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7篇
  19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明确甘蓝型矮秆油菜的农艺性状、产量与氮素利用特征,在四川盆地稻油轮作条件下开展了大田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不同株高的油菜品种(矮秆油菜MJ01、高秆油菜川油36)为主因素,不同施氮量(纯氮0、135、225 kg·hm-2,分别以N0、N1、N2表示)为副因素,在油菜成熟期测定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与氮素积累量,并分析计算相关氮素效率指标。结果表明,矮秆油菜的株高、分枝部位高度、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均显著低于高秆油菜。相同施氮量(N1、N2)条件下,矮秆油菜的籽粒产量(2 289.0、2 857.5 kg·hm-2)与高秆油菜的籽粒产量(2 258.3、3 006.6 kg·hm-2)均无显著差异。与高秆油菜相比,矮秆油菜的籽粒N含量相对较低,而N收获指数相对较高,但均无显著差异。矮秆油菜的氮利用效率、氮生理效率均大于高秆油菜,其中氮生理效率的差异显著。矮秆油菜和高秆油菜的氮吸收效率则相近。随施氮量增加,矮秆油菜和高秆油菜的氮吸收效率都呈降低趋势,而氮生理效率呈升高趋势。矮秆油菜具有较大的收获指数、较高的氮利用效率和氮生理效率,且在合理施氮量条件下可以获得与高秆油菜相近的产量。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适宜密集烘烤变黄期湿度的容差范围。【方法】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变黄期各湿度梯度处理对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1)在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烤至72 h时不同部位烟叶的失水率均达到40%~60%,叶绿素降解率均高于80%,有利于烟叶变黄和定色;(2)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指标较高,其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可达78.01%,均价最高可达29.26 CNY/kg;(3)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且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较好,其中下、中部叶以相对湿度70%~80%处理、上部叶以相对湿度65%~70%处理的感官评吸质量达到最大值。【结论】变黄期以相对湿度60%~80%容差范围烘烤处理的烤后烟叶基本满足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33.
为探究烟草黑胫病不同发病程度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收集了烟草黑胫病不同发病程度的根际土壤,测定了土壤理化指标、酶活性和根际酚酸类物质,再采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根际土壤环境因子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病级的增加,在黄壤土中,发病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速效磷、硝态氮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未发病土壤的;在水稻土中,发病土壤的全磷、全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未发病土壤的。(2)在黄壤土中,黑胫病发病程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7、0.733、0.864;在水稻土中,黑胫病发病程度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效磷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相关系数分别为0.877、0.677、0.800。(3)经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发现,在黄壤土中对黑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为硝态氮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水杨酸含量>全钾含量,在水稻土中的为硝态氮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全氮含量。综上,影响烟草黑胫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土壤...  相似文献   
34.
沙地土壤C∶N∶P比对早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土壤碳∶氮∶磷(C∶N∶P)比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地植物群落(沙柳群落和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计算了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了群落中土壤C、N、P含量,分析讨论了土壤C∶N∶P比与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布于流动、半固定沙地的沙柳群落其土壤C∶N∶P比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而分布于半固定、固定沙地的油蒿群落其土壤C∶N∶P比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显著。这说明沙地植物群落生物量不断增大的同时,枯枝落叶增多,土壤C、N、P显著增多,较大的土壤C∶N比与N∶P比与不断增大的物种多样性有趋同变化,因此,土壤的C∶N∶P比能够影响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旨在评估4种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产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将100头12~14月龄、体重(400.81±1.98)kg的健康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分为花生秧干草组、苜蓿干草组、苜蓿青贮组和构树青贮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肉牛。4种粗饲料的添加比例均为19.61%,精粗比45:55。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1)苜蓿青贮组和构树青贮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花生秧干草组和苜蓿干草组(P<0.01),苜蓿青贮组平均日采食量高于构树青贮组(P<0.05);构树青贮组平均日增重低于其他组(P<0.01),苜蓿干草组平均日增重高于花生秧干草组(P<0.05);构树青贮组耗料增重比高于其他组(P<0.01),花生秧干草组和苜蓿青贮组耗料增重比高于苜蓿干草组(P<0.05);4组中苜蓿干草组饲料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其次是花生秧干草组。(2)苜蓿干草组的净肉率高于花生秧干草组(P<0.05),大理石花纹评分高于花生秧干草组和构树青贮组(P<0.01);构树青贮组剪切力最大,苜蓿青贮组剪切力最小,各组间差异极显著;苜蓿...  相似文献   
36.
