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56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9篇
  129篇
综合类   259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66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51.
根据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畜牧业工程需要,应用生态学、植物学、营养学等学科理论,综述了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饲用灌木资源,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以多花木兰(Magnolia multiflor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等为代表的饲用灌木不但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其抗逆性强,具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并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饲用灌木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指出大力发展以饲用灌木为主的非常规饲料加工业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保障,也是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2.
近年来,随着海岸带地区环境恶化、资源破坏、灾害频发和人口剧增,我国海岸带所受到的危害也不断增多。作为一种有效的海洋管理机制,海岸带综合管理日益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的重视。基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主要从3个方面阐述了目前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据此结合美国的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研究,分析提出了4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有关海岸带管理边界划定的建议;有关我国海岸带管理协调机制的建议;有关我国海岸带管理立法的建议;有关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3.
福戈散粒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下种和大培土时、667m2施用40%福戈水分散粒剂40g,对甘蔗叶面害虫、蔗茎害虫和地下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对照相比,对甘蔗蚜虫、蓟马、金龟子、台湾稻螟、黄螟蛀根和螟虫蛀茎有较好的防控作用,防效分别达到100%、97.4%、55.0%、78.7%、76.7%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154.
为考察不同品种断奶仔猪小肠发育的差异及肠绒毛高度与血清GLP-2的关系,本试验分别测定了不同品种仔猪24、26d和30d时的血清GLP-2浓度及30d时肠道发育参数,并分析了回肠绒毛高度与GLP-2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太猪的小肠长(相对长)、小肠重(相对重)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小肠重显著高于太湖猪(P0.05),而太湖猪小肠相对重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小肠相对长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大×太猪和长白猪的回肠肠壁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太湖猪(P0.05);30d时,大×太猪血清GLP-2水平最高,且极显著高于长白猪和太湖猪(P0.01),3种猪回肠绒毛高度与血清GLP-2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30d时的大×太猪肠道发育优于太湖猪和长白猪,不同品种断奶仔猪的小肠绒毛高度与血清GLP-2水平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5.
甘蓝EST-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从NCBI数据库下载62567条甘蓝相关EST,处理后得到19611条无冗余的EST,对其进行SSR搜索,共得到1219条SSR,分布在1176条EST上,分布密度为1/11.48kb,包括273种重复基元。在甘蓝EST-SSR中,二核苷酸(353个SSR)和三核苷酸(423个SSR)占主导地位,所占比例分别为28.96%和34.70%;出现最多的重复基元是AG/CT,占总数的25.59%,其次为AAG/CTT(94个,占7.71%)。针对1176条含有SSR的EST设计合成了978对引物。用两份甘蓝自交系对978对引物进行初筛,897对引物有扩增产物,共扩增出1026条扩增带;128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共有258条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25.15%)。利用4对多态性引物,初步构建了中甘11、8398、中甘15、中甘21杂交新品种及其亲本的指纹图谱。以上结果说明从甘蓝相关EST数据库中开发的SSR引物有较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56.
青海高寒区5种典型林分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呼吸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对准确估计全球碳循环系统的收支平衡有重要意义。高寒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区域环境因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有助于深刻了解高寒区的土壤碳循环过程。本研究采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以青海高寒区的5种典型林分(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云杉-白桦混交林、白桦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林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大小为云杉林白桦林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白桦混交林。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的土壤呼吸季节间变化幅度最大,华北落叶松林的变化幅度最小,最大土壤呼吸分别是最小土壤呼吸的17.36和1.83倍。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没有相关关系,与大气温度正相关(R2=0.75)且呈幂函数模型,与土壤水分含量负相关,其他4种林型的土壤呼吸与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呈现很好的正相关关系(R2=0.80~0.94),且与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呈幂函数模型,与土壤水分含量不相关。土壤呼吸对凋落物量的增加产生正响应,且凋落物呼吸在混交林内所占的比重大于纯林。   相似文献   
157.
以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用“高分一号”卫星提供的多光谱影像作为遥感数据源,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小波变换处理,之后选择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地形因子作为分类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该地区森林类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遥感图像在进行小波变换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森林类型分类精度为91.68%,Kappa系数为0.90,较未进行小波变换时的分类精度提高10.67%。总体来看,结合小波变换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分类精度。为森林类型分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且为提高森林类型分类精度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8.
【目的】了解农业废弃物能源化潜力与技术,为我国喀斯特地区农业生物质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农业废弃物能源化研究领域的主要机构、学者和研究热点进行探讨,并分析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作用。【结果】1979-2019年,我国农业废弃物能源化领域的研究成果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团队间较为分散,联系与合作较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利用现状调查与潜力评估、利用技术、农户行为与意愿3个方面,综合发展趋势不断系统化。【结论】当前该领域针对全国和地方的研究较丰富,但专门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研究较少,应在借鉴其他地区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和研发适于当地自身状况的新技术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9.
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贵州为例,选取3个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以划分出的4条核心小流域为监测单元,对各示范区内及示范区之间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示范区之间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性较大,表现为红枫湖示范区(6.12 kg m-2)>鸭池示范区(5.21 kg m-2)>花江示范区(2.80 kg m-2);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表现为无明显、潜在石漠化样地大于中、强度石漠化样地;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喀斯特地区表层土壤碳密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特别对于中、强度石漠化区;地貌、气温和不同工程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具备巨大的固碳减排效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有机碳蓄积量是今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0.
2009年7—9月,以盆栽3年生银水牛果(Shepherdiaargentea)和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四种供水水平,研究植物的叶水势日变化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银水牛果和沙棘的蒸腾速率和叶水势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两种植物叶水势逐渐下降;银水牛果和沙棘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1.4%~17.06%和11.9%~17.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