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6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目的】探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APEC)在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培养条件下,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 AI-2)的合成与luxS和pfs的转录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哈维弧菌BB170(vibrio harveyi BB170)检测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培养条件下APEC的AI-2活性。同时利用Real-time PCR检测APEC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培养条件下luxS和pfs的转录水平。【结果】APEC在不同生长时期的AI-2活性与luxS的转录水平保持一致。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麦芽糖和NaCl后,AI-2活性和luxS转录水平都上调,加入蔗糖后则都下调,两者保持一致性。AI-2活性与pfs的转录水平则并不一致。【结论】APEC的AI-2产生水平与luxS的转录水平有高度的相关性,而与pfs的转录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葡萄糖、麦芽糖和NaCl,促进AI -2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3.
根据高恒[5]的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荷斯坦奶牛嗜中性粒细胞mRNA中扩增出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N端DNA,将该序列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BPI.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获得了BPIN端长度为714 bp的DNA序列,序列分析证实在第503位出现了点突变.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电泳检测重组蛋白约在52kD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与目的蛋白的分子量一致.表明实验成功地获得了BPI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124.
不同接种途径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宜的攻毒剂量和攻毒途径,诱发淮南麻黄鸡大肠杆菌病.将4周龄淮南麻黄鸡80羽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经滴口滴鼻、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接种,用不同稀释度的大肠杆菌O1、O2、O78混合菌悬液攻毒,观察攻毒结果并统计死亡情况,同时设定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不同攻毒途径对致病性有明显影响,肌肉注射致病性最强,皮下注射次之,滴鼻滴口最弱.不同攻毒途径所需的攻毒剂量各不相同,肌肉注射所需的剂量较小,皮下注射所需的剂量较大,而滴鼻滴口所需的剂量更大且不易成功.还对不同攻毒途径致病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5.
参照GenBank中安哥斯牛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荷斯坦奶牛嗜中性粒细胞mRNA中扩增出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N端,将该序列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BPI.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获得了BPIN端长度为714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证实在第503位出现了点突变.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电泳检测重组蛋白约在52 kD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126.
内毒素增敏系统LBP/CD14在动物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剂量的细菌内毒素(简称内毒素)对机体有一定的益处,但当超过这个剂量时,内毒素增敏系统将会被激活,进行内毒素信号的转导,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炎症介质,破坏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从而损害动物的组织,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血症等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甚至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从分子水平探讨内毒素增敏系统(包括LBP/CD14、膜组织伸展钉蛋白、钟样受体4、白细胞整合素CD11/CD18等)在动物机体内受到内毒素攻击时的变化及意义,以及内毒素在体内的信号传导过程,以期给畜牧兽医工作者提供一些关于内毒素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7.
现代肉鸡的饲养模式遵循的是系统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从品种培育、种苗繁殖、肉鸡肥育到屠宰加工、市场销售;从饲料加工、鸡场管理到日常消毒、疫病防治,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种鸡在工业化肉鸡饲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拥有了健康优良的种鸡,那么肉鸡饲养已经成功了一半。在集约化饲养模式下,对种鸡健康威胁最大的就是鸡的常见传染病,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等。做好种鸡的预防免疫工作,不仅可以防止种鸡发生各种传染病,提高种鸡的生产性能,而且可以阻断某些传染病通过鸡蛋垂直传播给苗鸡。禽流感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简称…  相似文献   
128.
抗菌肽是由动物和植物细胞特定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抗菌肽的生成和释放是机体炎症反应的组成部分,是宿主  相似文献   
129.
内毒素不仅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因子,也是仍在危及动物及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抗内毒素抑制措施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角度,对近年来内毒素抑制剂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0.
本研究旨在探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中双组分系统phoP/Q与鞭毛Ⅲ型分泌系统(鞭毛T3SS)蛋白之间的联系。运用软件进行功能分析,预测phoP/Q与鞭毛T3SS的关系,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APEC野生株和ΔphoP/Q缺失突变株进行转录组的差异性比较,筛选鞭毛T3SS基座中变化较大基因,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变化量。结果显示:经STRING预测发现phoP/Q可能通过调控鞭毛T3SS基因座附近的双组分系统来间接调控鞭毛T3SS。基因芯片筛选与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phoP/Q缺失能使鞭毛T3SS核心组件的大部分基因表达差异显著,同时也影响了双组分中motA、motB与cheY的表达。本研究对phoP/Q双组分系统与鞭毛T3SS的关系进行了预测与探索,为进一步研究揭示细菌的活动与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