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2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林业   403篇
农学   376篇
基础科学   236篇
  339篇
综合类   2090篇
农作物   392篇
水产渔业   139篇
畜牧兽医   1137篇
园艺   453篇
植物保护   19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褐飞虱未成熟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除取食秧苗外,在其它生育期稻株上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值基本相似,其短翅型世代为10.8℃和434.3日度,长翅型世代为10.7℃和452.4日度。卵的孵化率稳定,受试验温度(17.5—29℃)和水稻生育期影响小,平均孵化率为92%。若虫存活率则明显受温度和食料状况影响。成虫寿命、总产卵量、产卵速率等亦因温度和食料条件的变化而有很大波动。温度在27℃,取食分蘖、拔节期水稻的种群内禀增长能力(r_m)最大。  相似文献   
992.
害虫预测预报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概略地评述害虫的预测预报方法及其局限性,探索害虫长期预报的可能性和导致害虫长期预报不稳定的因素,它们是:1)模式害虫发生系统与客观害虫发生系统之间的差异,2)害虫发生系统中各子系统资料的精度和完备性。3)计算方法,计算条件和计算误差,4)非线性害虫发生系统的内在随机性。着重对近年发展起来的基本于非线性理论的神经网络(ANN),相空间重构(phase construction)和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s)预测法的建模原理及其在害虫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展望了害虫预测预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3.
王欣 《陕西农业科学》2011,57(6):265-265
朝鲜球坚蚧前几年在陕西省乾县苹果上严重发生,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朝鲜球坚蚧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分别在峰阳、注泔、漠西等果园对此虫的防治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总结了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94.
不同生态区温度差异与水稻产量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生长季节内温度的差异及变化的探讨,分析了温度与最适温度和极限温度的关系,并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温度差异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其结果是:①不同生态区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温度差异较大,适宜的温度对籽粒的灌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了最终籽粒产量。②极限温度之内的温差越大越有利于籽粒的灌浆结实,灌浆期最低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籽粒的充实度和百分比。③高温有利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较大的日温差有利于增加有效穗和产量。④云南水稻高产的温度特性为:整个生育期都接近水稻生长的最适温度,并且最低温度都高于极限温度下限,尤其是分蘖期和灌浆期的温度都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5.
利用醋酸铜在醋酸中对汉斯酯1,4-二氢吡啶(1,4-DHPs)进行需氧芳构化,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选择性好.所得产物经熔点、~1H NMR及MS验证.  相似文献   
996.
应用RAPD标记对百合杂交种真实性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RAPD标记对百合杂交种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百合杂交种进行早期鉴定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在本试验中杂种既具有相加性带型、单亲本带型,又具有融合双亲的特异带,并出现了新的带型。这样可以通过多个引物的应用,对杂交种进行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研究了江苏太湖单季晚稻区影响褐飞虱田间种群数量变动的有关生物学参数:卵孵化率80%,若虫存活率18.6%,成虫寿命8天,其不同日龄个体产卵量模型为E=(12.54Ⅰ—25.4)C/100,水稻抽穗后长翅型成虫迁出比例从20%逐渐增至95%。在25℃条件下,取食孕穗期水稻的褐飞虱长、短翅型成虫繁殖倍数分别为9.8倍和13.3倍。应用以上研究结果,将褐飞虱实验种群动态模型改建成田间种群动态模型,用以预测褐飞虱田间种群数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998.
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集成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库的建设和推广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国家科技部的肯定和支持。为了促进这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利用,推进期刊编排的标准化、正规化,1997年新闻出版署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审定并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了推进《规范》的贯彻实施,在中宣部、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2000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组织进行了首届《规范》执行评优活动。在参评的2 …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无人机影像自动检测冠层果的油茶快速估产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快速准确的产量估算对油茶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针对油茶快速估产的应用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自动检测冠层果的方法用于油茶快速估产。首先借助无人机航拍影像,通过随机抽样选取120株油茶树进行无人机近景摄影和人工采摘称量;然后利用Mask RCNN(Mask 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网络开展基于近景影像的油茶冠层果自动检测与计数;采用线性回归和K最邻近建立冠层果数与单株果数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研究区典型样木株数和平均单果质量,构建基于冠层果自动检测的估产模型。结果表明:1)无人机超低空近景影像结合Mask RCNN网络能够有效检测不同光照条件油茶果,平均F1值达89.91%;2)同传统卫星遥感相比,基于无人机近景摄影的冠层果自动检测在作物产量估测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Mask RCNN网络预测的冠层果数与油茶样木单株果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拟合决定系数R2达0.871;3)结合线性回归和K最邻近构建的模型估产精度均较高,拟合决定系数R~2和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分别在0.892~0.913和28.01%~31.00%之间,表明基于无人机影像自动检测冠层果的油茶快速估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油茶快速估产和智能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对立枯丝核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XC-1,对其进行鉴定及生防特性分析,并评价其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效果。形态学、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检测结果表明,XC-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C-1菌株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嗜铁素和HCN能力。同时,具有产生脂肽类活性物质的能力。其发酵液能导致立枯丝核菌菌丝断裂、折叠、膨大等,进而抑制其生长。田间试验结果表明,XC-1在马铃薯苗期、花期以及收获期均有防效,在收获期生防效果达到54.51%。同时,经菌株XC-1菌悬液接种处理后的马铃薯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2.02%。XC-1是马铃薯黑痣病生防制剂的潜力菌株,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