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5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林业   581篇
农学   302篇
基础科学   299篇
  247篇
综合类   2087篇
农作物   426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1311篇
园艺   389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8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一、城市建立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   1.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途径   我国水资源缺乏且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城市缺水成为突出.……  相似文献   
992.
水稻倒伏的调查及预防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倒伏影响产量、米质和收割,倒伏发生的程度与品种特性密切相关,栽插密度大、氮素水平高、长期灌深水容易引起倒伏,纹枯病和稻飞虱危害稻茎叶鞘,常造成倒伏。选用耐肥抗倒伏品种,优化施肥技术、合理选用栽插方式和综合防治病虫害能有效地预防倒伏,发现水稻有倒伏的征兆,可采用喷施多效唑,割叶等措施进行调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3.
于2006年对岩牡蛎Crassostrea nippona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贝促熟时,其最佳放养密度为120个/m3;催产时,用阴干并伴随升温的方法,其催产效果较好;岩牡蛎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在120粒/mL以下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孵化效果;幼体培养密度为10个/mL时,其成活率和日增长率较高;幼体培育期间,将金藻和扁藻按1∶1混合投喂,培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4.
袁进成  刘颖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89-10890
综述了谷子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阐明了谷子遗传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5.
对不同竹龄青皮竹的光合与荧光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竹龄的青皮竹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1龄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8 μmol·m-2·s-1,明显高于3龄竹,说明随着竹龄增加,青皮竹光合固碳能力有所下降。气孔导度(Cond) 、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3个性状都表现为1龄竹>2龄竹>3龄竹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相反,为3龄竹>2龄竹>1龄竹。光响应曲线表明,当光强始增强时,各竹龄间差异较小,但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不同竹龄出现很大的差异,其中,1龄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相对较高,其潜在净光合速率也高于其它竹龄的青皮竹。青皮竹最大荧光效率(Fv/Fm)平均为0.590 5,光系统Ⅱ活性(Fv/Fo )平均为1.442 0,各叶绿素荧光参数都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6.
王亮  邢虎成  揭雨成 《作物研究》2012,26(5):602-604
针对植物纤维在发育过程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源激素对纤维分化和发育的影响上.综合阐述了激素对棉花、苎麻和亚麻纤维细胞发育的影响,以期对改良其纤维品质,提高纤维产量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997.
草铵膦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水稻耕作方式的革新,如何高效防除杂草成为当前水稻栽培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的培育成功为此提供了重要途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水稻组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成功培育了具有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抗性的“香125S/Bar68 -1”和“株1S/Bar68 -1”等多个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组合,并进入到生产性试验阶段.近年来,课题组围绕草铵膦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大田栽培中的应用开展了系列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香125S/Bar68 -1”和常规杂交稻“株两优819”为材料,采用直播、抛秧和手插3种栽培方式,设置草铵膦除草、常规1次除草和不除草3种除草处理,初步探讨草铵膦除草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草铵膦除草剂对“香125 S/Bar68 -1”的直播、抛秧和手插3种栽培方式稻田中的杂草防除效果均比常规除草剂好,在直播栽培中的效果尤为显著.“香125S/Bar68 -1”在各处理间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优势为:抛秧和手插田草铵膦除草>直播田草铵膦除草>抛秧和手插田常规除草>直播田常规除草.(2)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株1 S/Bar68 -1”为材料,常规除草剂2次除草方式为对照,比较了草铵膦除草剂1次除草方式在直播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除草相比,草铵膦除草对供试材料株叶形态无明显影响,但使田间杂草数量(主要为千金子)减少577%,同时显著增加了有效穗数和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增加了千粒重,实际增产49.4%,节约成本37.5%.(3)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香125S/Bar68 -1”为材料,常规除草剂2次除草方式为对照,比较了草铵膦除草剂1次除草方式在抛秧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草铵膦除草处理区杂草茎数(主要为双穗雀稗)仅为常规除草剂处理区的11.7%,实际增产12%,节约成本42%.(4)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组合“株1 S/Bar68 -1”为材料,采用草铵膦除草剂1次除草的除草方式,进行了手插和抛秧的栽培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草铵膦1次除草效果良好,手插和抛栽区基本无可见杂草,手插栽培产量和有效穗数均比抛秧栽培高5.2%,但差异不显著.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初步提出了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栽培中应用草铵膦1次除草的技术要点为:草铵膦有效成分浓度0.6 g/L,每公顷用量480 ~ 960 L(有效成分剂量288~ 576 g/hm2),于分蘖盛期或末期(视杂草发生情况而定)紧挨冠层均匀喷雾,冒头杂草重点喷施.同时认为开展培育矮秆少蘖的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应用于直播栽培研究、大田应用草铵膦同时除草除杂技术研究和草铵膦施用浓度及喷施技术研究等,将能进一步发挥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998.
2007和2008年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龙S及其后代进行稻瘟病菌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龙S对稻瘟病菌的抗谱较广,对供试26个菌株均表现为高抗,其稻瘟病抗性强于广谱抗瘟基因Pi9的携带亲本75 -1 - 127;龙S的稻瘟病抗性由主效显性基因控制,无论配组所使用的父本品系对接种菌株表现抗、感或高感,龙S的杂种F1代均表现高抗;龙S对菌株RB13的抗性表现为由1对核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不对行玉米籽粒收获机的几个关键点,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陆地棉棉铃组分性状的基因型差异及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陆地棉不同产量潜力品种棉铃性状的特点,于2008—2009年比较了3个大铃基因型与3个小铃基因型棉铃组分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铃基因型的单铃纤维重、单铃种子重及单铃种子数显著高于小铃基因型,单粒种子重和单粒种子纤维重差异不显著。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单铃种子数与公顷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0.660**),但偏相关系数或直接通径系数较小或为负值(0.179,-0.052);而单株种子数与公顷皮棉产量的简单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值(0.771*,0.650**,0.917**)。因此,单株种子数可作为皮棉产量选择的可靠指标。单粒种子纤维重和铃壳率受基因型效应的显著影响,受年份效应和年份×基因型互作效应的影响均不显著。说明单粒种子纤维重和铃壳率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