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在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占据重要地位。面对非洲猪瘟带来的猪肉市场严重失调的情况,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生猪复养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目前的现状以及重要地位的简要分析,总结复养过程存在的雷区和难点,对其复养步骤做出指导性的建议。再通过分析非洲猪瘟防控案例,明确了非洲猪瘟的可防可控性。为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提供了可行性的防控技巧,提高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的成功率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突变体LP-GS的抑菌性能及其对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通过紫外诱变和基因重组LP,得到抗菌性能增强的LP-GS作为饲料添加剂进行饲养试验。选用120头28日龄三元杂交去势断奶仔猪,按饲喂日粮随机分为NC组(基础日粮)、PC组(基础日粮+粘菌素)、T1组(基础日粮+野生型LP)、T2组(基础日粮+突变型LP),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各组仔猪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第3周起,T2、PC组仔猪的粪便稠度评分较NC组显著降低;T2组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数显著减少,嗜酸乳杆菌含量显著增高;PC组乳酸杆菌数显著减少。各组仔猪血液成分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饲粮添加LP-GS可改善腹泻,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增强仔猪免疫力,具有替代抗生素作为促生长用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无抗粗饲料饲喂的散养黑猪肌肉脂肪酸(fatty acids)组成及含量。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猪肌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在散养黑猪肌肉中分离鉴定出14种脂肪酸,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1.13%)、硬脂酸(11.17%)、油酸(37.06%)、亚油酸(22.15%)、亚麻酸(1.84%),其中饱和脂肪酸占34.48%,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9.92%,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4.99%。研究结果表明,无抗粗饲料饲喂的黑猪颈部肌肉脂肪酸相对比例和含量良好,对肉品开发和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羧化全酶合成酶基因(holocarboxylase synthetase,HLCS)在杜洛克猪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编码区多态性与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LCS基因在杜洛克猪8种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PCR和测序在RFI高、低组个体中扩增HLCS基因的编码区用以寻找多态位点,并对获得的位点在杜洛克群体中分型,进而分析多态位点与RFI的关联性。结果表明,HLCS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肝次之,在心和肌肉中痕量表达。在杜洛克个体中共发现5个多态位点,其中c.1408GC和c.1976AG为错义突变位点。在杜洛克群体中,c.1408GC与RFI关联不显著(P0.05);c.1976AG与RFI显著关联(P0.05),GG基因型个体的RFI比AA基因型个体低0.063 4kg。这些结果表明,HLCS与RFI密切相关,c.1976AG可作为猪RFI性状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为进一步开展HLCS基因影响猪剩余采食量的功能鉴定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MAP3K5基因多态性与杜洛克猪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利用Illumina SNP60芯片测序结果比较发现了MAP3K5基因的4个SNPs位点(Ssc1:30769583 A>C;Ssc1:30781169 A>G;Ssc1:30940839 A>G;Ssc1:30962276 G>A)。统计获得MAP3K5基因的4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发现4个SNPs为低度-中度的多态突变位点。对MAP3K5基因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洛克猪Ssc1:30769583 A>C位点CC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相比剩余采食量(RFI)性状降低了133.08 g/d(P<0.05);Ssc1:30781169 A>G位点的GG基因型个体与AG基因型个体相比RFI性状降低了116.18 g/d(P<0.05),ADFI性状降低了0.23 kg/d(P<0.05);Ssc1:30940839 A>G位点的GG基因型个体与AG基因型个体相比饲料转化率(FCR)性状降低了0.10%(P<0.05);Ssc1:30962276 G>A位点的AA基因型个体与GG基因型个体相比ADG性状降低了0.04 kg/d(P<0.05)。试验初步认为MAP3K5基因4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对杜洛克猪的RFI、ADFI、FCR和ADG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习总书记曾说过:“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猪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我国具有7 000年的养猪历史;远古时期,猪的圈养,即代表着安稳的“家”,所以有“猪”才有“家”;猪同时还是勇敢、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现代社会,人们对猪有诸多误解,我们有责任为猪“正名”。所以深挖中国猪文化,让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们能够实现文化认同,把中国猪文化继续发扬和传承,是当代动物科学人才肩负的使命之一。中国有各具特色的优秀地方猪种,我们应该正视中国地方猪种的优势、特长和不足,为做好中国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世界猪种的开发和利用贡献中国智慧。在非洲猪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我们面对国内和国际复杂的形势,能够坚持本心,利用科学的生产技术降本增效。利用科学的技术多举措并施,生产安全健康的猪肉。保护环境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建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利用“猪生产学”专业课程,实现学生强烈的猪文化认同,能够发扬,传承和发展猪文化,促进学生从懂猪文化开始,到逐步地懂猪,懂养猪技术,成为强农兴农的新农科人才。  相似文献   
17.
