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41篇
  21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41.
以柿子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发酵温度、初始酸度、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对于柿子酒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柿子酒中的残糖、总酸、酒精度及感官评分,对柿子酒酿造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柿子酒最佳酿造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0℃,初始酸度7.5g/L,初始糖度200 g/L,酵母接种量0.2 g/L,在该工艺条件下,柿子酒的感官评分为92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最佳工艺下柿子酒的香气成分可知,柿子酒香气成分中共有6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15种,酯类27种,酸类7种,醛酮类6种,烷类7种,其他类6种。主要香气成分包括:异戊醇(苹果白兰地香气和辛辣味)、苯丙醇(玫瑰花香气)、乙酸异戊酯(愉快的香蕉香味)、壬酸乙酯(油脂、水果和白兰地的香气)、2-甲基丁酸(愉快的水果香气)、3-羟基-2-丁酮(牛奶香气)等。  相似文献   
442.
为了解贵州高脚鸡源的禽白血病病毒的gp85基因变异情况,试验采用ALV p27抗原ELISA试剂盒对贵州省高脚鸡的26份血样进行检测;并采用RT-PCR方法对其中一份血样进行ALV-A/B/J亚型鉴定,然后用gp85基因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6份高脚鸡血样ALV p27抗原ELISA检测阳性率为0(0/26);ALV-A/B/J引物RT-PCR扩增的条带为422 bp,与ALV-J目的大小相符;以ALV-J阳性样品为模板,用ALV-J-gp85引物扩增出大小为931 bp左右的产物,命名为GZAS20200701。经克隆测序后与ALV参考株进行比对分析,同源性分析中GZAS20200701与ALV-J亚型中的LYJ195株同源性最高,达99.5%,与ALV-B亚型中的GD08株同源性最低,为48.5%,与A、B、C、D、E、K亚型的同源性为48.5%~50.8%。系统进化树中GZAS20200701与ALV-J中的LYJ15株属于同一个分支,亲缘关系最近,说明GZAS20200701属于ALV-J。试验为贵州高脚鸡ALV-J-gp85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提供数据,丰富了贵州地方品种鸡ALV-J-gp85的资料。  相似文献   
443.
444.
以梭梭叶片为材料,根据其他植物液泡膜焦磷酸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同源基因克隆及RACE-PCR方法克隆到1个H+-PPase基因,命名为HaVVP。HaVVP基因编码区长2 734bp,编码767个氨基酸;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高等植物H+-PPase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68%以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445.
446.
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秸秆还田是实现化肥减量的重要途径。中国不同农区种植制度及土壤供应条件相差较大,秸秆还田化肥替减率存在差异,为明确不同种植制度及土壤养分条件下秸秆还田化肥替代率,该研究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4种主要大田作物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1年"中国知网(CNKI)"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和2013-2021年湖北省32个秸秆还田田间试验数据,对田间生产条件下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化肥替减氮、磷、钾肥比例进行计算,评估区域尺度的秸秆还田化肥节本潜力。结果表明,4种作物秸秆还田平均可替减氮肥12.2%、磷肥23.9%、钾肥43.5%。不同作物秸秆还田氮、磷、钾肥替减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轮作制度下,水旱轮作体系(水稻单作和稻油轮作)氮、磷肥替减率较旱地轮作体系(麦玉轮作和玉米单作)分别高出5.0~12.9、18.0~24.8个百分点。此外,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是影响秸秆还田化肥替减潜力的重要因素。养分供应能力较低的土壤秸秆还田磷、钾肥可替减率较养分供应能力高的土壤则分别高出9.1~11.5、6.2~14.2个百分点。基于2020年各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化肥消费量,中国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季秸秆还田可减施氮(N)、磷(P2O5)、钾(K2O)肥分别为239.48×104、227.73×104、451.98×104 t,占当前氮、磷、钾肥消费量的12.6%、25.0%、48.5%,化肥节本可达到478.98亿元/年。研究结果为中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