为进一步释放土地制度改革红利,保障粮食安全,基于山东省2地市6县市区50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探究“一户一田”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施“一户一田”会增加粮食单产,即实施“一户一田”与小麦和玉米单产存在稳定的正向关系。2)实施“一户一田”对不同农户群体影响存在差异,即实施“一户一田”后,仅农业劳作和家中非农劳动力少的受访农户其小麦和玉米单产增幅更大。3)农户生产经营培训情况、农民合作社员身份、村组土地质量等因素对粮食单产有促进作用,参加过生产经营培训、合作社成员和土地质量高的受访农户其粮食单产更高。因此,政府应尊重民意,鼓励村组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一户一田”,同时优化村组生产条件,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37.
 黑胚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籽粒病害,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是黑胚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分析小麦抗黑胚病遗传规律并检测抗性位点,本研究以抗黑胚病小麦品系山农4143与感病品系宛原白1号的F7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3个试验点种植,采用“孢子液喷洒、套袋保湿”的方法进行接菌鉴定,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并挑选极端抗、感自交系构建混池、结合小麦660K SNP芯片进行混合分组分析(BSA)。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品系山农4143对黑胚病抗性符合“4对主基因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0.88~0.95;通过BSA检测到黑胚病抗性位点36个,分别位于1A、2B(6)、2D(2)、3A、3B(2)、3D、4A(6)、4D、5A(4)、5B(6)、5D(3)、7A、7B和7D共14条染色体上,A、B、D染色组上分别为13、 15和8个,36个位点中有18个为抗黑胚病新鉴定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抗黑胚病位点的精细定位和抗性育种中分子标记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2019年12月23日至26日,阿拉善左旗森林公安局刑警治安队组织北部各基层派出所民警组成冬季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小组,在辖区内开展专项行动,标志着旗森林公安局冬季特色党日系列活动拉开序幕。统一部署 有序开展行动行动开始后,阿拉善左旗森林公安局专项行动组根据各派出所辖区内林区野生动物分布特点和活动规律,结合局机关部署细化了具体行动实施方案,严密部署了本次行动检查的范围、重点,制定了宣传方案。  相似文献   
39.
为克隆绵羊角细胞关联蛋白2(Keratinocyte-associated protein 2, KRTCAP2)基因mRNA并分析该基因表达分布规律,本研究首先提取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皮肤及不同组织总RNA,RT-PCR方法克隆KCTCAP2基因并进行两个品种间的比较分析,随后利用HRM方法对目的 SNP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最后用q RT-PCR方法分析两个品种不同组织间KRTCAP2基因的时空表达分布。RT-PCR扩增显示绵羊皮肤组织出现略小于500 bp的特异性条带,测序证实该片段为KRTCAP2基因,长度为466 bp,编码149个氨基酸。所克隆的4条片段中存在4个SNP位点,其中2个SNP位点引起氨基酸位点突变。针对c.194位A>G突变位点设计的HRM检测发现小尾寒羊、新吉细毛羊等群体中并不存在该多态位点。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分布显示,KRTCAP2基因存在多组织表达特性,在两品种羊组织表达模式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一致性主要表现为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中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肠道与皮肤组织中KRTCP2表达量较心脏组织呈现上调表达的趋势。差异性表现为新吉细毛羊在肝脏、脾脏、肺脏、肠道、脑和皮肤的组织表达量均高于小尾寒羊,在肌肉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小尾寒羊,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基本持平。本研究成功克隆出绵羊KRTCAP2基因并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探讨绵羊角细胞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为了克隆绵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因,探寻该基因与绵羊毛囊发育及毛用性状形成的潜在关系,试验采用RT-PCR方法从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皮肤组织克隆出VEGF-A基因mRN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以皮肤组织cDNA为模板,RT-PCR扩增出3条特异性条带;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所有条带均为VEGF-A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依次为828,825,756,624 bp。828 bp和825 bp片段属于全长VEGF-A,其中825 bp片段在3′非编码区缺失3个碱基;756 bp和624 bp片段由可变剪切产生,分别为外显子6缺失和外显子6,7双缺失,编码蛋白与人类VEGF-A165和VEGF-A121类似;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VEGF-A基因mRNA仅存在3个SNP位点;蛋白结构域分析发现,三种类型VEGF-A蛋白均含有完整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结构域。说明试验成功地从绵羊皮肤组织中克隆到VEGF-A基因并证实可变剪切突变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