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鹅细小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GPV H2分离株接种于13日龄非免疫鸭胚,收集接毒后3-7日死亡鸭胚的尿囊液。纯化病毒,通过PCR技术,从病毒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病毒衣壳蛋白VP3完整基因片段,经酶切鉴定后直接与pMD 18-T质粒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G1。提取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后,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鹅细小病毒H1分离株VP3基因全长1605bp,编码534个氨基酸,与国外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3%,表明这二个毒株亲缘关系相近。  相似文献   
22.
23.
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Goose/Guangdong/3/96(H5N1)H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采用RT_PCR技术,以A/Goose/Guangdong/3/96(H5N1)RNA为模板,扩增了1.73kb 的HA 全基因cDNA。将HAcDNA克隆后进行了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1728 个核苷酸片段包含了完整的H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和上下游引物序列、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Goose/Guangdong/3/96(H5N1) 与A/Goose/Guangdong/1/96(H5N1)有11 个核苷酸差异,同源率99.4% ;与A/HongKong/156/97(H5N1) 有25 个核苷酸差异,同源率98.6 % ;与A/Chicken/HongKong/258/97 (H5N1) 有30 个核苷酸差异,同源率98.3% ;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依次分别为99 .2 % 、98.6% 和98.1% 。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HA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也完全一致,各有5 个碱性氨基酸插入。这说明上述4 个流感病毒分离株可能来自同一个祖先,具有相同的毒力和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4.
鹅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国内外鹅细小病毒的研究结果,对国小病毒在分类学地位,基因组结构,基因组的转录和调节,基因编码蛋白,与番鸭细小病毒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鹅细小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参考GenBank发表的鹅细小病毒(GPV)B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对国内鹅细小病毒分离株H1(GPV-H1)株的结构蛋白VP2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并测序。结果表明:H1株VP2的核苷酸序列全长1764bp,编码587个氨基酸,与GenBarrk发表的GPV-B株、GPV-SHM株、GPV-YG株、番鸭细小病毒(MDPV)FRANCE株、FM株的VP2相比,核苷酸同源率分别为98.6%、96.2%、93.2%、80.3%、80.0%,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率分别为98.3%、97.5%、96.1%、88.2%、87.4%。  相似文献   
26.
用MA104细胞培养增殖了轮状病毒地方分离株JL94。利用一对根据Genebank中已发表的轮状病毒VP7基因cDNA序列而设计并合成的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JL94毒株扩增出VP7基因全长cDNA。将其插入pMD18-T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T-JL94/VP7,并对其进行了HindⅢ,HindⅢ和BamH I的单、双酶切初步鉴定及其核苷酸序列测定,证明pMD18-T-JL94/VP7的插入基因为轮状病毒的VP7基因。重新设计一个带有Kozak序列的上游引物,通过PCR扩增出带有Kozak序列的vp7基因并将其插入pMD18-T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T-VP7,酶切鉴定其大小和方向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分别用HindⅢ和BamH I双酶切,胶回收纯化后连接。经酶切和核苷酸序列检测鉴定,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7。  相似文献   
27.
采用免疫荧光法、使用流式细胞检测仪对经H9亚型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SPF鸡、H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免疫SPF鸡以及经免疫后使用H9亚型禽流感病毒攻毒后的SPF鸡外周血、脾脏、胸腺中T细胞表型亚类(CD4+、CD8+、TCR1+)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H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后抗原的缓慢释放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使免疫活性T淋巴细胞得到活化,免疫后鸡体外周血中CD4+、CD8+和TCR1+T细胞的数量呈现出一明显升高的过程;同时,人工感染免疫鸡后,脾脏和胸腺TCR1+T细胞的数量上升,外周血CD4+、CD8+和TCR1+T细胞的数量少量降低或维持不变,随后短期即恢复正常;而人工感染SPF对照鸡后,外周血CD4+、CD8+和TCR1+T细胞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8.
vMDV感染鸡CD^4+与CD^8+T细胞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感染1日龄SPF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株(vMDV),在不同的感染期,以流式细胞仪分析感染鸡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和CD8+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鸡脾脏和外周血中CD8+T细胞异常增高,而CD4+T细胞表现为暂短的升高,其后迅速下降。CD4+与CD8+T细胞的这种异常变化是vMDV感染雏鸡后T细胞表型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9.
将昆明鼠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肌肉注射含有猪轮状病毒(RV)JL94株VP7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7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每只鼠100μg·(100μL)-1,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首次免疫第0,14,21,28,35,39,47,54天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体动态变化。A组小鼠血清在首免后第14天即可检出阳性抗体(P/N≥2.0)。  相似文献   
30.
对10头人工感染弓形虫发病的小猪的不同时期病理学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本病以支气管肺炎,坏死性肝炎和出血坏死性淋巴结为特征,尤其在感染物第7天,在肝小叶的坏死灶内可见数量和大小不等的异物型多核巨细胞,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从发病初期宾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到后期的淋巴组织广泛增生,具有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