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林业   66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66篇
  148篇
综合类   593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215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枯草芽胞杆菌BAB-1是一株对设施蔬菜气传病害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前期研究表明脂肽类抗生素是其产生的主要抑菌物质之一。为提高菌株BAB-1脂肽类抗菌物质的产量,本研究通过快速蛋白液相层析(Fast protein liquid chromatography,FPLC)分析了5种碳源及5种氮源对菌株BAB-1脂肽类抗菌物质产量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溶血圈试验及排油圈法测定粗脂肽的性质。结果表明,熊果苷是BAB-1菌株产生surfactin的最佳碳源,其surfactin产量分别是葡萄糖、D-木糖、D-核糖及L-阿拉伯糖的2.95、7.01、4.26及5.60倍,此时菌株BAB-1粗脂肽的溶血活性与排油能力最强;熊果苷与葡萄糖利于该菌株产生fengycin,二者的fengycin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D-木糖、D-核糖及L-阿拉伯糖。L-天冬酰胺与L-谷氨酸钠是菌株BAB-1产生抗菌脂肽的良好氮源,二者的surfactin与fengycin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L-半胱氨酸、L-脯氨酸及L-谷氨酰胺,以这2种物质为氮源时菌株BAB-1粗脂肽的溶血活性与排油能力均较强。通过RT-qPCR技术分析了不同碳源对surfactin合成酶基因srfA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熊果苷为碳源时,菌株BAB-1中srfAA基因的表达量相比葡萄糖提高了2.9倍上述结果为菌株BAB-1产抗菌脂肽类物质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2.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陕北吴旗县沙棘年生长季内叶片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沙棘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结果表明:沙棘叶片光补偿点(LCP)在年生长季内的变化范围为15.66~112.31 μmol/(m2·s),光饱和点(LSP)变化范围为1 327.39~1 638.89 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Φ)的变化范围为0.0052~0.0122 μmol/mol;沙棘叶片的CO2补偿点(CCP)在年生长季内的变化范围为120.83~278.29 μmol/mol,CO2饱和点(CSP)的变化范围为192.24~775.59 μmol/mol.表明沙棘为C3植物,不耐荫,宜栽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沙棘在年生长季内Tr的变化为:8月、9月高于6月、7月、5月;8月份的蒸腾速率最高,5月份的蒸腾速率最低;WUE高低排序为:9月>5月>8月>7月>6月.  相似文献   
993.
以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L0630与密枝红叶李、长春红叶李、俄罗斯红叶李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L0630的落叶期最晚为12月上旬,比最晚落叶的岳寒红叶李还要晚10 d左右,L0630新叶叶色最鲜亮,尤其在8月份,其他品种都处于半休眠状态,但L0630还有新叶生长,改变了红叶李夏季叶色暗灰的现状。因此,新品系L0630的叶色、物候期、年生长量等均优于其他几个品种,适宜在华东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94.
我国正处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各种类型的农业园区应运而生,并伴随一系列问题。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主要面临着功能定位和受众者需求两大设计问题,以及将高科技性、高生产性和地域文化性转化为审美性的景观美学需求。江苏银环太湖农业科技园是农业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以景观重构的视角切入设计:解读园区景观格局的功能重构、设计要素的重构以及文脉的延续与重构,实现园区景观设计中功能与美学的平衡,为农业科技园的规划建设提供景观设计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几丁质触发植物免疫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世界上70%—80%的植物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几丁质是病原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种典型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当植物受到病原真菌入侵,位于细胞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能够直接与几丁质及其寡糖相互作用并触发植物的免疫反应。近几年,随着植物几丁质受体的成功鉴定,其与几丁质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几丁质触发植物免疫的分子机理被广泛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为了较全面、系统地反应几丁质触发免疫研究的历史沿革、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就植物对几丁质的识别机制、信号转导以及病原真菌对几丁质触发的免疫反应的抑制机制这3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葡萄芽自然休眠期间的呼吸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芽呼吸代谢与自然休眠解除的关系,为葡萄人工休眠调控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需冷量品种夏黑和低需冷量品种京蜜为试材,采取呼吸抑制剂法借助氧电极研究休眠解除过程中芽的呼吸代谢变化。【结果】不同需冷量品种休眠期间芽的呼吸速率和各呼吸途径所占比例大致相同,而且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低需冷量品种京蜜呼吸速率及呼吸途径发生显著变化的时间比高需冷量品种夏黑提前20 d左右,且变化更为迅速,只是变化幅度略小于夏黑。休眠期间总呼吸速率呈单曲线变化,当休眠解除时达到顶峰。底物水平上,糖酵解-三羧酸途径所占比例在休眠解除时大幅度增加。电子传递链水平上,剩余呼吸和交替途径在休眠解除时显著增加。【结论】不同品种对低温的敏感度不同,低需冷量品种对低温刺激更为敏感。糖酵解-三羧酸途径是葡萄芽休眠解除的关键因素,剩余呼吸和交替途径的激活在葡萄芽休眠解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锰水平对辽宁绒山羊母羊产绒性能及相关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选择2.5周岁、体况良好、体重[(34.16±0.90)kg]接近的健康辽宁绒山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补饲无机锰0、20、40、60 mg/kg。在母羊空怀期、妊娠1个月和4个月时采集血清及绒样,测定血清催乳素(PRL)和褪黑激素(MT)含量、绒生长速度、绒细度和绒强度。结果表明:1)补饲锰对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补饲20 mg/kg锰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2)空怀期时补饲20 mg/kg锰,显著降低了血清PRL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MT含量(P<0.05),且与补饲40、60 mg/kg锰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个1月时,各补饲锰水平饲粮均使血清PRL含量显著降低、MT含量显著增加(P<0.05)。3)各补饲锰水平饲粮均提高了空怀期、妊娠1个月和妊娠4个月时母羊的绒生长速度,尤以补饲20 mg/kg锰的效果显著(P<0.05);补饲锰改善了母羊绒细度,虽降低了绒绝对强度,但对绒相对强度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补饲20 mg/kg锰(饲粮锰水平60 mg/kg)对提高辽宁绒山羊母羊产绒性能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98.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普通琼脂培养分离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病原菌,并用平板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确定农场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及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发现,患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部分大肠杆菌;泰诺、氨苄青霉素钠、先锋9号和盐酸环丙沙星的抑菌效果较好.结合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发现,盐酸环丙沙星对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9.
每天在固定时间用不同梯度温度(42℃,37℃和33℃)处理实验组鼠1 h,热应激前后分别记录小鼠的肛温和体重.在应激的第8 d、13 d分别处死受试鼠后分离睾丸、附睾并分别称量其重量,计算睾丸、附睾与体重指数,将睾丸和附睾组织切片后镜检.结果表明,应激组小鼠的肛温显著升高(P<0.05);睾丸和附睾内的精子数量、生精细胞上皮层数显著减少,精母细胞数量减少,且排列混乱,细胞的凋亡数量增多;而睾丸、附睾与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血凝抑制试验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水貂进行抗体水平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疫苗接种14 d抗体达到保护,21~30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免疫180 d抗体仍在保护值以上。攻毒试验证实,免疫180 d后90%免疫水貂获得保护,确定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期可持续6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