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短体线虫隶属于垫刃目(Tylenchida Thorne, 1949),垫刃亚目(Tylenchina Chitwood, 1950),短体科(Pratylenchidae Thorne, 1949),短体亚科(Pratylenchinae Thorne, 1949),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Filipjev, 1936),是一类重要的迁移性内寄生植物病原线虫 [1]。国内外已报道该属线虫百余种。其中我国已报道种类有P.alleni、 P.artemisiae、 P.coffeae、 P.crenatu、 P.cruciferus、 P.dioscoreae、 P.hexincisus、 P.loosi、 P.penetrans、 P.pratensi、 P.neglectus、 P.penetrans、 P.scribneri、 P.thornei、 P.varicaudatus、 P.vulnus及P.zeae 17种。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地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植物线虫的传播机会大大增加,我国口岸也先后从进境植物根围截获P.brachyurus、 P.neglectus、 P.zeae、 P.coffeae、 P.penetrans、 P.pinguicaudatus等。基于本类群线虫的重要性和国内以往的鉴定都主要单纯依据形态学特征,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和rDNA的PCR-RFLP及序列分析技术对浙江和海南不同寄主上植物线虫调查时发现的4个短体线虫群体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2.
肾形肾状线虫的生活史及繁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的生活史及在植物根部的繁殖情况,以2龄幼虫接种大豆幼苗,定期取样,通过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方法系统观察肾形肾状线虫在寄主根内的侵染及发育,同时,以10、100、1 000和10 000条.盆-1 2龄幼虫接种大豆幼苗,80 d后统计土壤中线虫及根系统中雌虫、卵囊和单卵囊内卵的个数,数据采用SAS 9.0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在(27±2)℃条件下,肾形肾状线虫整个生活史约为27 d;80 d后,不同接种量的土壤线虫量、单卵囊内卵的个数,线虫总量及繁殖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根系统中雌虫和卵囊数量、土壤中线虫数量及线虫总量随着接种线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卵囊内卵的个数和繁殖系数却随接种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繁殖系数最大值为140.4,最小值为2.9,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48倍;大豆生长受到影响,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3.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Yang and Eisenback)是海南岛独有的一种致病力很强的根结线虫。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 Fresenius)HNQ11菌株是从海南岛香蕉(Musa sapientum Linn.)根围土壤分离到的1株捕食线虫真菌,本实验研究了其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HNQ11菌株能迅速产生捕食网和捕食环等捕食器官来捕食象耳豆根结线虫J2。其捕食率在J2加入HNQ11培养平板96h后即达83.5%;在盆钵控病实验中,每株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用2g菌丝处理根部,根结形成比对照减少50%,根系鲜重增加147.3%。同时,在菌丝处理33d后还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根片段上附着的HNQ11菌丝和分生孢子,重新分离菌丝和分生孢子还能在培养基上生长,说明HNQ11菌株在番茄根部具有定植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浙江出口盆景上的矛线目寄生线虫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报道了来自浙江主要出口盆景产地盆景根围的剑属线虫3种:广义美洲剑线虫Xiphinema americanum sensu lato、标明剑线虫X.insigne、湖南剑线虫X.hunaniense和胼胝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porosus,其中湖南剑线虫和胼胝拟毛刺线虫系浙江植物寄生线虫的新记录,而广义美洲剑线虫和标明剑线虫首次在浙江出口盆景上报道。  相似文献   
15.
对采集自国内13省(市)的1 546份土壤样品进行线虫分离和鉴定,从北京和浙江2省(市)的果园、桑园、观赏性花木等多年生植物的根围土样中分离到23个南京毛刺线虫群体,其中北京群体检出率占北京样品采集总量的39.1%,表明南京毛刺线虫是北京市多年生植物根围寄生线虫优势种;通过对浙江群体与北京群体的形态及测量值比较,发现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测量值差异很小,但北京美人梅(代码129)群体的2条雄虫和水栒子(代码088)群体的1条雄虫仅具1枚腹中颈乳突;各群体18SRNA区扩增序列与GenBank登录序列AJ439579和AJ439580的相似百分比达到99.2%~100.0%;对上述南京毛刺线虫群体rDNA ITS1区、ITS2区和28SRNA基因中D2D3区序列比较和酶切分析显示,该3段序列在南京毛刺线虫种内群体间都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16.
17.
土壤中线虫孢囊的三种分离方法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线虫孢囊的三种分离方法及综合评价郑经武,程瑚瑞,方中达(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孢囊线虫是植物寄生线虫中很重要的一个类群,从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上仅次于根结线虫。土壤中线虫孢囊的分离方法很多,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Fenwick漂浮器法,以后...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研究了低温预处理、植物根分泌物(包括寄主和非寄主)、溶液的pH值以及干燥等条件对燕麦胞囊线虫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滞育期的胞囊经5℃低温预处理4周后,再置适宜的孵化温度(15℃)即有幼虫孵出,低温处理的时间越长,孵化量越大;过低温度预处理(-10℃)后,其孵化量明显低于5℃的处理.根分泌物既不能打破燕麦胞囊线虫的滞育,对处于孵化期胞囊内幼虫的孵出也无明显的刺激作用.在供试条件下,保湿液pH6时的孵化量最大,pH12对幼虫的孵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干燥不利于幼虫孵化.  相似文献   
19.
根结线虫分类和鉴定途径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述了根结线虫属(Genus Meloidogyne G(o)ldi,1982)的分类历史,对用于该属的分类手段及它们的优缺点予以简要介绍,较详细地介绍和分析了分子分类的各种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