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31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典型岩溶峰丛洼地土壤温度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与GIS技术,将土壤温度室内布点与实地监测相结合,对果化示范区土壤温度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温度均值为26.75~27.24℃,变异系数为6.21%~9.52%,说明果化示范区土壤温度呈低强度变异(CV10%),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变异系数逐渐减小;各深度土壤温度的空间数值呈现一定的变异,主要呈弧状分布和条状分布,其中,南北分异较东西分异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2.
典型岩溶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典型岩溶区存在的土壤水分亏缺限制作物生产和植被恢复问题,应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将土壤水分室内布点和实地监测相结合,对果化示范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为5.10%~22.06%,变异系数为18.30%~67.73%,说明各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呈现出强变异特征(CV>10%),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减小;各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呈弧状和斑状分布,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最小空间变程为2 400 m,可作为果化示范区土壤体积含水量样点布设的最佳取样间隔。  相似文献   
133.
冬前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观察、比色法、冰晶消长法、显微测微、光合测定等技术,探讨北方寒旱区主要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差异形成的形态、生理及分子机理。【结果】冬前低温阶段,弱抗寒品种多数气孔关闭或半开放,而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气孔仍保持完全开放状态,且光合速率、根冠比、根部干物质积累均较高;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显著正相关,而SOD、POD、CAT活性、游离脯氨酸、MDA含量与抗寒性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天油2号相比,低温下陇油7号质外体蛋白提取液形成冰晶体积小、分布均匀,形态以五边形、椭圆形和双菱形为主,具有明显重结晶抑制活性和饰晶活性。【结论】冬前低温阶段,白菜型冬油菜强抗寒品种叶片气孔多数仍保持开放,Pn较高,光合产物优先分配至地下部贮存;根部抗冻蛋白表达上调,增强了其抗寒性。  相似文献   
134.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褐土中不同有机质处理(即去除有机质与未去除土壤按1∶1、1∶2、1∶3混合)对外源镉的化学形态及其植物毒性的影响,以期为镉污染土壤的防治和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外源添加镉浓度相同时,不同有机质处理对土壤中镉的植物毒性影响不显著。土壤中弱酸提取态的镉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残渣态的镉含量随镉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可还原态的镉占总量的百分比随镉浓度升高变化不大,均在28%左右;可氧化态的镉占总量百分比最小,最高为2.62%。除残渣态外,土壤中其他3种形态的镉与其植物毒性显著相关(R2≥0.70)。  相似文献   
135.
正大球盖菇出菇期集中,鲜品易开伞、货架期较短,因此保鲜加工尤为重要,目前除鲜品外,还有腌渍品、干品为主流产品,深加工研究也在不断应用,加工品种在不断扩大。1低温贮藏通过低温来抑制鲜菇的新陈代谢及腐败微生物的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产品的鲜度、颜色、风味不变。1.1人工冷藏利用自然和人工制冷来降低温度,以达到冷藏保鲜的目的。①短期休眠保藏:将新采集的鲜菇置于0℃的环境24小时使其菌  相似文献   
136.
旨在探究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conditioned medium,ADSCs-CM)对小型猪肝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作者选取24头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IRI)、DMEM对照组(DMEM)、ADSCs-CM治疗组(CM)和ADSCs治疗组(ADSCs)。4组均通过腹腔镜技术建立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合并部分肝切除的肝损伤模型,IRI组移植生理盐水,DMEM组移植浓缩的基础培养基,CM组移植浓缩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ADSCs组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采集血液与肝组织样本,使用肝功能检测试剂盒对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进行检测;使用氧化应激检测试剂盒对肝组织中丙二醛(MDA)、髓内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3 d:模型组和对照组肝功能严重损伤,发生明显氧化应激反应,CM和ADSCs治疗组显著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且氧化应激相应指标较模型组和对照组表达明显下降。术后7 d,各组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果显示:腹腔镜肝缺血再灌注合并肝部分切除损伤可致小型猪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基均可改善肝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7.
玉木耳是由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选育的食用菌新品种,名为玉木耳或白玉木耳,在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区俗称竹耳。玉木耳以小兴安岭、佳木斯桦南地区、伊春地区品质上佳。玉木耳对产地环境要求极高,产量低,价格高,营养丰富,是替代黑木耳的又一珍贵食用菌,食用方法与黑木耳相同,泡发后食用。1形态特征玉木耳圆边、单片、小碗、无筋、肉厚,是木耳种植者追求的最佳品质。玉木耳状如耳朵,是一种新兴的可人工栽培的菌类。新鲜的玉木耳呈胶质片状,晶莹剔透,耳片直径4~8厘米,有弹性,腹面平滑下凹,边缘略上卷,背面凸起,并有纤细的绒毛,呈白色或乳白色。干燥后收缩为角质状,硬而脆性,背面乳白色;入水后膨胀,可恢复原状,柔软而半透明,表面附有滑润的粘液。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祛病延年。  相似文献   
138.
采用随机踏查法,对沈阳天柱山小脆柄菇属真菌资源种类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天柱山区域内共计采集标本25份,鉴定出小脆柄菇属真菌13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2种、辽宁新纪录种6种。中国新纪录种为毕夫朗小脆柄菇(Psathyrella bifrons(Berk.)A.H.Sm.)和菜豆孢小脆柄菇(Psathyrella delineata(Pk.)Smith),并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同时对该区域内各种小脆柄菇资源真菌生长的生境林型、食药用价值以及国内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9.
采用预处理法,对棋盘山2个常见树种油松、蒙古栎林下细小可燃物的失水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关的模型。结果表明:在75%湿度、不同温度梯度(15、20、25、30、35℃)下,各细小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都不同程度受到温度的影响。表现为:平衡含水率与时滞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与枯枝和树皮的平衡含水率、时滞分别为二次函数和三次函数关系;与油松落针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分别为三次函数和四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0.
李晖  王月  王艳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86-15289
以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会仙喀斯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掌握和研究会仙喀斯特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深入分析了会仙喀斯特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并提出保护和恢复会仙喀斯特湿地的措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同时,提出开发会仙喀斯特湿地生态旅游的设想、建设会仙喀斯特湿地生态公园的规划,促进当地经济协调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