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生态养殖是根据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生产出高品质、接近野生的中华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2.
甲鱼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甲鱼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饲料投喂增多,而冬季温室养殖不能及时换水,甲鱼排泄物和残饵不断沉积,导致水质恶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83.
配制等蛋白质、等脂肪、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26%、30%、34%、38%、42%)的5组(记为A、B、C、D、E组)饲料,在网箱中养殖厚唇弱棘鯻Hephaestus fuliginosus(初体重为4.02g±0.11 g)60 d,探讨碳水化合物对其生长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组厚唇弱棘鯻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E组鱼血浆中总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各组间白蛋白和球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E组鱼血浆中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各组鱼血浆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着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上升而逐步增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各项生长和血液指标分析:厚唇弱棘鯻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需求量为34%~38%。  相似文献   
84.
微藻的营养价值与其EPA含量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浓度变化对微藻EPA含量影响显著。本文主要从N、P、C、Fe、Si 5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阐述,为下一步EPA的生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5.
微小色球藻的培养及其营养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Zarrouk培养液培养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探讨温度对微小色球藻生长的影响,并对微小色球藻的营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0 μE/M2·S~45μE/M2·S光照强度范围内,微小色球藻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0 ℃~38 ℃.对微小色球藻的营养组成分析表明,该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脂肪酸组成简单的特点.其粗蛋白含量为61.82%,粗脂含量仅为0.99%,饱和脂肪酸主要为C16:0和C20:0分别占44.88%和11.47%,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18:2n6(占16.01%).干物质中总氨基酸含量为564.09 mg/g,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37.65%,其营养组成与螺旋藻相似.  相似文献   
86.
选取热带芽孢杆菌(Bacillus tropicus)和传染病研究所副芽孢杆菌(Metabacillus idriensis)为潜在益生菌,探讨它们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消化、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92.95±2.36)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4种试验饲料[于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4和106CFU/g的B.tropicus(标记为BT4、BT6)或M.idriensis(MI4、MI6)],饲喂期为60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菌处理组大口黑鲈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菌株添加浓度增加呈显著降低变化(P<0.05)。消化方面结果显示,各菌处理组的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T6和MI6对肠道消化性能具有显著提高效果(P<0.05)。免疫实验结果表明,各菌处理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溶菌酶以及肠道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得到显...  相似文献   
87.
对虾免疫机能评估中样本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旭雄 《水产学报》2005,29(6):819-823
以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样本容量对中国明对虾群体免疫水平评估准确性的影响。以黄嘌呤氧化法(试剂盒)测定对虾腹肌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Hultmark等人的改进方法测定溶菌酶(LSZ)活性,以血球计数板法测定总血淋巴细胞密度(THCs)。结果表明,所采用的SOD、LSZ和THCs测定方法的测定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34%、±4.67%和±4.58%。当样本的测定值的预设置信区间在试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可以认为样本测定值能准确反映群体的水平。若以测定方法的平均变异系数为试验允许误差,当测定的置信水平取95%时,样本量分别为80、70、120时测得的结果能准确反映试验条件下中国明对虾群体的SOD、LSZ和THCs水平。当测定的置信水平取90%,样本量分别为50、50、80时测得的结果能准确反映试验条件下中国明对虾群体的SOD、LSZ和THCs水平。  相似文献   
88.
宝石鲈(Scortum barcoo)学名高体革蒯,隶属于鲈形目,煮剌科,革蒯属。鱼体呈纺锤形,由于体侧有黑色发亮的椭圆形及零星散布的小斑块,很像漂亮的宝石而得名。宝石鲈原产澳大利亚淡水水域,具有肉味鲜、肉质嫩、出肉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品种中的一枝新秀。宝石鲈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病害少,群体生长均匀,没有互相残杀现象,非常适合池塘、网箱和工厂化养殖,也适合在大中小型水库中养殖,养殖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89.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 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 72.20%.总脂肪及极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无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随发育而显著下降.中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有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其含量相对稳定.野生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总脂肪的主要脂肪酸为DHA(22∶6n-3),16∶0,ARA(20∶4n-6),EPA(20∶5n-3),18∶0和18∶1n-9.总脂肪及极性脂肪的DHA,ARA,EPA含量(mg/gDW)均随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而显著下降,且DHA和ARA含量均在胚胎囊胚期至尾芽期大幅降低.中性脂EPA和DHA含量随发育呈先升后降,其峰值分别出现在初孵仔鱼和2日龄(2DPH)卵黄囊仔鱼.中性脂ARA含量随发育逐步升高,峰值出现在3日龄(3DPH)卵黄囊仔鱼.在胚胎发育前期,总脂肪DHA和ARA相对EPA被选择性消耗,饱和脂肪酸(S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相对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被机体选择性消耗,N-6PUFA相对N-3 PUFA被选择性消耗;在胚胎发育后期及卵黄囊仔鱼阶段,总脂肪EPA相对DHA和ARA被选择性消耗.在胚胎和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SFAs中16∶0相对18∶0被选择性消耗.胚胎发育后期阶段和卵黄囊仔鱼阶段,总脂肪MUFAs中16∶1相对18∶1被选择性消耗.实验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阶段极性脂肪中DHA、ARA和EPA可以向中性脂肪中转移,胚胎和卵黄囊仔鱼对不同类别脂肪中的重要脂肪酸的消耗具有选择性,且其选择性与发育阶段相关.  相似文献   
90.
不同C/N对绿球藻生长和细胞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不同C/N (0∶1、3∶1、6∶1、9∶1、12∶1和15∶1)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生长和细胞组分的影响,初始接种密度为300×10~4个/mL,实验进行7 d。结果表明:兼养培养能够显著提高绿球藻细胞密度、特定生长率和生物量(P0.05),当C/N为9∶1时,生物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0.36 g/L;兼养条件下,随着C/N的增加,绿球藻蛋白质和总脂质量分数有所降低,C/N为12∶1时,蛋白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小值33.76%;C/N为15∶1时,总脂质量分数达到最小值6.67%,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C/N为9∶1时达到最大值30.5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不同C/N对绿球藻脂肪酸组成和质量分数影响不同,随着C/N的增加,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质量分数提高,在C/N为15∶1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0.72%和14.6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质量分数降低,在C/N为15∶1时,达到最小值64.67%。由此可知,C/N为9∶1可以提高绿球藻生物量,随着C/N的增大有利于SFA和MUFA的合成,但不利于PUFA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