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试验通过研究维生素A过量对肉鸡早期骨形成生化指标及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为深入研究日粮维生素A过量对肉鸡骨骼钙磷代谢产生负面影响的机理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5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公母各半)称重后随机等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各处理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 000、6 000、15 000、30 000和60 000 IU/kg维生素A。试验期28 d,分别于试验第14、28天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1只鸡,翅静脉采血制备血清后随即宰杀,在冰浴上迅速分离右侧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胫骨组织,-80℃保存备用。试验结果表明,随日粮维生素A添加剂量的升高,肉鸡血清BGP浓度、ALP活性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活性及胫骨、肝脏及小肠组织中ALP、BGP 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显著(P<0.05)或趋于显著的一次线性或一元二次(P<0.10)降低,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维生素A水平在42 766~47 185 IU/kg时,肉鸡14 d胫骨和肝脏ALP mRNA相对表达量、肝脏BGP mRNA相对表达量,28 d的血清ALP活性及肝脏ALP mRNA相对表达量、胫骨和回肠的BGP mRNA相对表达量最低。综合试验结果,维生素A线性降低了肉鸡早期血清BAP活性;日粮维生素A以剂量依赖模式影响肉鸡早期血清BGP浓度、ALP活性及其在组织中的基因表达,42 766~47 185 IU/kg维生素A对上述指标的降低作用较大,提示日粮维生素A过量可抑制肉鸡早期骨形成相关生化指标的活性,并下调胫骨、肝脏及小肠组织中ALP、BGP mRNA的相对表达量。  相似文献   
72.
赤霉素处理对茄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赤霉素的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方法等对茄子种子萌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先用水漫2h再用6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茄子种子6h有促进种子迅速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盐碱地盐分含量高,会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或直接造成危害,盐碱地的安全利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为探讨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对盐碱地土壤性状及镉形态的影响变化特征,试验在化肥施用减量20%的基础上,设厩肥30000 kg/hm2(AM)、生物有机肥600 kg/hm2(BF)、厩肥30000 kg/hm2+生物有机肥600 kg/hm2(AM+BF)及化肥正常施用量(CK)4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配施对土壤性状、镉含量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处理BF较CK土壤镉含量显著降低了16.99%;2021年,处理BF和AM与CK相比,土壤镉含量分别降低了14.06%和10.16%,且差异显著。2020年,与CK相比,处理BF、AM和AM+BF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7.44%、34.88%和60.47%;2021年,处理BF、AM和AM+BF与CK相比,有效态镉含量分别降低了66.67%、27.27%和51.52%,且差异显著。与CK相比,有机肥配施对土壤中镉形态的分配比例有明显影响,交换态镉降低19.34%~75.69%、有机结合态镉提高45.78%~135.22%、土壤pH提高1.06%~5.81%;阳离子交换量提高5.29%~29.11%、有机质含量提高4.35%~30.14%、土壤容重降低0.76%~9.0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7.84%~56.02%、脲酶活性提高14.67%~29.07%、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6.54%~40.09%、微生物量碳提高8.02%~25.09%、微生物量氮提高12.28%~33.12%。综上,在盐碱土壤条件下,配施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特性,促进土壤交换态镉向有机结合态镉的转化,达到降低土壤有效态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4.
75.
本试验旨在研究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杂交1代羔羊小肠及胰腺酶活性的影响。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1因素为育肥方式,分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第2因素为品种,分呼伦贝尔羔羊及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杂交1代羔羊(由呼伦贝尔母羊与杜泊公羊杂交而来)。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4月龄断奶呼伦贝尔羔羊和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杂交1代羔羊各60只,各分为2组,每组30只。育肥阶段分为育肥前期、育肥后期2个阶段,共60 d。放牧补饲组羔羊每只每天补饲精料在育肥前期为0.27 kg,育肥后期为0.53 kg。育肥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组羔羊中随机选取5只羔羊进行屠宰,取小肠及胰腺组织测定酶活性。结果表明:与自然放牧相比,放牧补饲可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及糜蛋白酶活性,空肠、回肠与胰腺的淀粉酶、脂肪酶及胰蛋白酶活性(P0.05)。与呼伦贝尔羔羊相比,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杂交1代羔羊的十二指肠淀粉酶、糜蛋白酶活性,空肠及回肠的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胰蛋白酶、胰腺脂肪酶活性的增加趋于显著(0.05≤P0.10)。总之,与自然放牧相比,放牧补饲能够提高羔羊的小肠及胰腺的消化酶活性,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杂交1代羔羊的小肠及胰腺的消化酶活性高于呼伦贝尔羔羊。  相似文献   
76.
