保守序列,但存在很大的异质性,21个克隆的核甘酸序列变化范围为196—290bp;翻译成氨基酸后存在缺失、插入、移框和终止密码子突变,7个克隆在氨基酸保守序列‘SLYGLKQ’处有1—2氨基酸位点的突变,说明这些序列对应的逆转录酶多数可能已失去了其原有功能。将21条序列进行聚类分析,除ART20外,其它克隆可聚为3类,并分别与GenBank上某些物种的相应序列同源性很高,表明在不同物种间可能存在逆转座子的横向传递作用。甲基化试验表明苹果基因组内Tyl-copia类逆转座子甲基化水平高。这些都表明Tyl-copia类逆转座子对苹果基因型的多样性及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IV)A/Goose/HLJ/p46/2003(H5N1)的NSl基因,将其克隆于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MAL-c2X上,转化DH5α大肠埃希氏菌感受态细胞,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筛选到了重组质粒pc2X-NS1。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化TB1大肠埃希氏菌后,经0.3mmol/L的IPTG诱导,融合蛋白MBP-NS1得到大量表达,融合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分子质量约为67ku。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融合蛋白MBP-NS1能够与H5N1亚型AIV活病毒感染康复鸭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能够与H5N1亚型AIV灭活疫苗免疫鸭血清发生反应。试验初步建立了以纯化的融合蛋白MBP-NS1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AIV灭活疫苗免疫家禽与AIV感染家禽的鉴别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土壤中氮营养斑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营养斑(nutrient patch)在土壤中是普遍存在的。从70年代以来,国外就通过各种模拟方式对土壤中营养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以对氮营养斑研究居多。研究表明:氮营养斑对新生根系的繁殖影响较为明显,但不同植物反应不一样,影响机理还不很清楚。营养斑也是生物活性较强、种群数量较多区域,在养分循环体系中起着特殊作用。营养斑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可能有很大的影响,但这方面的研究很欠缺。本文主要对土壤中氮营养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4.
菌根与植被恢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菌根不仅可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生长发育、抗病、抗逆,而且在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控制水土流失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在我国西北许多地区,菌根菌与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已被中断,要恢复该地区的植被,治本的方法应是重建植物与菌根菌的共生关系,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文中还提出了菌根技术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5.
乌梁素海生态恢复机理与工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我国干旱区典型草型湖泊—乌梁素海设立试验基地 ,进行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研究。研究表明 :乌梁素海受富营养化影响 ,正在向芦苇沼泽—碱蓬盐化草甸—白刺荒漠方向演化。生态恢复机理是 :( 1 )减少大型水生植物有机氮、磷向底质的沉降 ,削弱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积累与储备 ;( 2 )减少大型水生植物死亡后矿化成氨态氮 ;( 3)控制底质中有机氮向水体释放生成氨态氮。采用机械化方式收割大型水生植物转移营养盐 ,抑制生物促淤效应以及对芦苇区进行园田化生态管理是乌梁素海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 ,也是乌梁素海环境与资源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6.
山东烟区烟青虫和烟蚜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山东烟区 ,烟蚜主要发生于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 ,烟青虫种群数量在 6月中旬至下旬较高。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虫蝽、隐翅虫和蜘蛛 ,但是发生数量低、数量高峰明显滞后于害虫数量高峰。优势寄生性天敌有寄生于烟蚜的烟蚜茧蜂和寄生于烟青虫幼虫的棉铃虫齿唇姬蜂及中华卵索线虫。烟蚜茧蜂和烟蚜种群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 ,5月底到 6月中旬益害比大于或接近 1 ;齿唇姬蜂对烟青虫 1~ 3龄幼虫的寄生率 6月份为 74 0 % ,7月份为 4 9 8% ;中华卵索线虫仅发生于 7月中旬 ,对 3龄以上烟青虫幼虫的寄生率为 35 2 %。  相似文献   
57.
应用PCR及Nested PCR技术检测柑桔木虱及其寄主九里香的结果表明:PCR只可检测最低2头带菌木虱,Nested PCR可检测到单个带菌木虱。100头带菌木虱中,单虫检出率为96%。检测田间重、中等、轻病的柑桔园内的木虱,其带菌率依次为87%、53%和21%。在病芦柑上饲菌不同天数的木虱均能检测出带菌,其饲菌时间最短为1d。城市九里香叶片及在其叶上取食的木虱单虫,均能用Nested PCR检测出病原。饲菌木虱接种九里香及芦柑健苗,在植株尚未表现症状时,常规PCR难检测出病原,但用Nested PCR则能检测到病原,说明九里香不仅是木虱的寄主,而且是黄龙病病原的隐症寄主。  相似文献   
58.
 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洛夫林10和叶锈菌小种366组成不亲和组合,小麦叶片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HR)是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重要因素。在接种前给小麦叶片分别预注射微管解聚药物磺草硝(oryzalin)和微丝解聚药物细胞松弛素D (cytochalasin D,CD),结果表明2种药物注射使得寄主因叶锈菌侵染诱导的细胞过敏性坏死数目明显减少,并且注射药物的浓度越大,寄主细胞发生HR的数量越少。说明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的聚合状态是诱发小麦叶片发生HR防卫反应所必需的,细胞骨架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AIM: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ngiotensin II(AngII) on migration of rat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Ang II a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jured vascular disease. METHODS:VSMCs isolated from aortic media of Wistar rats and cultured by the modified explant method were adopted. In prersence and absence of AngII, the expression of AngII receptor and reorganization of the actin cytoskeleton of VSMCs were studi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technique, fluorocytochemistry technique. The migration assays were performed by a modified Boyden's chamber. And the effects of AT1R antagonist (CV-11974), AT2R antagonist (PD123319) on aforementioned target were studied.RESULTS:VSMCs migration was stimulated by addition of AngII. The dynamic reorganiz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 may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by which AngII facilitates VSMC motility. The expression of AT1R in VSMCs can be upregulated after treatment with AngII initially,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expression of AT1R was downregulated by AT1R antagonist. The effect of AngII on VSMCs migration was mediated by AT1R, while AT2R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CONCLUSION:The dynamic reorganiz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 is required for AngII-induced VSMC migration, and this effect is mediated by AT1R .  相似文献   
60.
Protein kinase C pathway is an important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A growing number of evidences showes that activation of PKC influences endothelial cell permeability. In this review, we briefly summarize the effects and regulating pathways of protein kinase C in modul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um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