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分子标记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进行了评述。简要地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马铃薯育种方面的应用。主要内容有:(1)遗传图谱构建;(2)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3)种质资源研究。分析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目的】为探索机插优质杂交籼稻适宜播种量。【方法】以宜香优2115(大粒型)和晶两优534(小粒型)为材料,设置5个播种量处理(50、60、70、80和90 g/盘),研究播种量对优质杂交籼稻机插秧秧苗素质、机插质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①随着播种量增加,两个品种的苗高、单株根数、最长根长、茎基粗和成苗率均不同程度降低,但秧盘单位面积秧苗数逐渐增加;②随着播种量增加,两个品种的机插漏插率显著降低,机插合格率、每穴秧苗数、实际栽插穴数和基本苗数均逐渐增加,但伤秧率也呈增加趋势;③随着播种量增加,机插优质杂交籼稻干物质积累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收获指数却不断降低,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品种间差异,大粒型品种宜香优2115在播种量70 g/盘时产量最高,小粒型品种晶两优534在播种量60 g/盘时产量最高。【结论】机插秧适宜的播种量(60~70 g/盘)可在保持较好秧苗素质基础上提高优质杂交籼稻机插质量,并协调产出较大的群体生长量和较高的收获指数,进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3.
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对指导高原山区水稻应对常发季节性干旱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杂交籼稻品种‘两优585’‘金优785’和‘紫优93’,种植于水泥池中,分别于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幼穗分化前期、幼穗分化后期(花粉细胞形成期)、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进行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约70%的干旱处理,干旱处理持续20d后复水,以长期淹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对水稻产量与重要群体质量指标形成动态的影响。[结果]各生育阶段干旱均较对照减产,减产率为3.6%~31.1%,有效分蘖期、幼穗分化前期干旱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抽穗开花期、花粉细胞形成期、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无效分蘖期干旱处理对产量影响最小。与对照相比,有效分蘖期干旱处理降低了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干旱处理降低了穗粒数,抽穗开花期干旱处理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降低了千粒质量。在水稻群体形成过程中,有效分蘖期干旱处理致分蘖生长受到抑制,即使成穗率高,但是群体过小,干物质积累的基础小;幼穗分化期干旱处理抑制叶的生长,干物质积累少,幼穗发育不良,抑制了颖花分化;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引起干物质积累受限是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结论]不同生育期遭遇长期(20d)的中度水分胁迫致使杂交籼稻发生不同程度的减产,并且复水后不能得到完全补偿。  相似文献   
84.
籼型耐寒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黔两优58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两用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M86配组,育成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黔两优58.经2 a贵州省杂交稻早熟组区试鉴定,平均单产8.5 t/hm2,比对照增产5.66%;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8.28 t/hm2,比对照增产10.11%.黔两优58对稻瘟病的抗性优于对照,耐寒性强,稻米品质较优,适合中高海拔地区种植.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5.
金优431超高产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因子5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多穗型品种金优431产量与插秧密度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确定金优431超高产(>12.75 t/hm2)栽培合理的插秧密度及N、P、K施用量的优化方案是:在有机肥为22.5t/hm2的基础上,插秧密度为25.25万~26.18万穴/hm2,即窄行和穴距为16.7 cm时,宽行应在29.1~30.8 cm,N施用量120.83~136.35 kg/hm2,P2O5施用量120.83~149.18 kg/hm2,K2O施用量134.25~165.75 kg/hm2.  相似文献   
86.
不同生态条件对优质杂交水稻两优363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在10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的稻米品质测试结果 ,其糙米率、精米率、粒长和长宽比4个性状较为稳定 ,不同生态条件对其影响较小。透明度的变化是在部颁一级和二级优质米标准之间。胶稠度在不同栽培条件下都能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有随着海拔增高而增加的趋势。两优363在双季稻区作晚稻栽培和在中高海拔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 ,实施适当的耕作栽培管理措施 ,可以使其全部理化指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87.
杂交水稻三角强化栽培(SRI)产量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采用强化栽培(SRI)与“三角丛植”方式和超高产施肥的集成技术,在贵阳(海拔1140m)的试验结果与常规栽培(CK)的结果比较,有效穗和颖花数增加达极显著。早熟组合黔两优58产量达11437.5kg/hm^2,比CK增产14.66%;晚熟组合汕优63产量为10717.5kg/hm^2。比CK增产10.52%;中熟组合金优431产量达12837.0kg/hm^2超高产水平。为贵州杂交水稻提高单产初步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8.
采用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Ⅰ-1085块茎产量与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4因素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拟出该品种产量与密度,氮磷钾施肥水平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9.
镰刀菌引起的魔芋茎腐病是魔芋栽培过程中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贵州省兴义市魔芋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2019年从贵州省兴义市采集魔芋茎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基于rDNA-ITS与tef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经组织分离法共获得3株镰刀菌纯培养物,经鉴定分属于2个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腐镰刀菌(F.solani);致病性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菌株xymy-8没有致病性,茄腐镰刀菌菌株xymy-7、xymy-9有致病性,且致病性有差异,其中菌株xymy-7的致病性强于菌株xymy-9的致病性。试验结果为魔芋茎腐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留茬培养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0~5代留茬培养的马铃薯试管苗的株高、可用节数、叶数、成株率和移栽成活率进行了观察记录.结果证明,马铃薯试管苗连续3代留茬培养对其扩繁无显著影响;连续2代留茬培养对移栽成活率影响不大.从第四代起,留茬苗的移栽成活率明显降低;但留茬培养代数对试管苗的单株结薯数和大薯率(大于1 g)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