为构建特异性犬瘟热病毒(CDV)的纳米抗体库,获得抗CDV的VHH抗体,本试验利用CDV免疫羊驼,四免后采集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巢式PCR扩增纳米抗体序列。将目的片段连接至pComb3x噬菌体展示载体,并电转至TG1宿主菌,挑取40个克隆进行菌液PCR验证,随机挑选13个阳性单克隆进行测序,计算抗体库库容量,加入辅助噬菌粒拯救获得的噬菌体展示抗体库。经过3轮淘选,富集对CDV结合力高的噬菌体。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两株结合力高的噬菌体,经Ni柱纯化后,利用ELISA进行噬菌体结合力的鉴定。结果表明,四免后羊驼血清效价达1:25 000,达到建库要求,构建的噬菌体展示文库库容量达3.41×109 PFU。经过3轮淘选,特异性抗体库经稀释100倍后,ELISA检测仍为阳性,表明特异性结合CDV的噬菌体得到明显的富集。ELISA结果表明,两株纯化的纳米抗体与CDV的反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2株特异性结合CDV的VHH抗体,为VHH抗体在犬瘟热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针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多基因家族成员MGF360-12L的分子检测方法,基于MGF360-12L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等温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于35℃恒温反应30 min,即可实现对目的片段的稳定扩增;以含有MGF360-12L基因的重组质粒为模板,RPA反应的检测限达到10~3个拷贝,同普通PCR方法检测限一致;此外,该RPA方法仅特异性扩增非洲猪瘟病毒MGF360-12L基因,对PEDV、FMDV、CSFV、PRRSV、PRV 和 PCV-2基因组cDNA或DNA没有扩增。本研究建立的RPA方法操作简单、反应快速、检测成本低,能够为ASFV相关基因缺失毒株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8.
郭晓宇  丁德 《中国饲料》2023,1(4):96-99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温度对液体发酵饲料营养成分、挥发性脂肪酸和活菌数的影响。试验分别设定20、25、30℃三个发酵温度,每个发酵温度设置6个重复,厌氧发酵24?h。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 <0.05),粗纤维含量无显著变化(P> 0.05),但总能显著降低(P <0.05);25和30℃发酵时,液体饲料中乳酸含量显著高于20℃组(P <0.05),但25和30℃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而挥发性脂肪酸方面,25和30℃发酵时,饲料中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高于20℃发酵组(P <0.05),而25和30℃之间的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 0.05),乙酸含量25℃发酵组高于30℃发酵组(P <0.05)。丁酸含量则随发酵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 <0.05);液体饲料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活菌数显著升高(P <0.05),其中25和30℃发酵组酵母菌活菌数无显著差异(P> 0.05);液体饲料中均未检出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旨在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多基因家族成员MGF360-14L对Ⅰ型干扰素(IFN)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检测MGF360-14L对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诱导的干扰素β(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检测MGF360-14L与MAVS的互作关系,及Western blot分析MGF360-14L对MAVS和TRIM21诱导的TBK1和IRF3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SFV非结构蛋白MGF360-14L抑制MAVS诱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MGF360-14L能够与MAVS互作,并且对MAVS和TRIM21诱导的TBK1和IRF3磷酸化具有抑制作用。此外,当过表达MGF360-14L时,MGF360-14L蛋白与TRIM21竞争结合MAVS,抑制TRIM21对MAVS的泛素化作用,从而降低IFN-β的水平。综上所述,MGF360-14L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MAVS,抑制TRIM21对MAVS的泛素化,从而下调Ⅰ型IFN的产生。研究结果为探究ASFV的免疫逃逸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80.
本试验以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模型,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细胞活力、抗氧化功能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体外分离得到的PBMC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CON组)细胞培养液中不添加COS;COS40、COS80、COS160和COS320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40、80、160和320μg/mL的COS,在培养箱中培养48 h。结果表明:体外添加COS对PBMC抗氧化功能的促进效果呈剂量效应,可增强抗氧化酶如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以160μg/mL的COS具有较好的效果。COS可抑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与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以160μg/mL CO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320μg/mL COS的抑制作用减弱。体外添加COS抑制了核因子-κB(NF-κB)p 50和NF-κB p 65的基因表达,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综上可知,COS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降低iNOS与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以及NO的生成,进而提高PBMC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