种公猪属于神经类型敏感的动物,对于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因此,要确保环境稳定优越,避免因突发变化而引起应激反应,导致其精液品质下降,死精等现象发生。并且现在处于非洲猪瘟常态化存在时期,在严格执行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制度基础上,做好相关的防控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从饲喂、日常管理、生产环境和疾病防控四个方面对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制度进行阐述,以期提高种公猪的繁殖能力,防止非洲猪瘟的发生,从而增加养猪场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饲料粉碎在饲料工业中处于重要的一环,饲喂颗粒饲料可以在促进动物消化的同时提升其生产性能。本文从饲料粉碎粒度对不同动物的生长性能方面进行阐述,最大程度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在实际生产中不断改进颗粒饲料制备工艺,寻找最适宜的粉碎粒度大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猪脂肪组织RNA的Solexa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发现猪新转录本CHPT1基因。研究CHPT1在猪不同组织及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表达谱,以便为后续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猪的背部脂肪组织提取RNA,建立cDNA文库,进行Solex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克隆猪CHPT1基因的CDs区部分序列,并对其在不同组织及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由Solexa测序分析结果发现,猪存在新转录本基因CHPT1,其对应的Tag表达量在180日龄大白猪与240日龄荣昌猪的脂肪组织中无明显差异,在3日龄与240日龄荣昌猪脂肪组织中表达差异达到20倍以上。克隆获得了其CDs区193 bp的cDNA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CHPT1基因在3日龄和180日龄大白猪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和肾脏中表达量较高,且表达量有差异。3日龄与180日龄大白猪相比,肾脏和脂肪组织中CHPT1的表达量均有显著差异。在猪前体脂肪细胞的时序表达结果中,CHPT1表达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第2天表达量明显升高,于第6天达到最大值,之后降低。【结论】猪存在CHPT1基因,其在猪的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对猪的脂肪沉积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明确羧化全酶合成酶(holocarboxylase synthetase,HLCS)基因突变与杜洛克猪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利用Illumina SNP60芯片测序结果研究HLCS基因的突变位点,分析突变位点的多态性信息、突变位点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联性及突变位点的单倍型。结果显示,杜洛克猪HLCS基因具有4个SNPs位点:Ssc13:200455646 T>C、Ssc13:200458655 G>C、Ssc13:200504530 G>T、Ssc13:200551864 T>G,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呈现中度多态性。关联分析结果发现,Ssc13:200455646 T>C位点TT基因型100 kg背膘、剩余采食量均显著高于TC和CC基因型(P<0.05);Ssc13:200458655 G>C位点GG基因型个体100 kg背膘、剩余采食量均显著高于CG和CC基因型(P<0.05);Ssc13:200504530 G>T位点GT基因型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GT基因型个体100 kg日龄显著小于TT基因型(P<0.05);Ssc13:200551864 T>G位点TG基因型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TG基因型个体100 kg日龄显著小于GG基因型(P<0.05);其余性状各位点不同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Ssc13:200455646 T>C和Ssc13:200458655 G>C位点呈现高度连锁,Ssc13:200504530 G>T与Ssc13:200551864 T>G位点呈现高度连锁。结果表明,HLCS基因4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杜洛克猪的剩余采食量、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100 kg日龄和100 kg背膘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为猪的生长发育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