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3篇
综合类   138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传统与现代工艺金华火腿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传统与现代2种加工工艺条件下金华火腿蛋白质的消化特性。[方法]以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金华火腿为材料,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反应,样品经过匀浆、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后,测定蛋白质消化率和匀浆物粒径,并进行SDS-PAGE分析,运用LC-MS/MS分析消化产物。[结果]经胃蛋白酶和/或胰蛋白酶消化后,现代工艺火腿的消化率显著高于传统工艺(P0.05)。酶解消化前后,现代工艺火腿的粒径值要显著小于传统工艺。SDS-PAGE凝胶条带分析结果显示:未经消化的样品条带中,传统工艺火腿的大部分蛋白条带光密度显著高于现代工艺,而经过胃蛋白酶消化后,大部分高分子质量条带消失,只有小分子质量条带在凝胶底部被采集。LC-MS/MS分析表明:传统工艺火腿蛋白质酶解产物含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 500~2 500的肽段多于现代工艺,并且2种工艺下的火腿蛋白酶解产物大多来自于肌原纤维蛋白,尤其是肌球蛋白。[结论]现代工艺火腿的蛋白质消化特性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酸性电解水(AEW)能否有效控制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探究处理后菌体变化,为新型杀菌剂的开发提供思路。【方法】使用不同有效氯浓度酸性电解水(20、40和60 mg?L -1)将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分别处理5、10、15、20、25和30 min后,通过平板计数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致死效果;收集未处理及20、40和60 mg?L -1酸性电解水各处理5 min后菌液,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多种荧光探针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pH、胞内ATP浓度、膜电位的影响;提取胞外聚合物(EPS)探究酸性电解水与EPS的相互作用。 【结果】20、40和60 mg?L -1的酸性电解水均可在5 min内杀死10 7CFU/mL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酸性电解水浓度大于40 mg·L -1时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10 min处理后均已无活菌检出。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3种浓度酸性电解水的处理均可使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菌体干瘪皱缩,失去原本饱满的细胞形态,60 mg·L -1电解水处理下破损程度最大。酸性电解水可显著降低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膜完整性、胞内pH、膜电位、胞内ATP浓度和EPS含量(P<0.05)。20、40和60 mg·L -1酸性电解水处理后菌体膜完整性分别降低到2.26%、1.87%和1.20%,膜电位分别消散40%、50%和50%,胞内pH由7.50分别降低到6.53、5.90和5.83,3种浓度处理后胞内ATP浓度已降至最低。杀菌效果显著依赖于酸性电解水浓度的升高,当处理浓度高于40 mg?L -1时,胞内pH、膜电位和胞内ATP浓度的降低无显著差异。酸性电解水处理下EPS中蛋白、总糖含量显著降低,松散胞外聚合物 (L-EPS)中蛋白和总糖分别降低71.08%和62.23%,而紧密胞外聚合物(B-EPS)中蛋白和总糖分别降低99.32%和40.62%。当EPS反向添加到酸性电解水中时则可显著降低酸性电解水氧化还原电位(ORP)(P<0.05),但对有效氯浓度(ACC)和pH没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可破坏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同时EPS对酸性电解水杀菌效果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对优化肉制品功能特性的几个方向进行了概述,分别阐述了从原料到加工过程中功能性肉制品生产的一些常用方法,此外,还介绍了近几年发达国家市场上新推出的部分功能性肉制品的具体产品。  相似文献   
104.
亲水胶体和玉米变性淀粉对低脂鸡肉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卡拉胶、魔芋胶和玉米变性淀粉添加到低脂鸡肉肠中,按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表添加,研究其对鸡肉肠汁液损失(TEF)、产率、硬度和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卡拉胶对鸡肉肠TEF影响极显著(P<0.01),对鸡肉肠硬度和弹性有显著影响(P<0.05);魔芋胶对鸡肉肠产率和硬度影响极显著(P<0.01),对鸡肉肠弹性影响显著(P<0.05);玉米变性淀粉对鸡肉肠TEF、硬度和弹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产率影响显著(P<0.05)。感官评定结果与鸡肉肠的TEF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r=0.692)。结合感官评定结果和鸡肉肠TEF结果,得出低脂鸡肉肠的优化结果:添加卡拉胶0.5%、魔芋胶0.5%、玉米变性淀粉12%。  相似文献   
105.
化学减菌处理对冰鲜鸡肉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化学保鲜剂对鸡胸肉冷藏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水平和生物胺生成量的影响,评价其减菌效果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减菌液(磷酸钠、酸化亚氯酸钠、柠檬酸、乳酸)对分割后鸡胸肉进行浸蘸处理,分别应用固体平板计数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测定其在(4±1)℃冷藏过程中的微生物指标及生物胺(酪胺、组胺、腐胺,尸胺、亚精胺、精胺)含量,以及其它理化指标的变化,以考察其对冰鲜鸡肉的保鲜效果。【结果】在冷藏初期,各组间微生物数量和生物胺含量差异不大。随着冷藏时间增加,各组微生物数量和生物胺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各组间差异也逐渐增大。到第9天时,处理组微生物污染水平和生物胺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以乳酸处理和柠檬酸处理组效果最好,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假单胞菌数均比对照组降低2.0 log CFU?g-1以上。在整个冷藏过程中乳酸处理组、柠檬酸处理组,腐胺和尸胺含量始终低于30 mg?kg-1,没有检出组胺。各处理组最终颜色、TVB-N值、pH的变化与微生物生长、生物胺含量间也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使用减菌液,尤其是乳酸和柠檬酸处理,对于降低分割鸡肉微生物污染水平具有明显效果,能显著延长冰鲜鸡肉货架期,同时还能显著抑制有害生物胺的产生,延缓腐败感官特征的产生,提高冰鲜鸡肉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6.
