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林业   5篇
农学   254篇
基础科学   224篇
  17篇
综合类   655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在紫花苜蓿中表达鸡β-防御素3(Gal-3),为利用紫花苜蓿规模化生产Gal-3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鸡Gal-3基因,以潮霉素作为转基因植物的选择标记,将鸡β-防御素Gal-3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CAM-BIA1390R(简写为p1390R)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1390R-Gal-3;采用冻融法将质粒p1390R-Gal-3转入根瘤农杆菌EHA105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至紫花苜蓿;采用PCR检测、Southern blot筛选阳性转基因苜蓿植株,并对Gal-3蛋白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PCR扩增获得了240bp的鸡Gal-3基因,成功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1390R-Gal-3,在苜蓿中初步建立了Gal-3的遗传转化体系,共获得22株转基因苜蓿植株,其中4株为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8.2%。PCR扩增和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Gal-3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苜蓿基因组中。提取转基因苜蓿的Gal-3蛋白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苜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获得了具有抑菌活性的转鸡β-防御素Gal-3基因的苜蓿植株。  相似文献   
952.
延长油田增油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筛选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增油细菌。【方法】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利用富集培养和稀释平板法从延长油田油污土壤中分离增油菌株;通过排油能力测定、原油附着与乳化性能观察、代谢产物表面活性物质分析及原油降解试验,从分离的菌株中筛选增油性能较好的细菌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对筛选的排油及乳化性能较好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①从原油及油污土壤中筛选出25株细菌,从中选择10株代谢产物中含有表面活性成分脂肽或糖脂的优势细菌用于后续试验,该10株菌均可导致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提高原油在油水发酵液中的乳化度,同时降低原油对瓶壁的附着度。②4株乳化及排油效果较好的菌株6-1、P1H132、AP1H11和6-3Y对原油的降解效果较好,与原油作用后,原油组分中有34.0%~55.3%的组分被细菌完全降解而消失。③4株细菌的鉴定结果为:6-1为Rhizobium pusense,P1H132Zhihengliuella aestuarii,AP1H11Bacillus licheniformis,6-3Y为B.aryabhattai。【结论】获得的10株增油细菌具有良好的增油潜力,其中已鉴定的4株细菌可用于进一步的增油试验,在微生物采油和原油污染处理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53.
介绍了利用强雌系苦瓜进行制种的技术,从播种、育苗、移栽、肥水管理、授粉、收种、晒种等8个方面进行阐述,特别介绍了制种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同时阐述了强雌系苦瓜越夏长季节栽培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954.
 应用锚杆拉力计和项目组自行设计改进的剪切箱,原位测定了不同深度(10cm,20cm)分蘖期香根草根系固土、单根拉力。结果表明,在给香根草施加载荷初期,根系都会发生弹性形变,荷载与位移都按比例增加,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当载荷超过根系抗拉极限后,随着拉力的继续增加,根系发生塑性形变,载荷与位移关系逐渐偏离直线,反映出非线性弹性特征,测定的土体样方与土体分离。但与裸土样方相比,在施加同样载荷的情况下,有根样方位移明显要小于无根样方,说明香根草具有一定的固土能力,并且根系入土越深,植物固土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55.
 针对云南大叶茶种的特点和云南独特的地理条件,结合真空处理的原理,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南大叶茶种鲜叶真空厌氧处理机。该处理机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设备处理过的云南大叶茶种鲜叶γ-氨基丁酸含量超过标准12倍以上。设备采用PLC自动控制,为云南γ-氨基丁酸茶产业化生产提供关键设备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56.
【目的】探明盐胁迫对番茄渗透调节物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其抗盐胁迫反应机理研究及抗盐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Micro-Tom番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NaCl浓度(0 mmol/L、100 mmol/L、200 mmol/L、300 mmol/L、400 mmol/L和500 mmol/L)盐胁迫对番茄幼苗光合特性及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随盐胁迫强度增加而升高,造成生理性干旱,损害叶片膜结构。盐胁迫导致PSII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受损,叶片对光能的捕获减少。PSII活性反应中心数量减少,最终PSII反应中心的热损耗升高。PSII受体侧PQ库减小,QA向QB的电子传递受到抑制,能量传递效率降低。【结论】盐胁迫损害番茄幼苗叶片膜结构,导致PSII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受损,减少叶片对光能的捕获能力。  相似文献   
957.
为探讨冬季低温、海拔与留树晚熟脐橙果实枯水的关系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三峡库区秭归县不同年份冬季低温与果实枯水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三峡库区秭归县不同海拔高度(520、380、220m)伦晚脐橙果实成熟期间(12月至次年6月)品质变化和枯水情况。结果表明:库区伦晚脐橙果实枯水的发生主要由冬季低温引起,高海拔处(520m)果实品质显著低于中、低海拔处(380~220m),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值、含水量、果汁率等均较低,果面着色较差,随采收期的延长,果实水分含量逐渐降低以致枯水,果实在花期(4月下旬)和新梢生长期(5月上旬)枯水发生比例高,分别达到50.0%和38.8%,且枯水指数增加,枯水程度逐渐加重,中、低海拔处除6月有少量轻微枯水果实外,在试验期间均未观察到枯水果的发生。同时,初步探讨了伦晚脐橙冬季果实套袋对防止果实枯水的影响,认为果实套袋有助于减轻或防止果实枯水,使果实枯水发生率显著减少,降低至6.0%,而果实可食率、果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果实外观着色和内在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58.
绿洲1号是湖北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以病毒为主体的无公害生物杀虫剂。为明确该药剂对抗性菜蛾的田间防效,进行了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①供试药剂绿洲1号可湿性粉剂(PrGv加Bt)湖北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25%百虫绝乳油(毒死蜱加氯氰菊酯),沈阳化工研究院生产;30%桃小灵乳油,山东京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②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烟台市农科院试验农场的萝卜田,土质为砂壤土。管理水平一般,菜蛾发生较重。③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绿洲1号750倍液,百虫绝乳油1000倍液,…  相似文献   
959.
混合感染的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套式PCR方法对采自广西境内13个市122个不同规模猪场及农村散养户的126份病料,进行了SIV的检测,并对鉴定为SIV阳性的15份病料,再分别进行PRRSV、CSFV、PCV-2、PRV、HPS的检测,以调查广西猪群中SIV与PRRSV、CSFV、PCV-2、PRV、HPS混合感染的情况。结果发现:猪群中SIV感染率为11.9%(15/126),而在所检测的15份阳性病料中,SIV混合感染十分严重,感染率为73.3%(11/15)。混合感染病毒种类最多达四重感染(SIV+PRRSV+CSFV+PCV-2),占6.67%(1/15);三重感染(SIV+PRRSV+PCV2、SIV+PRRSV+CSFV) 占40%(6/15);二重感染(SIV+PRRSV,SIV+PCV-2)占26.6%(4/15)。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发病猪群中SIV与PRRSV、CSFV、PCV-2混合感染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960.
草莓白粉病化学防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2年,我国草莓栽培面积已达到36 700 hm2,居世界各国之首,年总产量35.7万 t,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王玉坤等,2003).随着栽培模式不断改变和丰香等新草莓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白粉病已成为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草莓白粉病的化学防治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就,特别是腈嘧菌脂的问世,使草莓白粉病的化学防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