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40篇
  21篇
综合类   167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21.
在我国种植业发展新规划的时代背景下,“果树上山上坡,不与粮争地”的果业发展方针使山地苹果成为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因山地独特的立地条件和气候环境,导致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规律不同于其他果区。本文以陕西榆林地区为例,概述了山地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控技术,为山地苹果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22.
本研究采用胃毒法测定了噻虫嗪悬浮种衣剂(SC)对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和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35%噻虫嗪SC有效成分质量浓度在1.12~2.24 g/kg之间对两种粘虫均具有明显的毒力,且在玉米不同苗龄对不同龄期及种类粘虫的毒力均存在一定差异。玉米出苗2周,噻虫嗪SC质量浓度为1.12 g/kg时对东方粘虫2龄幼虫的毒力效果达92.83%,对劳氏粘虫2龄幼虫的毒力效果达57.13%。与劳氏粘虫相比,噻虫嗪SC对东方粘虫的毒力更强。本研究为生产上选用噻虫嗪SC防治玉米粘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23.
TIFY转录因子对植物体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鉴定分析甜菜(Beta vulgaris L.)中的TIFY转录因子。试验以甜菜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并分析甜菜TIFY家族成员。结果表明:甜菜中共有21条TIFY基因,基因间序列相似性较低;共线性分析发现只有BvTIFY15BvTIFY18之间存在基因复制事件;BvTIFY转录因子家族包括2个TIFY蛋白、8个JAZ蛋白、6个ZML蛋白、5个PPD蛋白;蛋白互作预测发现,JAZ家族成员对JA信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对BvTIFY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发掘出甜菜根中应答盐胁迫基因BvTIFY13BvTIFY15,为后续BvTIFY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4.
青稞全蚀病和根腐病生防毛壳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稞根腐病与青稞全蚀病是西藏青稞的常见根部病害,为筛选适合于防治青稞全蚀病与根腐病的毛壳菌,通过皿内拮抗试验、发酵粗提物抑菌试验和温室盆栽防效试验对4株毛壳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鉴定,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活性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在皿内拮抗试验中,毛壳菌41-4在培养第7天至第9天时,对青稞根腐病和全蚀病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0.00%和44.44%,抑菌带宽度均达到1.4cm。培养7d时毛壳菌41-4发酵粗提物对青稞根腐病和全蚀病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4.44%和60.00%,抑菌带宽度均达到1.5cm。在温室盆栽防效试验中,毛壳菌41-4对青稞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发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均有降低作用,防效分别达到62.67%和39.45%。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将菌株41-4鉴定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该生防菌株可用于开发微生物菌肥,对西藏的无公害农业生产和保护西藏的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5.
以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县、朗县3个巨柏(Cupressus gigantean)种群地为试验地,在每个种群地分别采集9组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巨柏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及功能。结果表明:巨柏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丰富度指数(ACE指数和Chao指数)差异不显著。依据热图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PCoA),巨柏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细菌的转运与分解代谢、膜转运、信号转导、氨基酸代谢、类脂化合物代谢、异种生物降解与代谢、内分泌系统等功能丰度,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细菌的。巨柏根际土壤具有丰富的特有细菌。  相似文献   
426.
藏猪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珍贵品种,但因其繁殖能力低下,使得藏猪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影响农牧民经济效益。为探究藏猪繁殖性状效应的基因分子机制,本文以藏猪及大约克猪的卵巢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RT-q PCR技术从m RNA层面对调控藏猪繁殖性状的SMAD4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卵巢组织中,藏猪SMAD4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大约克猪,两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推测SMAD4基因可能是参与调节藏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功能基因。本研究可为下一步开展SMAD4基因对藏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7.
【目的】从含有127种化合物的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具有颉颃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活性的化合物并研究其作用途径。【方法】利用荧光素酶重组塞内卡病毒(rSVA-NLuc)结合荧光素酶高通量筛选技术,建立抗SVA化合物体外筛选平台。从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浓度为10μmol/L时具有抑制荧光素酶活性效应的化合物,并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其抑制活性,通过反映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的细胞毒性试验进而确定其最大无毒浓度。针对病毒感染周期的吸附、入胞、复制和组装释放等4个主要过程,采用不同的细胞处理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病毒滴度测定(TCID50)等技术进行化合物分子颉颃机制研究。【结果】从包含127种分子的FDA获批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出8种候选抗SVA活性分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细胞毒性检测,鉴定出1种安全、有效的化合物——甲磺酸瑞波西汀。在病毒感染细胞...  相似文献   
428.
以梭梭幼苗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NAC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同源基因克隆法克隆到1个NAC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命名为HaNAC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区长1 543bp,编码298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33.93ku,等电点为6.33。与其他植物NAC基因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并建立系统进化树,推测HaNAC1属于ATAF亚家族成员。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HaNAC1表达量随盐胁迫浓度升高而升高,推测其在梭梭盐胁迫和干旱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9.
为了解贵州高脚鸡源的禽白血病病毒的gp85基因变异情况,试验采用ALV p27抗原ELISA试剂盒对贵州省高脚鸡的26份血样进行检测;并采用RT-PCR方法对其中一份血样进行ALV-A/B/J亚型鉴定,然后用gp85基因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6份高脚鸡血样ALV p27抗原ELISA检测阳性率为0(0/26);ALV-A/B/J引物RT-PCR扩增的条带为422 bp,与ALV-J目的大小相符;以ALV-J阳性样品为模板,用ALV-J-gp85引物扩增出大小为931 bp左右的产物,命名为GZAS20200701。经克隆测序后与ALV参考株进行比对分析,同源性分析中GZAS20200701与ALV-J亚型中的LYJ195株同源性最高,达99.5%,与ALV-B亚型中的GD08株同源性最低,为48.5%,与A、B、C、D、E、K亚型的同源性为48.5%~50.8%。系统进化树中GZAS20200701与ALV-J中的LYJ15株属于同一个分支,亲缘关系最近,说明GZAS20200701属于ALV-J。试验为贵州高脚鸡ALV-J-gp85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提供数据,丰富了贵州地方品种鸡ALV-J-gp85的资料。  相似文献   
430.
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不同来源收入及结构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9—2019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老龄化率的上升抑制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取得,伴随着转移性收入的增加;在加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这一调节变量后,发现经济增长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江苏省进一步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发现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区域差异,但整体上人口老龄化会对农村居民收入造成消极影响。研究为促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