中国黄牛生理成熟度与脊椎棘突化学组成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中国黄牛生理成熟度与脊椎棘突化学组成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以湿重计;荐椎和腰椎棘突中灰分和钙含量随生理成熟度(骨质化程度和齿龄)增加而增加,磷含量变化不明显;胸椎棘突软骨中灰分、钙和磷含量随生理成熟度(骨质化程度和齿龄)增加呈线形变化。以灰重计,荐椎和腰椎棘突中钙和磷含量及钙磷比均保持相对恒定,分别接近37%,17%和2.2,而胸椎棘突软食中却有明显变化。根据胸椎棘突软骨中灰分含量分析发现,骨质化程度与齿龄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对提高骨龄判定的准确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风冷和水冷生鲜鸡肉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风冷和水冷处理后的鸡胴体放入冷却间中,比较肉鸡宰后24 h胴体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水冷胴体的冷却速率高,而风冷的冷却速率较低;水冷过程胴体会吸收水分引起质量增加,风冷过程会造成胴体质量的减少;水冷生鲜鸡的胸肉、背部和胸部皮肤的L·值,以及剪切力值和蒸煮损失都较风冷的高.水冷生鲜鸡的胸肉、背部和胸部皮肤的b·值,以及胸肉的TBARS值较风冷的低.pH24h、滴水损失以及a·值在这两种冷却方式的生鲜鸡胴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水冷生鲜鸡肉的质构和外观优于风冷.  相似文献   
108.
应用PCR-DGGE研究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优势细菌的分布,为研究冷却猪肉防腐剂和延长货架期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择3个不同企业,取宰后24 h的猪背长肌,于4℃托盘包装,分别贮藏2,4,6 d提取细菌总DNA,对细菌16S rDNA的V6~V8区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对DGGE图谱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并对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对4℃贮藏的冷却猪肉DGGE图谱上的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分析,获得6种不同的细菌。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条带1)在贮藏4 d的样品中,A5没有相应条带,在贮藏6 d的样品中,A7、A8上的条带不占优势,在其他样品中均以优势菌的形式出现;气单胞菌(Aeromonas.sp)所对应的条带3在贮藏4和6 d的样品中都较亮,与贮藏2 d的样品相比,在贮藏4 d之前有所增加,于贮藏6 d时趋于稳定,是优势菌之一;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所对应的条带4一直较亮,并呈持续增加趋势,是主要的优势菌之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sp)所对应的条带5在贮藏2 d内条带不清晰,贮藏到6 d时条带清晰明亮;莫拉氏菌(Moraxella.sp)(条带2)和节杆菌(Arthrobacter.sp)(条带6)所对应的条带一直不是很亮。【结论】假单胞菌、热杀索丝菌、气单胞菌(Aeromonas.sp)是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菌;葡萄球菌一旦存在,将逐步发展成优势菌。  相似文献   
109.
应用PCR-RFLP法鉴别肉制品中的猪和牛源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动物线粒体DNA中Cytb区段的保守序列为目的基因进行PCR-RFLP,从猪、牛、羊、鸡、鸭、兔6种生肉及高压猪肉、猪肉火腿肠、猪肉枣、猪肉松、牛肉干、牛肉枣、牛肉火腿肠7种加工肉制品中鉴别出猪源性和牛源性成分.所有样品经PCR扩增均产生359 bp的片段.扩增子采用AluⅠ限制性酶切所产生的片段差异可用于区分猪肉和牛肉.  相似文献   
110.
传统肉制品中杂环胺的HPLC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烤鸭、烤羊肉、烧鸡、卤牛肉和肉松5种传统肉制品为对象分析其杂环胺含量。样品净化前处理通过串联Ex-trelut-PRS-C18柱进行固相萃取,经TSK-gel ODS-80TM柱分离并以配备二极管阵列和荧光检测器的HPLC对杂环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中15种杂环胺的线性范围为0.01~1.00ng·μL-1,检测限为0.5pg·g-1~0.3ng·g-1,回收率为58.60%~98.75%,相对标准偏差为1.81%~8.77%。该方法线性范围广,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净化效果好,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在5种肉制品中检测出6种非极性杂环胺,且不同的肉制品中杂环胺的种类与含量不同。9H-吡啶并[4,3-b]吲哚(Norharman)与1-甲基-9H-吡啶并[4,3-b]吲哚(Harman)均存在于5种肉制品中,含量分别为42.75ng·g-1和33.9ng·g-1。3-氨基-1-甲基-5H-吡啶并[4,3-b]吲哚(Trp-P-2)只存在于烤鸭与烤羊肉中,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吡啶(PhIP)在烤鸭、烤羊肉和肉松中检出,而2-氨基-9H-吡啶并[2,3-b]吲哚(AaC)和2-氨基-3-甲基-9H-吡啶并[2,3-b]吲哚(MeAaC)只存在于肉松中,其含量均小于2n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