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29篇
  免费   926篇
  国内免费   1592篇
林业   938篇
农学   1192篇
基础科学   739篇
  1788篇
综合类   5909篇
农作物   964篇
水产渔业   731篇
畜牧兽医   2348篇
园艺   850篇
植物保护   788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697篇
  2021年   771篇
  2020年   641篇
  2019年   624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719篇
  2016年   513篇
  2015年   759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858篇
  2012年   1150篇
  2011年   1217篇
  2010年   1037篇
  2009年   963篇
  2008年   886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639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7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烟曲霉素是一种从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提取液中分离出来的霉菌毒素,其在防治微孢子虫病方面有显著疗效,在农业中广泛作为抗生素类药物用于治疗此病。综述了烟曲霉素的起源、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烟曲霉素类药物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烟曲霉素类药物在蜜蜂、鱼类等农业领域的应用;并对合成低毒的烟曲霉素类药物、合成烟曲霉素类似物或代谢物的相关研究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烟曲霉素相关药物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一些帮助,以及为今后合成一种低毒、高效的烟曲霉素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确定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针剂,以Reed-Muensch法和血凝实验进行了鸡胚的毒性试验及抗鸡NDV、IBV-H52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针剂在18~36倍稀释时对鸡ND病毒和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52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探索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机理和秃疮花针剂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为缩短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1号液体种生长周期,提高菌丝体产量,为大球盖菇液体种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试验以大球盖菇1号菌丝球干质量(Y)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得出玉米粉、MgSO4和VB1对大球盖菇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大球盖菇液体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得到大球盖菇1号最适液体培养基为蔗糖20 g·L^-1、蛋白胨6 g·L^-1、酵母膏2 g·L^-1、KH2PO43 g·L^-1、MgSO44.56 g·L^-1、玉米粉4.25 g·L^-1、VB12.43 g·L^-1,通过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大球盖菇1号菌丝生物量为1.2154 g·150-1mL-1,较基础培养基相比生物量提高36.2%,且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观察值相符,相对误差约为1.9%,证明响应面法优化大球盖菇1号液体培养基可行。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研究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草地贪夜蛾发生期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在16、19、22、25和28℃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运用Logisitic曲线模型建立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采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年发生世代.[结果]草地贪夜蛾在16~28℃下均能完成生活史,19~28℃适宜草地贪夜蛾生长和繁殖,且发育历期除预蛹期外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预蛹、雄蛹、雌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95、12.29、3.86、11.16、11.82、12.86和10.64℃,有效积温分别为50.71、155.68、51.88、130.86、107.98、39.42和446.38 d·℃.[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年理论发生世代为7~11代,发生世代多且全年均可发生,对广西作物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0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pathogens of Curvularia leaf spot and their pathogenicity variation in Huanghuaihai Region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In 2013 and 2016–2017, the occurrences of Curvularia leaf spots on maize were investigated in fields located in Henan, Hebei, Shandong, and Anhui provinces, and 292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diseased leaves. These fungal isolates were subjected to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232 isolates were found to have about 70% uncurved conidia and were identified as Curvularia lunata var. Most of the conidia of 2 representative isolates, namely, HNWB-131 and HNWB-185, were oblong with parallel septations and were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a reference isolate CX-3. For further determination,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H), the large subunit(LSU), and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EF1-α) sequences of HNWB-131, HNWB-185, and CX-3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The results of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4 gene sequences from the 3 isolates had a similarity of more than 99% to C. lunata. Based on the sequences of ITS and the combined data of the 4 genes, neighbor-joining trees were constructed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3 isolates were clustered together with C. lunata. The expression of Clg2 p and ClUrase genes in mycelia and conidia was significantly(P0.05) higher in CX-3 than in HNWB-131 and HNWB-185.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dominant pathogen of Curvularia leaf spot was a new variety of C. lunata with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in Huanghuaihai Region from 2013 to 2017.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C. lunata var. was no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Clg2 p and ClUrase genes of C. lunata var. was decreased.  相似文献   
107.
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纤维蛋白凝胶(FG)与妥布霉素复合物加速骨折愈合。bFGF与rhBMP-2和妥布霉素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将具有抗生素缓释系统的复合物注入犬胫骨骨折处,并做内固定,于术后第2周,采集犬胫骨骨折处样品,每隔2周采集1次,共采集4次,将每次采集的样品制成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种因子,并对组织切片进行分析,用多功能真彩色细胞图象分析管理系统,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试验组第2周表达强阳性,而对照组阳性表达较弱;前4周,试验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强于对照组;前8周,试验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bFGF与rhBMP-2和妥布霉素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的复合物在骨折愈合具有中促进细胞增殖、黏附、趋化、分化,以及骨折末端血管生长和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索基于全波段冠层高光谱以及变换光谱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的遥感估算方法,以2016、2017年冬小麦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对冠层光谱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筛选拔节期、抽穗期的冬小麦冠层光谱、一阶导数光谱、对数变换光谱和连续统去除光谱对地上部生物量的敏感波段,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拔节期和抽穗期基于SPA算法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估测模型,再与基于任意两波段组合的最佳归一化光谱指数、比值光谱指数、差值光谱指数和已报道光谱指数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估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SPA算法较好地利用了全波段冠层光谱信息,并显著降低了光谱维度,不同变换光谱的地上部生物量敏感波段个数在4~14之间;(2)拔节期和抽穗期冠层光谱与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性高于开花期和灌浆期,各生育时期一阶导数光谱与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优于连续统去除光谱、对数变换光谱和光谱指数;(3) 利用抽穗期一阶导数光谱敏感波段建立的预测模型和验证模型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其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8和0.87 t·hm-2,验证模型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 0.84和0.69 t·hm-2,预测相对偏差为2.74。这说明,抽穗期是估算地上部生物量的最佳生育时期,且基于冠层一阶导数变换光谱,结合连续投影算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所构建抽穗期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模型具有最优的精度和预测能力,可用于地上部生物量的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江苏省鸡源结肠弯曲菌的流行情况和药物敏感性,对江苏省不同规模化养鸡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鸡泄殖腔样品和鸡肉产品进行结肠弯曲菌的分离及PCR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株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从750份样品(禽肉产品和泄殖腔棉拭子)中分离到81株结肠弯曲菌,分离率为10.8%。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80%以上菌株对头孢曲松、妥布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林可霉素和甲氧苄氨嘧啶耐药,其中甲氧苄氨嘧啶耐药率达99%,对美罗培南和氟苯尼考保持高度敏感。所有测试菌株出现多重耐药,优势耐药谱为LIN/CRO/CN/T/NOR/CIP。调查结果为结肠弯曲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蚯蚓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09年在我国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地区采用挖掘法对这些地区不同类型生境采集到的蚯蚓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采集到的蚯蚓置于潮湿土壤带回驻地,在采集当日用70%酒精处死,保存于95%酒精以备研究。部分形态分类特征明显的蚯蚓个体作为模式标本保存于10%福尔马林溶液。本研究据此提供了该地区最新的蚯蚓资源名录。在山东半岛发现陆栖蚯蚓3科6属13种,以巨蚓科(占种类总数的39%)、正蚓科(占种类总数的39%)为主;在辽东半岛调查共发现3科7属16种,以正蚓科(占种类总数的44%)、巨蚓科(占种类总数的31%)为主。作为蠕虫养殖业中的赤子爱胜蚓,在野外环境中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