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5篇
  14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锚固工程设计多采用极限平衡理论,以临界滑落面作为设计前程。推求临界滑落面时,采取以非圆弧滑落面为对象进行坡面稳定分析,在滑动体中,取一微小单元,解析受力条件,进行力平衡及力矩平衡计算。引入地形参数、物理参数,用动态设计法求得最小安全系数,确定锚固力大小及实施位置。研究结果表明,施工前后为固定滑落面所需锚固力不尽相同,为确保安全系数,要加大锚固力,同时临界滑落面的位置比施工前加深,采用Speacer法和动态设计法综合设计,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2.
珠江斑鳠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珠江斑鳠的胸鳍和鳃盖骨,研究其年龄特征、渔获物年龄组成和体长、体重组成,并对其体长与鳃盖骨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其年轮形成时间为12 月~翌年3 月;体长与鳃盖骨长的关系式为L= 34 .76 R+ 0 .453 3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 W= 0 .032 L3 .187 2 。生长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 = 156 .75〔1 - e- 0 .089(t- 0 .016 8)〕和Wt = 31 193 .17〔1 - e- 0 .089( t- 0 .016 8)〕3 .187 2 。还讨论了年轮形成原因和生长特性,并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产养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3.
本文研究了珠江斑Huo胸鳍和鳃盖骨的年龄特征、渔获物年龄组成和体长、体重组成,并对其体长与鳃盖骨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鳃盖骨是年龄鉴定的最佳材料,年轮形成时间为12-2月;体长与鳃盖骨长的关系式为L=34.76R 0.4533,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32L^3.1872。生长适合于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156.75[1-e^-0.089(t-0.0168)]和Wt=31193.1793[1-e^-0.089(t-0.0168)]^3.1872。文中讨论了年轮形成原因和生长特性,同时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产养殖提出了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44.
饲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饲料中能保护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许多新型、有效的添加剂正被发掘或研制出  相似文献   
45.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30d的高体革(鱼刺)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水温在26.6~29.7℃条件下,高体革(鱼刺)初孵仔鱼消化管为一柱形盲管,管腔狭窄,口、肛门尚未与外界接通。出膜30h仔鱼,口开始张开,消化管相通。出膜2d仔鱼肠壁出现皱褶,肠瓣将肠道分为前肠和后肠,在显微镜下可见消化管蠕动。出膜3d仔鱼可以开口摄食,消化管上皮分化,食管中出现黏液细胞,肝脏和胰脏出现,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入混合营养阶段。混合营养阶段仔鱼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前肠、直肠等,消化腺肝脏和胰脏也已形成,各部分已经有初步结构和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随着仔鱼的发育,仔鱼消化系统各器官也趋于完善。出膜21d稚鱼的胃壁出现胃腺,标志着稚鱼期开始。  相似文献   
46.
<正>尽管关于水产品的安全性争议很多,但其营养方面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水产品可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如硒、铜、铁、钙、锌和碘),其饱和脂肪含量远低于肉类食品(USDA-ARS1999;BC Ministryof Foods2005;NAS-IOM2006;USDA-ARS2006)。有些海鲜食品含有较高的维生素(A、D和E)和长链Omega-3脂肪酸(Shimand Santerre2003;NFI2006)。  相似文献   
47.
斑鳢(Channa maculata)是华南地区的本土经济鱼类,也是杂交鳢的亲本之一。养殖个体逃逸可能会对野生种群产生影响,存在种质混杂的风险,亟须开展野生资源的遗传背景分析。该研究分析了斑鳢基因组中微卫星标记的分布特征,筛选获得20个多态性位点构建多重PCR体系,对广州、化州、江华、南宁、阳江和邵武6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个野生群体各位点的等位基因(Na)为3~28、有效等位基因(Ne)为1.28~14.88、观测杂合度(Ho)为0.10~1.00、期望杂合度(He)为0.14~0.95以及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3~0.95。UPGAM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化州和福建种群遗传关系最近,化州和江华种群遗传关系最远。该研究结果将为斑鳢的遗传监测和亲缘关系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斑鳢种质资源养护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广东省佛山地区2008年夏季高温时期暴发的大口黑鲈溃疡病的病原进行分离,从患病鱼的病灶肌肉组织中分离到5株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健康大口黑鲈,均未出现溃疡暴发病的典型症状病鱼体表大片溃烂,裸露肌肉坏死并有出血,尾鳍、胸鳍和背鳍基部红肿溃烂。制备病灶肌肉组织的除菌过滤液,背部肌肉注射感染健康大口黑鲈,7 d后出现典型的溃疡病症状。取自然发病鱼和人工感染的患病鱼病灶肌肉组织制作超薄切片,经电镜观察,均发现组织中有大量病毒颗粒,病毒粒子有囊膜,呈六角形,为正20面体对称结构,大小约为145.5 nm。根据已知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提取人工感染发病鱼病灶肌肉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的虹彩病毒MCP基因有着较高同源性(39.5%~100%)。从电镜观察和MCP基因测序分析结果确认该病毒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中的一种病毒,与国外报道的大口黑鲈病毒(LMBV)在分子特性和引起的疾病特征上有一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大口黑鲈溃疡性暴发病的病原是虹彩病毒,将该病暂命名为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  相似文献   
49.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体腔注射PHA-空气干燥法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染色体数量、形态和核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罗非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2n=44,都具有1对特大的染色体,未发现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对和异型染色体。两种罗非鱼的染色体组型形态基本相似,它们的核型公式为2n=44,6sm+24st+14t,NF=50,用常规染色体染色的方法难以区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罗非鱼的常规核型差异不显著,在分类地位上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50.
分别采用维量分析法和"全体收获法",对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乔木层生物量及地下植被层和地上凋落物层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排序为:树干(60.79%)树根(14.27%)树枝(9.84%)树皮(8.96%)树叶(6.14%);2径级在6~12 cm的乔木生物量占到61.78%;3单沟单植8 m×0.75 m和单沟单植4.5 m×2 m造林模式是该区域的较好选择;4在相同种植模式下,人工林内新疆杨比俄罗斯杨更具有优势;5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5.285 t·hm-2、1.753 t·hm-2和4.171 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