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17篇
植物保护   2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几种松干滑刃线虫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麦类穗期赤霉病的病菌来源和土表植物残体上发生的于囊孢子关系密切。通过土表消毒,消除或抑制孢子的形成是一个新的防病途径。过去曾有报告应用西力生石灰粉可以减轻发病,更有效的土表消毒剂向待寻求。在1960年和1961年期间,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萎蔫病的发生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松材线虫萎蔫病是日本森林的特大病害。它的发生特点是病原线虫由昆虫传播,不是土壤传染而是地上部受侵,使木质部分被害,最后导致全株性枯萎死亡。1934年 Steiner 和 Buhrer 首次报道美国长叶松 Pinus palustris 原木内的松材线虫,定名为 Aphelenchoides xylophilus。以后改为现名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1934)Nickle,1970。当时不了解松树萎蔫病和松材线虫之间的联系,直到1971年在日本通过接种才证实它是松树  相似文献   
4.
麦类作物对禾谷胞囊线虫的抗病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5-1997年从广州南海市采集荸荠枯萎标本,经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实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的荸荠专化型。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被接种的16种植物中仅有荸荠发病。该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6℃。最适温度28-30℃。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4℃,最适温度26-28℃。  相似文献   
5.
6.
1987—1988年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疫区内采(征)集143份自然枯死或濒死马尾松样本,在94份(65.7%)样本中查见松材线虫。有关林分中马尾松的病枯情况不一,在句容桥头一下蜀一线、江宁汤山和六合方山等处有过相当多的马尾松发病死亡。表明松材线虫是当地马尾松自然枯死的主要原因。人工测定了无黑松林区5年生浙江富阳马尾松苗及混栽黑松林区4—5年生江苏马尾松苗对两种松材线虫分离物的反应,结果指出,供试松苗都表现中度感染或高度感染,并有20%或70—80%的病枯株。接种林间马尾松,初步证实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的抗性随树龄变化。1—2年生马尾松苗高感松材线虫,病枯株率高达85.7%;树龄25年以上的成材树病枯株率约30%;而10年左右的幼树则无一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7.
我国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发生情况和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在江苏南京少数黑松(Pinus thunbergii)上发现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现在几乎遍布南京的城区和近郊区,并不同程度地扩散至邻近的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句容各县和镇江市.疫区林分面积超过20万亩.在1983—1987年间,主要由松材线虫诱发枯死的松树累计约60万株,其中1986年和1987年死树最多,分别为21.5万株和20.2万株.六合、江浦、句容与镇江、溧水分别是1986年和1987年发现的新疫区,当前这些疫区的特点或是疫点零星或是松树受害很少,多次检查传说中疫点安徽芜湖赭山公园、江苏昆山亭林公园以及浙江舟山的枯死松样,从未发现松材线虫,但在较多样本中都查见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调查表明,前几年疫区内绝大多数病株都为黑松,但在1986年1987年,一些松林内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发病马尾松(P.massoniana).在不同年份零星发病的其它树种计有黄松(P.thunbergii×P.mssso-niana)、火炬松(P.taeda)、白皮松(P.bungeana)、海岸松(P.Pinastet)和千头赤松(P.densifl-ora).在疫区广泛种植的雪松(Cedras dedara)从未发现自然发病,多次人工诱发,这种树种表现高度抗病.  相似文献   
8.
毛刺线虫(Nematoda:Trichodoridae)的调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苏、安徽和湖南的(22份)毛刺线虫(T_(1-22))土样中,T_(14)样本的雌虫以及T_6、T_7中的少数雌虫鉴定为 Paratrichodorus porosus。T_(21)的毛刺线虫采自江苏南京桃根周围,定为 Trichodorus nanjingensis n.sp.。T.nanjingensis n.sp.与 T.complexus、T.borneoensis 最相似,它们都有2枚前于排泄孔的腹颈乳突、3枚生殖乳突和细纹化的交合刺,但新种的交合刺形态和仅1枚生殖乳突在交合刺区分别与后二者不同。新种阴道骨化结构的形态和没有明显分化的受精囊,也都有别于 T.complexus 和 T.borneoensis。  相似文献   
9.
10.
白兴月  程瑚瑞 《植物检疫》1993,7(4):333-334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6个“北带”马尾松种源和2个“中带”马尾松种源的3~6年生苗的感病性。接种苗枯死率为37.5%至80%,与马尾松在全国现有疫区内普遍不同程度自然发病枯死的情形一致。7个种源接种苗的平均枯死率(53.5%)低于黑松对照(89.4%)。表明国内的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中等或中等以上感病。测定国内重要疫区的5个代表性松材线虫株对8年生黑松和3年生马尾松苗的致病力,枯株率分别为90%以上和30%~90%。由此分析了松材线虫萎蔫病在南方林区流行的极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