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IBDV VP3结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RT-PCR技术从鸡IBDV总RNA中克隆出893bp的VP3基因,并将其进一步克隆于pET-28a载体T7启动子的下游,构建了pETVP3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在其宿主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35.5,33kDa的鸡IBDVVP3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VP3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并与鸡IBDV抗血清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32.
为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E/gI蛋白,建立PRV抗体快速检测方法。将含有PRV gE、gI基因的质粒pFastBacdual-GP67-gE/gI转化至宿主菌,经位点特异性重组和蓝白斑筛选后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gE/gI,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采用悬浮的Sf9细胞进行发酵并纯化产物,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镍柱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结果显示,重组杆粒在4800 bp处克隆出预期大小的条带,表示重组杆粒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表明,在50 ku和65 ku处出现预期大小的条带,能与PRV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反应,不与PRV gE/gI缺失疫苗免疫血清反应。结果表明gE/gI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PRV抗体快速检测及区分PRV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TECs)中雌激素(estradiol,E2)对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首先培养小鼠胸腺髓质上皮细胞系1(medullary thymic epithelial cell line 1,MTEC1),经50 nmol/L E2作用24 h后,观察对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并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提取细胞总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E2对lncRNA-2410006H16Rik表达的调节作用;最后运用RT-PCR技术扩增其目的基因,构建pEGFP-N1-lncRNA-2410006H16Rik重组过表达载体。结果显示,50 nmol/L E2能够明显抑制MTEC1的增殖,且相较于对照组细胞,50 nmol/L E2处理组细胞的D450 nm值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其细胞活力极显著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E2作用下,lncRNA-2410006H16Rik在MTEC1细胞中的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约是对照组的2倍,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经RT-PCR、双酶切及测序结果分析显示,试验成功构建pEGFP-N1-lncRNA-2410006H16Rik表达载体。结果表明,TECs中lncRNA-2410006H16Rik的表达与E2作用密切相关,为后续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验证lncRNA-2410006H16Rik的调节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4日龄AA+肉鸡30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0(对照组)、500(Ⅰ组)、1 000(Ⅱ组)1、500(Ⅲ组)mg/kg饲料的甲砜霉素剂量饲喂6周,研究甲砜霉素对肉鸡免疫器官的病理学损害。试验开始后每天观察肉鸡的临床症状,每周称重1次计算平均体质量,分别在第2、4、6周测定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免疫器官脏器系数,并取免疫器官作石蜡切片以研究甲砜霉素对肉鸡免疫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9.21%、64.47%和68.42%;中毒鸡表现为食欲减退、体质量增长缓慢、贫血;法氏囊、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减少。结果表明,即使以500 mg/kg饲料的甲砜霉素持续饲喂肉鸡,均可对肉鸡的免疫器官结构造成明显损伤,尤其是体液免疫器官,并且这种损伤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5.
为克隆并分析新城疫病毒ND-xx08株 HN 基因,将其分离、纯化、培养,提取其病毒的基因组RNA,RT-PCR扩增获得与HN基因预期大小一致的DNA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经EcoR I和Hind III进行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ND-xx08 HN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 716 bp,共编码571个氨基酸.与已发表的24株 NDV HN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0.0%~98.4%,氨基酸同源性在87.2%~98.2%.研究结果表明,ND-xx08具有强毒株的特性.  相似文献   
36.
应用反转录(RT-PCR)技术从河南新乡某鸡场分离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XX08株总RNA中克隆出593bp的VP2高变区基因。序列分析表明,XX08毒株VP2高变区氨基酸序列与欧洲超强毒株UK661、日本超强毒株OKYM以及经典弱毒株D78的同源性均为96.8%。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毒株与超强毒株UK661和OKYM位于同一进化树。XX08毒株与超强毒株具有相似的氨基酸特征,但是222位的A被P替代,提示XX08毒株可能为中等强毒力毒株。  相似文献   
37.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致病原是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E2囊膜糖蛋白是CSFV的主要抗原蛋白.本文对E2蛋白的分子结构、抗原特性、对病毒毒力的影响和在进入靶细胞过程中的作用等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8.
为建立一种经济、可靠的猪瘟病毒(CSFV)血清抗体检测方法,采用间接ELISA(E0-ELISA)方法,以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的重组蛋白E0为包被原,优化反应条件。结果显示,优化后的E0-ELISA在包被原1.0μg/mL质量浓度下37℃包被1 h效果最佳,最佳封闭条件为5%脱脂奶粉溶液37℃作用2 h,待检血清以1∶100稀释后37℃作用60 min效果最佳,二抗以1∶5 000稀释后37℃孵育45 min效果最佳。当OD_(450)0.370时,判断为猪血清CSFV抗体阴性;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1.99%~7.69%和2.16%~9.23%,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E0-ELISA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PCV)、猪细小病毒(PPV)阳性血清时结果均为阴性;当CSFV阳性血清稀释至1∶640时结果仍为阳性,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IDEXX CSFV抗体检测试剂盒相比,E0-ELISA检测符合率为92.00%,敏感性为97.86%,特异性为78.33%。综上,成功建立一种经济、稳定、特异性好和敏感性高的CSFV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9.
氨基酸螯合铜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氨基酸螯合铜是一种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与硫酸铜等无机铜相比,氨基酸螯合铜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能够减轻铜与其他营养物质的颉颃,促进铜和其它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利用,减少由于铜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由于铜颉颃对饲料中其它营养成分的破坏等,但其生物学利用率变异较大。氨基酸螯合铜在实际生产中,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胴体品质,提高繁殖性能,同时还具有抗生物氧化、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等一系列功能。今后应对氨基酸螯合铜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机制,生理功能,添加使用方法及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利用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0.
鸡热应激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应用3 H Dex 放射配体结合的 Scatchard 分析和35 S蛋氨酸体外标记法分别测定了环境温度 40 ℃热应激时,鸡外周血淋巴细胞( P B L)的糖皮质激素受体( G R)的最大结合容量( Ro)、平衡解离常数( Kd)及其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在热应激处理后0.5~4 h 鸡 P B L、 G R、 Ro,从(85.75±10.09) fm ol/107 细胞迅速下降至(16.34±2.89) fm ol/107 细胞,仅为正常对照组 Ro 的19.06% ( P< 0.01)。与此同时细胞热休克蛋白( H S P)的合 成持续增加,主要有 H S P90, H S P70 和 H S P25。而在热应激最初0.5 h 细胞总的蛋白合成急剧下降,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 H S P合成的增多,细胞总的蛋白也逐渐恢复。揭示 H S P在热应激过程中对细胞结构和机能的重建、维持激素与 G R 的亲合力,稳定受体蛋白结构,提高机体热耐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