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6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通过PCR克隆测序首次测定了黑白花奶牛干扰素-τ成熟蛋白的完整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DQ680846、DQ680847),其CDS长度为519 bp,编码含有172个氨基酸的牛干扰素-τ成熟蛋白。对所有牛干扰素-τ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聚为4类,发现了一类新的牛干扰素-τ(τ4)和6种新亚型(τ1e、τ3f、τ3g、τ3h、τ4a、τ4b)。DQ680846属于τ4类的一种亚型,标记为τ4a;DQ680847属于τ3类的一种亚型,标记为τ3f。各牛干扰素-τ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同源性在92.7%~99.8%之间,推导氨基酸序列间的同源性在88.5%~99.4%之间;τ4a、τ3f与其他牛干扰素-τ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同源性分别在94.0%~97.1%、92.9%~99.6%之间,推导氨基酸序列间的同源性分别在91.4%~96.0%、88.5%~99.4%之间。这一结果反应了牛干扰素-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的高度保守性。二级结构预测发现牛干扰素-τ成熟蛋白是以5个α-螺旋(A-E螺旋)为基础构成的。Asn78、Cys1、Cys29、Cys99、Cys139I、le143、Lys160和C-末端的11个氨基酸为高度保守区,它们是维持牛干扰素-τ的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对牛瘤胃代谢调控的机理了初步探讨,其作用原理是促进瘤胃内环境发生改变来影响牛的代谢生理,表现为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瘤胃代谢调控后,瘤胃内pH值提高10.82%,达到6.76,微生物总数11.28×10^9个,增加1.463倍,血浆中血糖和胆固醇的水平分别提高55.72%,58.6%,尿素氮素浓度降低了39.15%,经t检验,以上各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差异达以级显著(P〈0.01)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3.
微卫星多态性与动物杂种优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动物杂种优势理论和对微卫星多态性产生机制、研究方法及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卫星多态性与动物杂种优势预测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
奶牛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牛分子育种是将来奶牛品种改良的主要工具。奶牛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主要包括构建基因图谱 ,并据此定位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或与之连锁的DNA标记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奶牛重要经济性状或研究开发乳腺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95.
四川黄牛品种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测定了四川黄牛5个品种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部分片段(420bp)42个个体以及28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的全序列,结合已报道的中国8个黄牛品种2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黄牛的部分Cytb基因片段有5个变异位点,7种单倍型可分为以2个单倍型为主的2大类型;线粒体DNA控制区检测到64个变异位点,28种单倍型,单倍型H1~H23为普通黄牛类型,单倍型H24~H28为瘤牛类型的单倍型。在四川黄牛中,67.86%为普通牛类型,32.14%为瘤牛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黄牛主要有2类母系来源。  相似文献   
96.
从四川省雅安市某县12家长毛兔场的脱毛癣患兔中随机采样30份(1份/只);绵阳市某獭兔场脱毛癣患兔,采样10份(1份/只),经直接镜检、病原分离培养、致病性试验后,得到2种致病菌株。结合流行病学、临诊症状鉴定致病菌株为石膏样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和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在脱毛癣患兔中分离出红色毛癣菌,在国内尚属首次。文中同时提出了兔脱毛癣病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7.
随机选择120只荥经长毛兔,测定28、56、129、202日龄的体重和产毛量、202日龄剪毛后的体长和胸围,进行早期经济性状与产毛量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56日龄、129日龄与202日龄体重间达显著正相关(P〈0.05);129日龄与202日龄间产毛量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日龄的体重与相应日龄产毛量间相关都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129日龄体重与202日龄产毛量达显著正相关(P〈0.05)。通径分析揭示出129日龄产毛量、202日龄体重和202日龄体长是决定202日龄产毛量的主要性状。以202日龄产毛量为依变量(Y),202日龄体重(X1)、129日龄产毛量(X2)、202日龄体长(X3)为自变量,采用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为:Y=30.147X1+0.403X2+3.624X3—74.191。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究PPARγ基因编码区多态性与家兔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检测PPARγ基因编码区变异位点,利用PCR-RFLP技术对352只家兔(新西兰271只,艾格81只)PPARγ基因的候选SNP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家兔PPARγ基因编码区只检测到一个同义突变位点c.207AC,CC基因型个体7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AC基因型个体(P0.05)。且CC基因型个体35到7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AC、AA基因型个体(P0.01)。【结论】PPARγ可作为影响家兔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9.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是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的关键步骤。定位的方式有两种,候选基因鉴定法和基因组扫描法。日前奶牛的重要经济性状(包括泌乳量、脂肪产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产奶寿命、乳房炎发病率、Weaver综合征和双生率)已分别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这些性状多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采用常规育种方法一般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100.
李春笑  赖松家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46-6449
对钙蛋白酶Ⅰ(CAPN1)的结构、活性调节、同源性、作用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