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3篇
综合类   138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综合分析冰鲜鸭加工中主要工序点的菌相变化。同时对车间环境包括车间空气、工人手面、案板、胴体表面以及预冷水进行污染调查,并通过PCR-DGGE研究车间环境菌种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影响冰鲜鸭产品微生物污染状况的主要来源为净膛间,主要菌种有Aeromonas veronii、Macrococcus caseolyticus、Acinetobacter lwoffii、Shewanella baltica、Enhydrobacter aerosaccus、Rothia mucilaginosa以及Staphylococcus属;直接来源为二阶预冷水,主要菌种为Aeromonas veronii、Enhydrobacter aerosaccus、Pseudomonas fluorescens、Shewanella baltica和Acinetobacter lwoffii,与产品菌种组成相同。前区与后区的隔离对降低后区微生物污染起到关键作用,净膛工序和预冷工序是影响产品微生物指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对真空包装烟熏火腿切片的腐败特征进行鉴定,分析产品在4℃、20℃条件下贮藏,发生腐败后的感官、色差值变化及胀袋气体主要成分。结果显示:产品腐败特征主要为腥臭,有酸腐味,颜色淡泊无光泽,质地松散无弹性,出水,产黏和产气。腐败胀袋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乙醇等醇类化合物以及乙酸等挥发性有机酸。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鸡肉中钙激活酶的种类和性质,并与其它畜禽肉以及鱼肉中钙激活酶对钙离子浓度敏感性进行比较。【方法】提取宰后0 d鸡胸肉中的钙激活酶,通过硫酸铵沉淀和透析的方法对鸡肉钙激活酶进行纯化,采用活性电泳的方法检测钙激活酶种类和活性。通过设置0、0.01、0.03、0.05、0.10、0.50和5.00 mmol·L-1的钙离子浓度,比较鸡肉、鱼肉、鸭肉、兔肉、猪肉、牛肉在宰后0 d肉样中不同种类的钙激活酶对钙离子的敏感性。【结果】禽肉鸡肉、鸭肉中μ-钙激活酶的电泳迁移率小于哺乳类兔肉、猪肉、牛肉,当Ca2+浓度从0.01 mmol·L-1升到0.03 mmol·L-1时,兔肉、猪肉和牛肉μ-钙激活酶活性增加,但鸡肉和鸭肉钙激活酶活性没有改变(P>0.05),说明禽类μ-钙激活酶对钙离子的敏感程度高于哺乳类;在禽类鸡肉、鸭肉中存在另外一种钙激活酶,其对钙离子的敏感性介于哺乳动物中的m-钙激活酶和μ-钙激活酶之间,并且它在禽肉中的活性分别占67.4%和88.4%。【结论】鸡肉中的钙激活酶对钙离子浓度敏感性高于哺乳类。  相似文献   
94.
不同二次杀菌处理的南京盐水鸭产品风味变化及感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技术研究5组不同二次杀菌处理(对照组、99℃组、108℃组、微波组和121℃组)盐水鸭产品的挥发性风味变化,同时对5组鸭肉进行了感官评定试验。结果显示:鸭肉中共鉴定出76种主要风味化合物,包括3种酸类、14种酮类、20种醛类、11种醇类、5种酯类、7种烷烃类、1种呋喃类、11种含硫含氮及苯系物、4种烯烃;对照组、99℃组和108℃组分别鉴定出57、56、59种风味化合物,远高于微波组(51种)和121℃组(52种);对照组鸭肉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峰累计相对百分含量(87.27%)高于二次杀菌99℃组(83.27%)、108℃组(81.6%)、微波组(84.06%)和121℃组(84.33%)。与微波组和121℃组相比,108℃组感官评定得分较高,此组鸭肉更为接近盐水鸭原有风味。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饲喂羊肉和鸭肉对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mRNA转录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将90只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饲喂豆粕饲料(对照组)、羊肉饲料和鸭肉饲料。饲喂14 d和28 d对大鼠血清抗利尿激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AQP2 mRNA、AQP2蛋白表达及Na+-K+-ATP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饲喂羊肉大鼠的Na+-K+-ATP酶活性、AVP水平、肾脏AQP2蛋白表达及其基因转录水平均升高,而饲喂鸭肉上述指标均降低,且羊肉组和鸭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3个试验组大鼠的体重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鸭肉组、羊肉组、豆粕组。饲喂14 d,羊肉组的肾体比显著高于鸭肉组和豆粕组,鸭肉组与豆粕组差异不显著;饲喂28 d,羊肉组的肾体比显著高于鸭肉组。上述结果表明:饲喂羊肉和鸭肉对大鼠肾脏AQP2蛋白表达及其基因转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饲喂羊肉使其上调,而饲喂鸭肉使其下调。因此,饲喂羊肉使机体向外利水的生理作用受限,而饲喂鸭肉使机体向外利水的生理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6.
