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3篇
  17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创新黄淮井灌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优化农田水分管理模式,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高效栽培主要路径。本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基因型互作显著(P 0.05)影响夏玉米产量形成及其水分利用效率;黄淮井灌区不同地点间夏玉米品种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 0.05),其不同基因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 0.05)。高产量水平的夏玉米品种有高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其产量构成因子如收获穗数和穗粒数与此正相关。高水分条件下,登海605易于获得高的产量水平和水分利用效率;矮单268更易于在水分亏缺或逆境条件下,获得高的产量水平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氮肥减量后移对喷灌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井灌区田间水肥管理。【方法】试验于2018年6—9月在河南省许昌灌溉试验站进行,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登海3737(P1)和豫单9953(P2)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施肥调控方式,分别为当地传统施肥模式CK(N、P2O5、K2O施量分别为315、75、75 kg/hm^2,全部基施),优化模式F1(N、P2O5、K2O施量分别为225、75、75kg/hm^2,40%三叶期和60%拔节期追肥),优化模式F2(N、P2O5、K2O施量分别为225、75、75kg/hm^2,30%三叶期、30%拔节期和40%大喇叭口期追肥),研究了喷灌水肥一体化下氮肥减量后移对不同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增加施肥频次和施肥时间后移可提高玉米叶面积系数(LAI)和延缓叶片衰老,增加玉米干物质累积量以及最大生长速率。喷灌水肥一体化(F1、F2处理均值)较传统施肥籽粒产量提高7.8%,耗水量降低11.9%,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22.2%,籽粒氮肥偏生产力(PFPY)提高51.1%,生物量氮肥偏生产力提高49.2%。登海3737干物质累积、最大生长速率、WUE和PFPY的均值较豫单9953分别增加2.8%、7.7%、8.5%和8.6%,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没有差异。豫单9953干物质积累快增期持续时间比登海3737增加5.3 d。不同品种之间产量和构成要素差异极显著。登海3737平均产量为11 319 kg/hm^2,较豫单9953增产8.4%,其中穗长、百粒质量对产量贡献较大,分别提高22.5%和18.2%。【结论】本研究中,F2处理为最佳施肥模式,即N、P2O5、K2O施量分别为225、75、75 kg/hm^2,施肥配比为30%三叶期、30%拔节期、40%大喇叭口期。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排水式蒸渗仪,通过设置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0.5、1.0、1.5、2.0、2.5 m和3.0 m)试验,探讨了太原盆地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生长指标、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生产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冬小麦干.物质重影响显著(P=0...  相似文献   
4.
水稻土施用钢渣硅钙肥对土壤硅素形态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渣是钢铁厂的副产品,富含硅、钙等养分,是优良的硅钙肥原料。但钢渣为强碱性物质,在稻田施用后对土壤p H值及硅素形态的影响需要阐明。2013年3―12月,通过早稻~晚稻连续2季钢渣硅钙肥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钢渣施用对土壤p H值、土壤硅素形态以及水稻生长和植物硅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渣硅钙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 H值、土壤水溶性硅量、土壤有效硅量以及植株秸秆硅量均呈增加趋势,当土中施用钢渣有效Si O2用量高于1 600 mg/kg时(Si4和Si5处理),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CK。土壤无定形硅量随钢渣施用量的增加则表现出降低趋势,无定形硅量与有效硅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施入钢渣硅钙肥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在2季水稻中,Si4和Si5处理秸秆+叶片干物质量较CK提高了11.9%~17.0%,籽粒干物质量较CK提高了9.52%~20.6%。  相似文献   
5.
高产条件下夏玉米需水量与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2009-2010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计算高产条件下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和全生育期需水量.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夏玉米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全生育期需水量为417.30~507.45 mm.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分别为:苗期16.80~33.75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3.31%...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2004~2005年冬小麦测坑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及其耗水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冬小麦适宜供水方案和土壤水分剖面最佳消耗形式,这对提高农田土壤水分有效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排水式蒸渗仪,借助自制的Mariotte瓶装置,通过设置6种地下水埋深控制处理(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0.2、0.4、0.6、0.8、1.01、.2m),探讨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夏玉米的地上部分、根系生物量及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株高和冠层叶面积随地下水埋深减小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当地下水埋深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株高、叶面积,地下水埋深0.6m处理株高和叶面积系数(LAI)最大。各土层根系及其总生物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大而增大;地上部总生物量与地下部根生物量的比值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阶段耗水量分别与地下水埋深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地下水补给量占耗水量的比例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逐步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江淮丘陵区夏玉米灌溉制度的制定及农田排水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防雨棚下盆栽和测坑种植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灌水处理方案,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冬小麦植株含水量、细胞液浓度和植株N、P、K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分处理冬小麦植株含水量日变化幅度较小,低水分处理冬小麦经复水后植株含水量日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植株含水量随土壤水分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土壤水分增大到某一数值后,植株含水量开始趋于稳定,各生育阶段最高值不同;叶片细胞液浓度随土壤水分从低到高呈现出由高向低变化的幂函数关系;孕穗期冬小麦茎中N和P的含量与土壤水分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设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对夏玉米生长状况、耗水规律、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干旱均会抑制植株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长,受旱越重,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越小。适宜水分处理的植株株高与叶面积长势优于其他处理;与适宜水分处理相比,随着干旱时期的后移,产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苗期轻度干旱的处理减产最少,为9.88%,抽雄期重度干旱穗粒数最少,为349.98粒,减产最多,达32.67%;夏玉米拔节期重度干旱处理的耗水量最低,为258.09 mm,任何生育阶段受旱,其日耗水量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对各处理产量和耗水量进行分析,两者呈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拔节期轻度干旱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为2.202 kg/m3,其次是苗期重度干旱的处理,后期干旱处理由于减产幅度超过节水的幅度,WUE降低。通过对各处理的产量和WUE综合分析,确定了夏玉米节水高产的灌溉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降雨特性和覆盖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为探明不同降雨特性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器,模拟40和60mm/h2种降雨强度,在大田设置地膜覆盖(PM)、秸秆覆盖(覆盖量分别为1500、4500、7500和10500kg/hm2,即SM15、SM45、SM75和SM105),同时设置无覆盖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覆盖方式对雨后冬小麦0~60cm土层土壤水分分布和降雨土壤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降雨前各覆盖处理土壤含水率均比CK高,其中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P<0.05),而20cm以下各处理土壤水分相差较小,除SM105与CK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同一覆盖处理,6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降雨入渗深度和入渗量明显高于40mm/h。在相同雨强条件下,不同覆盖处理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土壤含水率,其中秸秆覆盖量越大,效果越明显,而PM效果最差;2种雨强条件下各处理0~60cm土层降雨土壤蓄积量规律表现一致,即SM105>SM75>SM45>SM15>CK>PM,其中SM105和SM75均显著高于CK(P<0.05),PM则显著低于CK(P<0.05);受植株冠层降雨截留的影响,同等降雨条件下,同一覆盖处理拔节前降雨土壤蓄积量大于拔节后的;相比60mm/h降雨强度,40mm/h降雨强度下各处理拔节前、后降雨土壤蓄积量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