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为提高马铃薯茎尖剥离脱毒培养过程中的成苗率,对马铃薯茎尖诱导培养基的pH值、糖和琼脂浓度对黄化苗发生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pH值及琼脂的使用浓度对预防黄化苗的发生有显著作用,当它们分别在6.0~6.5和7 g/L时,黄化苗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引进甘薯资源形态标记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合理利用甘薯品种(系)资源,对15个从省外引进的甘薯品种(系)进行了27项形态标记的聚类分析,进而研究他们的遗传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欧式距离7.20处可将参试各资源分成4类。Y1和其他的甘薯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从四川引进的6个品种(系)中以S1、S4、S2及S5间的亲缘关系很近;从福建引进的5个品种系中以F1和F4间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对参与式方法的学习理解以及在生态农业项目活动中的应用实践,以期为生态农业项目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贵州不同海拔地区马铃薯病毒病初步调查及检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贵州省不同海拔地区马铃薯病害发生情况,鉴定出贵州省马铃薯易感病毒种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对在黔南州、黔东南州及毕节地区采集的805份马铃薯样品进行病毒检测。[结果]805份马铃薯样品中检出有29份马铃薯X病毒(PVX)为阳性;41份马铃薯Y病毒(PVY)为阳性;285份马铃薯S病毒(PVS)为阳性;23份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为阳性,带病毒率46.95%。[结论]对贵州马铃薯危害较重的病毒种类依次为: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  相似文献   
5.
黄萍  颜谦  丁映 《杂粮作物》2009,29(3):207-208
通过对甘薯试管苗在网棚和大田内繁种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田栽培试管苗具有产量高、成本低、易被农户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过程中黄化苗形成的问题,以马铃薯品种B01-31-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茎尖诱导培养基中NH4NO3,MgSO4.7H2O,CaCl2.2H2O和铁盐浓度改变对茎尖培养过程中黄化苗发生及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证明:培养基中氮、镁、铁浓度的改变对黄化苗的预防有显著作用,当NH4NO3,MgSO4.7H2O和铁盐的浓度分别在1 600 mg·L-1、400 mg·L-1、83.4 mg·L-1时,黄化苗发生率最低;但以上各因素处理对茎尖诱导分化成苗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病毒再侵染情况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大西洋原原种、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的生产试验及其PVX、PVY、PVS、PLRV病毒的D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从原原种到一级种薯的生产过程中,产量随着脱毒种薯代数的增加而升高,其中以二级原种生产一级种薯的增产幅度最显著;除原原种不带以上4种病毒外,一级原种、二级原种分别带3%、13.3%的PVS病毒,一级种薯带PLRV和PVS病毒,带毒率分别是5.8%、21%,二级种薯带PVY、PVS、PLRV病毒,带毒率分别是8.9%、30%、13%.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在瓦窑村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土壤培肥→生态种植”的内部循环方式.针对瓦窖村以往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村民需求保护生态种植技术等问题,运用参与式手段在项目人员的协助下实施以村民为主体的瓦窑村生态农业发展计划,以期恢复重建瓦窑村生态循环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村民参与自我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 BA)和不同种类的生长素(NAA、IAA、GA3)作为仁怀引进甘薯品种的茎尖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茎尖先培养在MS 6-BA0.5 IAA 0.1上10~15 d,再转入MS IBA 0.5 GA30.5上进行二次诱导培养,茎尖诱导成苗的效果最佳,成苗率为52.8%左右;而茎尖先在MS 6-BA 1 IAA 0.1 GA30.5上培养相同时间,再转入MS IBA 0.5 GA30.5培养,可显著缩短成苗时间。  相似文献   
10.
黄连培养细胞中高产小檗碱细胞系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家栽和野生中国黄连的幼叶切块,接种在含有1.0 ̄2.0mg/L 2,4-D和0.1mg/L KT的6,7-V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选择较松散的愈伤组织转入液体悬浮培养,获得游离细胞和细胞聚集体。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和平板培养,筛选出小檗碱含量相当于6年重新亲本植物根茎含量的有8个细胞株,最高的细胞系含量为6.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