【目的】采用超声法制备酪蛋白酸钠-大豆油预乳化液,将其作为猪背脂替代品加工低脂法兰克福香肠。【方法】研究不同超声预乳化液替代比例(25%、50%、75%和100%)下,法兰克福香肠的化学组成、色泽(亮度、红度、黄度)、质构特性(硬度、咀嚼性、弹性、内聚性、回复性)、保水保油性(蒸煮损失、加压损失)、水分子分布状态和微观结构。【结果】随着超声预乳化液替代比例的增加,水分含量增加,脂肪含量和能量减少(P<0.05),各组之间的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L*值显著增大,a*值显著减小(P<0.05);弹性、内聚性和回复性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替代比例达到50%以上时,弹性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替代比例达到25%以上时,内聚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替代比例高于50%时,回复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硬度和咀嚼性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减小,但均高于对照组,质构特性提高;蒸煮损失和加压损失增加,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保水保油性改善。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T23从57.22 ms增至64.57 ms,pT23减小而pT24增加,但与对照组比,各处理组的可移动水含量高,自由水含量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100%超声替代组香肠中的乳化球体积小,填充均匀。【结论】超声处理可以减小预乳化液滴的体积并提高蛋白质分子对水油的吸附和保持能力,从而有效改善低脂香肠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97.
近红外光谱法检测鸡、鱼肉加热终点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肉制品生产中,加热终点温度(endpoint temperature,EPT)是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关键因素。现有的EPT检测方法诸多,如酶活性测定法,凝血试验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法等,但普遍存在耗时、样品处理繁杂等不足。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检测鸡、鱼肉加热终点温度,为研究近红外光谱法检测肉类EPT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将肉样以1℃·min-1的升温速率进行9个不同温度的加热处理(50、55、60、65、70、75、80、85和90℃),当达到终点温度时,迅速取出,冰水冷却到4℃。冷却后的肉样和释放的肉汁同时放到均质机中,均质1 min,绞碎成肉糜状。均质后的肉样存放于4℃的冰箱中,共制得144个样品(鸡、鱼肉样品数分别为77和67)。在近红外光谱仪上,采用硫化铅(PbS)检测器和旋转样品池,每个样品连续采集光谱3次,在11 000-4 000 cm-1波数范围内,以8 cm-1的分辨率扫描64次。将所采集的鸡、鱼肉的光谱数据分别随机分为校正集(样品总数108,其中鸡肉样58,鱼肉样50)和检验集(样品总数36,其中鸡肉样19,鱼肉样17),校正集用于校正模型的建立,检验集用于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在建立模型时,采用标准正则变换、一阶微分和Norris Derivative滤波平滑(N-D)3种方法结合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采用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cross-validation mean square error,RMSECV)确定主成分数,利用模型对检验集样品的预测均方差(prediction mean square error,RMSEP)、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系数r及预测标准差σ考察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采用校正集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确定鸡肉、鱼肉的主成分数分别为9和11,此时校正集的RMSECV值最小,分别为1.59%和0.96%;所得校正模型的预测温度与实际加热温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4和0.9936;由所建模型对检验集样品的检验结果可看出,实际加热温度与近红外模型预测的加热温度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6和0.9832;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3.02%和2.94%;预测标准差σ为0.97和1.63。【结论】本研究所建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近红外光谱用于肉制品EPT检测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98.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而推行的一项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采用"3+X+Y"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导师制、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方式改革、国际化视野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9.
"养殖产品加工与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研究"课题组以秦皇岛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庞国芳院士为组长,重点研究养殖产品加工现状、发展趋势及科技需求,以及动物源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加强高新技术在我国畜产品加工与动物源食品安全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三个我国养殖产品加工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短期分别摄入以牛肉和鸡肉为主的膳食对中国汉族男性青年的消化吸收、体质量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45名汉族男性青年志愿者摄食以牛肉为主的膳食2周,再摄食以鸡肉为主的膳食2周,测定各膳食阶段志愿者蛋白质消化、体质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膳食阶段人体粪便蛋白质及其酶解产物不同。牛肉膳食阶段人体粪便样品酶解肽段中极性较大的肽段更多,更容易被酶解。牛肉膳食阶段志愿者的体质量变化显著高于鸡肉膳食阶段,血液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变化显著低于鸡肉膳食阶段,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巨大不成熟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的变化显著高于鸡肉膳食阶段。牛肉膳食阶段与鸡肉膳食阶段志愿者血压及血液中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淋巴细胞等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分别摄入以牛肉和鸡肉为主的膳食会对人体消化吸收、体质量和血液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