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鼠害治理研究中心研制的无公害多功能植物保健剂,集抗旱、保水、促长和预防鼠(兔)害功能于一体。为了研究NPA对苗木作用的效果,以多效抗旱驱鼠剂(RPA)为参照,采用模拟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2种药剂对油松和侧柏抗旱促长作用差异。结果显示,用150倍NPA和RPA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苗木抗旱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NPA对苗木保存率、苗高、地径和根长的促进作用大于RPA,且在低水分组和油松上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2.
唐代渤海国的农牧业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王培新渤海国是唐代以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粟末革末革曷人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渤海国建于公元698年,前后更迭十五王,历经二百二十九年,于926年被契丹灭亡。698年渤海国的创立者大祚荣自立为震国王,很快得到了唐朝的承...  相似文献   
23.
1997年5月下旬,宁西林业局板房沟林场苗圃地内发生了水曲柳幼苗褐斑病。经调查幼苗株受害率71.3%,受害等级。该圃地位于海拔1400m、坡向为东北的河旁;土壤质地轻壤,地下水位1.0m。圃地周围天然生长有卜氏杨、枫杨、灯台树等阔叶乔木,受害水曲柳是当年播种的幼苗。症状: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出现黄褐色不规则或近圆形的小斑点,以后随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加深为褐色。整个病斑愈合成斑块,最后变成多角形,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灰褐色。秋季于病斑中央生出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炮子器。病原菌:属半知菌类,球壳抱目。分生炮子器烧瓶状…  相似文献   
24.
25.
该文提出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质量审核制度,并对审核的内涵、构成和实施进行论述。森林病虫防治质量审核应由与被审核方无直接责任关系、具有相应资格的机构或人员依据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对森林病虫防治的目标、过程和管理体系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6.
中国袭人胡蜂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的胡蜂包括蜾蠃科、马蜂科和胡蜂科的昆虫,袭人胡蜂则主要是胡蜂和马蜂类的种类。论述了我国对7种袭人胡蜂的生物学及胡蜂蜇人后的救治及有害胡蜂的预防和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已知的主要种类,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陕西枣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西省枣树的主要病虫害种类进行了介绍,并对发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病虫害防治应遵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检疫、预报、综合防治及建立专家系统的方法,在比较了几种病虫害防治策略后,最终确定应用有害生物生态管理策略作为控制陕西枣树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8.
抗丛枝病泡桐表型单株选择及其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出对丛枝病具有高抗性的泡桐品种,以四旁绿化林、人工林、天然分布林以及品种园的236株泡桐为对象,筛选出抗丛枝病泡桐单株,对其叶毛类型进行观察,并根据叶毛特征对其子代进行苗期抗病性选择。结果表明,泡桐叶毛类型与其对丛枝病的抗性密切相关,具有稠密长柄树状毛、长柄叉状毛和长柄大腺细胞腺毛的植株对丛枝病有高抗性,其抗病原因是抗传媒介体昆虫。对选出的抗丛枝病单株,分别用其根和种子进行繁育试验。根繁试验结果表明,感丛枝病单株根繁育的苗木,第6年全部感染丛枝病,抗丛枝病单株繁育的苗木至今仍未发病;种子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可根据抗丛枝病母树与子代苗期叶毛特征的相关性进行抗病性选择,且选择的准确性达86%以上。用该方法选择出的苗木可直接用来造林,同时也可采集抗丛枝病母树的部分根繁殖成无性系,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而且还克服无性系育种技术导致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窄的缺点。  相似文献   
29.
纳米型植物抗逆剂对油松抗旱促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型植物抗逆剂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鼠害治理研究中心研制的无公害多功能植物保健剂,集抗旱、保水、促长和预防鼠(兔)害功能于一体。采用模拟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和多效抗旱驱鼠剂(RPA)的抗旱促长作用差异。结果表明,NPA和RPA处理保存率和土壤水分的关系符合Quadratic-模型规律,其对保存率增益指数为240.7%±133.5%和198.1%±86.8%,苗高为54.7%±2.7%和49.6%±1.5%,地径为71.0%±2.0%和56.1%±1.6%,根长为77.90%±2.52%和76.65%±1.40%,根茎比为16.82%±2.03%和18.18%±1.14%。证明使用纳米型植物抗逆剂和多效抗旱驱鼠剂150倍水溶液进行蘸浆造林,能显著提高油松保存率和生长量,且土壤缺水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0.
以多效抗旱驱鼠剂(RPA)为参照,利用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不同地区采用纳米植物抗逆剂(NPA)和RPA侧柏蘸浆造林的整体效果,分析了干旱、鼢鼠、草兔和其他因素对林木致死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引起造林后侧柏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和鼠(兔)害,其定植当年和3年的致死贡献率分别为63.9%、32.4%%和63.0%、35.1%。药剂处理区的干旱致死贡献率增强,鼠(兔)害致死贡献率减弱。定植当年NPA和RPA的综合预防效果为69.2%和39.0%。其中,干旱为59.4%和18.0%,鼠(兔)害为97.1%和92.8%。定植3年的综合预防效果为84.6%和68.6%。其中,干旱为80.9%和63.0%,鼠(兔)害为93.6%和82.8%。其他因素致死作用重复与地区间变异较大,与药剂试验关联不紧密,对野外试验,尤其是鼠(兔)害预防效果评价干扰极大,分析时必须剔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