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54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80篇
  74篇
综合类   220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子粒注射法和花丝通道法,在玉米吐丝初期至乳熟后期间隔 5~127 d接种 3个不同玉米品种,明确东北地区玉米禾谷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最佳接种方法。结果发现,禾谷镰孢在玉米吐丝期至乳熟期均能侵染玉米子粒和花丝。子粒注射法在玉米吐丝 1~12 d内接种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 16 d以后接种的处理;花丝通道法在玉米吐丝 1~5 d内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 12 d以后接种的处理。子粒注射法的抗性鉴定结果为吐丝 1 d接种的果穗表现为感病,吐丝 5~12 d为中抗或抗病,吐丝 16 d之后为抗病或高抗;花丝通道法接种的结果为吐丝 1 d为中抗或抗,吐丝 5 d及以后为抗或高抗。结果表明,子粒注射法在玉米吐丝 10~15 d左右接种发病稳定、抗感差异明显、鉴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2.
[目的]为了研究氮、磷、钾肥对红稗植株株高的影响.[方法]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结果]氮、磷、钾肥对植株株高的影响为磷肥(X2)<钾肥(X3)<氮肥(X1).从提高红稗植株株高的角度出发,应将磷肥作为首要因素考虑.通过主效应分析,得到纯氮45.45 kg/hm^2、纯磷62.55 kg/hm^2、纯钾52.65 kg,/hm^2时,株高分别达到最大值,即(y)(x1,0,0)=83.34 cm,y(0.x2.0)=83.87cm,(y)(0,0,x3)=83.48 cm.[结论]当植株株高达到最高值时,氮、磷、钾肥的最佳组合分别为45.30、61.65、50.85 kg/hm^2.  相似文献   
33.
探讨了竹浆粕生产过程中二氧化氯漂白(D1、D2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D1段和D2段分别研究了ClO2用量、NaOH用量、温度、时间4个因素及ClO2用量单因素对二氧化氯漂白效果的影响,包括α-纤维素、聚戊糖、白度、卡伯值、黏度、灰分等性能,其中D1段分析了白度提高与浆粕α-纤维素、聚戊糖及灰分的关系。结果表明,D1段最优工艺条件为:ClO2用量1.52%且NaOH用量0.76%(NaOH与ClO2质量比1∶2),温度75℃,时间120 min,浆质量分数10%。经D1段处理后,竹浆白度提高率达到了78.8%,黏度下降率仅为19.55%,漂白选择性高。在D1段漂白工艺的基础上,确定D2段的ClO2用量0.8%,且漂白时间120 min,漂白温度75℃,浆质量分数10%。浆料白度增加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α-纤维素含量同时降低了聚戊糖及灰分等杂质的含量,达到了调整竹浆粕质量指标和提高反应性能的目的。经含有两段二氧化氯漂白的无元素氯漂白流程处理后,竹浆粕最终白度达到了88.2%(ISO)。  相似文献   
34.
氮磷硼阻燃剂及制备阻燃胶合板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氮磷系阻燃剂的合成工艺并降低其成本,以硼酸/硼砂、磷酸和尿素为主要原料,制成氮磷硼系阻燃剂,并制备阻燃胶合板,检测其胶合强度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阻燃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满足GB/T 9846-2004中II类胶合板要求,阻燃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5.
振动挖掘铲减阻数值模拟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小型振筛式马铃薯挖掘机振动挖掘铲的性能参数进行优化,借助Adams和Ls-Dyna相结合法模拟振动挖掘铲挖削土壤过程,据4因素3水平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原理对影响挖掘铲挖削阻力的因素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并建立和优化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牵引阻力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振动频率、牵引速率、入土角、振幅;当牵引速率为0.67m/s、振动频率13.77Hz、振动幅值11.93mm、入土角8.35°时,优化牵引阻力为1 449.59N。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阻力平均值与仿真结果误差5%,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的反映振动频率、牵引速率、入土角、振幅于牵引阻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马铃薯整茎压缩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马铃薯的整茎压缩力学特性,降低收获作业时收获机具对马铃薯的机械损伤。【方法】在5种不同加载速率(15,25,35,45,55mm/min)和3个不同加载方向(x向:马铃薯块茎的脐部与顶点连线方向;y向:块茎径向截面的短轴方向;z向:块茎径向截面的长轴方向)下,对2种含水率56.8%左右且在甘肃种植面积较广的马铃薯(新大坪和陇薯3号)进行整茎压缩试验,测定马铃薯的压缩破裂力和变形量,并对其进行显著性和差异性比较。【结果】显著性分析表明:加载方向对破裂力影响显著,加载速率对破裂力影响极显著,品种对马铃薯压缩变形量影响显著;差异性分析显示:加载方向对破裂力影响不显著,但z向加载对马铃薯压缩变形量影响较大;15,25和35mm/min的加载速率对破裂力均有显著影响,当加载速率为45和55mm/min时,二者对破裂力影响的显著性表现一致;品种的差异性对压缩变形量有显著影响。【结论】马铃薯整茎压缩试验结果为甘肃产马铃薯的收获、贮藏、运输及加工装备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以野化茶为研究对象,借鉴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茶叶质量的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5项因子进行市场评价研究,构建野化茶产品评价体系,依据评分优势配置模式,为野化茶市场评价及营销策略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出野化茶外形因子是影响最大的质量因子;市场认可度高及SBE法能有效减少个体之间的差异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38.
贝类等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类养殖因其具有食物链短、定居性强、育苗和养殖基础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随着养殖品种的增加,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及各地区间的频繁引种使养殖病害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2002年水产养殖病害种类多达185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41亿元。研究贝类的免疫系统将有助于这些养殖种类的疾病控制,使贝类养殖业得到更好的持续发展。贝类缺乏特异性的免疫系统,它们的免疫防御主要由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所组成,通过血细胞或淋巴细胞的吞噬、包囊作用排除异己的微生物和病原体。抗菌肽作为其…  相似文献   
39.
基于光谱技术的水稻叶片氮素测定仪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光谱技术的水稻叶片SPAD值和氮素测定仪。该测定仪主要包括光路部分、调理电路和控制与数据采集器等。光路部分包括光源、检测点以及光电传感器等元器件,主要作用是:控制光源的亮灭、收集透过叶片光线、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调理电路主要将所得微弱电信号进行电流电压转换以及放大到合适的幅度;控制与数据采集器包括AD转换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和SD卡存储电路。对该测定仪的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分为两步:先建立AD采样电压信号与SPAD值之间的模型,然后建立SPAD值与氮素之间的模型。经过大量的试验测得:传感器转换的电压信号与SPAD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R2 =0.956),SPAD值与氮含量建立的模型的决定系数为R2 =0.802,结合以上两种模型得到该仪器的氮素模型的决定系数为R2 =0.766。该仪器适合用于田间水稻叶片氮素含量的快速测量。  相似文献   
40.
9月10日,新宁县农机局举办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扶贫“培训班和“阳光工程“培训班分别举行结业考试,经过技术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来自全县各乡镇的50名农民学员顺利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