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61.
162.
干旱胁迫对油菜花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花期干旱对油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西藏当地推广的油菜代表品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年河1号、白菜型油菜(Brasscia rapaL.)青油17号和甘蓝型油菜(Brasscia napus L.)藏油5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在油菜花期分别进行持续1周、2周和3周的干旱处理,然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直至成熟收获,比较3个油菜品种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造成产量下降且存在处理间差异;以产量为依据,油菜花期干旱的敏感性依次为甘蓝型油菜藏油5号白菜型油菜青油17号芥菜型油菜年河1号;干旱胁迫导致3个油菜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降低,气孔限制值(Ls)升高,各品种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光合速率和气孔限制值的变化存在一致性。为应对干旱对光合机构的破坏,荧光参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有下降,而初始荧光(Fo)升高。研究不同程度干旱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可为持续干旱对大面积油菜生产影响的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3.
164.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60只体重(11.00±3.00)kg的3月龄霍尔巴羊,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放牧组采取放牧养殖模式,舍饲组采取舍饲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舍饲组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内脏比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羊肉中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维生素B6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由此可见,舍饲养殖显著提高霍尔巴羊的屠宰性能。 [关键词]养殖模式|霍尔巴羊|屠宰性能|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65.
采用杜马斯燃烧法和半定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西藏类乌齐县6个乡镇共计60个牦牛肉样品中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得到的牦牛肉(腱子肉)中粗蛋白含量范围在22.13%~26.11%,CV在2.4%~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04%;半定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得到的牦牛肉(腱子肉)中粗蛋白含量范围在21.25%~25.68%,CV为2.7%~4.1%,相对标准偏差为1.15%。在大批量牦牛肉的粗蛋白含量测定过程中,杜马斯燃烧法在试验准确性、精密度、稳定性及操作的便捷性方面均优于半定量凯氏定氮法,且该法效率高、操作便捷、更具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6.
以西藏猫乳茎枝为试材,采用超声波-酶协同法提取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设计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在该基础上,将超声波-酶协同法与超声波法、酶解法进行比较,考察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西藏猫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超声波-酶协同提取西藏猫乳总黄酮最优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31 mg·mL-1、乙醇浓度53%、酶解pH 5.0、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50℃、超声温度50℃、液料比40∶1 mL·g-1、超声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17.01 mg·g-1,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与超声波法和酶解法比较,超声波-酶协同提取总黄酮含量较高,且具有更好的DPPH·和ABTS+·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67.
为调查西藏部分地区羊棘球蚴感染情况并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利用剖检法和PCR法对西藏部分地区的281只羊的各组织样品进行羊棘球蚴检测,通过SPSS 27软件对281只羊组织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P<0.1)的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羊棘球蚴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以优势比(OR值)判定这些因素引发感染的危险性。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区域内羊棘球蚴均为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其感染率为37.01%(104/281),其中仲巴县感染率最高,达62.26%(66/106),其中4个县区感染率均在20%~30%。年龄差异和海拔因素与羊棘球蚴感染率均呈正相关,不同采样地点和不同羊的(绵羊、山羊)棘球蚴感染率均差异显著,不同采样时间羊感染率差异不显著。其中,羊年龄差异是西藏部分地区棘球蚴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当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降低感染风险。本研究对西藏部分地区羊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家畜包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8.
试验以“曲辰19”“禾玉9566”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综合评价饲用玉米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种植的生产情况,为在该区域实施大面积不覆膜种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覆膜与不覆膜下株高、产量对比,并分析覆膜与不覆膜种植下的投入产出比;研究不覆膜下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曲辰19”“禾玉9566”2个品种苗期覆膜区株高高于不覆膜区36.84%和33.33%,大喇叭口期覆膜区株高高于不覆膜区35.77%和21.24%,灌浆期覆膜区株高高于不覆膜区4.06%和3.36%。覆膜区2个品种的产量相比不覆膜区增加54.24%和73.88%。2个品种在覆膜下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5.4和1∶6.1,而不覆膜种植下的投入产出比均为1∶3.9。不覆膜下对比9.80万株/hm2、8.33万株/hm2、5.56万株/hm23种种植密度,“曲晨19”在5.56万株/hm2密度下株高最低,茎秆最粗,绿叶片数最多,但3种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禾玉9566”在5.56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