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21.
微生物在茶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在茶业中作用和应用广泛,本文主要综述了茶叶加工、茶园肥培管理、茶园病虫害防治及茶叶贮藏与保鲜中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两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不同浓度镁对茶树光合及光保护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镁对茶树的光合及光保护的响应及茶树的适宜镁肥用量,以 ''陕茶1号''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镁营养水平对茶树生长、光合特性及光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镁素浓度的升高,茶树幼苗的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 (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 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鲜质量与PnGsTr  Fv/Fm、Fv/Fo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总叶绿素、Y(Ⅱ)呈不显著正相关,与Y(NO)呈不显著负相关;0.1 mmol/L镁素处理的茶树生物量高于0.4 mmol/L,而缺镁(0 mmol/L)和0.8 mmol/L镁素处理的生物量显著降低。究其原因,缺镁和0.8 mmol/L镁素处理可能抑制PSⅡ反应中心光能利用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热耗散等保护性调节机制和光化学反应不足以将叶片吸收的所有光能完全消耗,茶树可能受到光抑制或光破环,导致茶树光合器官遭受到损伤,光合能力降低,抑制茶树生物量的积累;而适宜浓度的镁素(0.1 mmol/L)可能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进而加强光合作用和光保护作用,促进茶树生长。因此,缺镁茶园可通过适量施镁促进茶树生长,具体用量需结合茶园土壤的镁素水平等因素再行确定。  相似文献   
23.
土壤结构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水土流失等导致土壤结构退化成为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8年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土壤切片技术,研究不同农田恢复措施(耕作和有机物料投入)对黑土母质发育的新成土壤团聚体微形态的影响,对理解成土过程和肥力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免耕土壤(自然、人工植被恢复)、不施肥耕作土壤和仅施化肥耕作土壤均为复合孔洞状微结构,主要孔隙形状均为面状或孔洞状,连通性及数量相当,土壤垒结和微结构类似;但土壤颗粒分布频度和均匀度及粗细粒质接触紧密度与耕作负相关,免耕土壤显著地高于耕作土壤(P0.05)。施肥耕作土壤中,施有机物料的土壤为海绵状微结构,施高量有机物料的土壤微结构发育最好,施低量有机物料的土壤微结构次之,不施有机物料土壤微结构最差;其土壤垒结和微结构发育特征与有机物料的投入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
为探索提高精原干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效率的技术方法,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动物精原干细胞培养体系,对动物精原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Spermatogonial stem cell,Isolation,Culture,Enrichment,in vitro"和"精原干细胞、分离、培养和体外扩增"为检索词,查阅精原干细胞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精原干细胞分离主要有机械分离法和酶消化法,纯化精原干细胞的方法有差速贴壁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法、流式细胞法等,目前大动物精原干细胞的富集常使用酶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和Percoll梯度离心法相结合。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需模拟体内生境,通常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血清、饲养层细胞和各类生长因子等,培养条件会影响精原干细胞培养的效果。小鼠精原干细胞已建立较完善的培养体系,而人和多数大动物还缺乏完善的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5.
利用透明圈法和摇瓶发酵法从对虾养殖池塘底泥中筛选出1株淀粉酶高产菌株,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的亚显微形态,生化方法测定了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菌株的16S rRNA序列,同时响应面法优化了该菌株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根据菌株的亚显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卢森坦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 lucentensis);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初始pH值8.8、盐度60‰、温度40℃。筛选到的淀粉酶高产菌株,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耐盐碱淀粉酶储备菌株。  相似文献   
26.
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类芽孢杆菌和双歧杆菌为益生菌,添加到凡纳滨对虾(平均体质量3.45g)的饲料中,饲养28d(水温25~27℃,盐度25~26,pH 7.8~8.1,溶解氧6mg/L),采用南京建成试剂盒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益生菌能够显著提高对虾血清过氧化物酶(对照组43.22U/mL,试验组76.33U/mL)、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照组60.61U/mL,试验组101.18U/mL)、一氧化氮合酶(对照组7.54U/mL,试验组12.44U/mL)、酸性磷酸酶(对照组0.0446U/mL,试验组0.0574U/mL)和碱性磷酸酶(对照组0.0183U/mL,试验组0.0236U/mL)的活性(P0.01),明显改善对虾肠道的菌群组成,从而提高对虾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定量评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GIS空间分析法与InVEST模型相结合,研究2000—202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及碳储量变化。[结果] ①研究区2000—2020年耕地转为林、草地面积分别占耕地转出量的20.75%,86.56%,区域林、草地覆盖率增加了1.76%; ②退耕还林工程显著提升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碳汇功能,碳储量由2000年的8.22×108 t增长至2020年的8.26×108 t,2010年碳储量达到峰值,为8.35×108 t; ③研究区净增加碳储量远远抵消了碳流失量,其中还林还草的碳储量贡献率最大,分别是38.82%,22.58%。[结论]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林、草地建设均可增强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生态修复工程的碳汇贡献,科学管理林、草植被,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8.
29.
挤压膨化大米辅料麦汁和啤酒的糖类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液相色谱技术对挤压膨化大米啤酒辅料对应的麦汁、啤酒的糖类组分进行了测定,表明:膨化大米辅料麦汁中麦芽糖含量明显高于未膨化大米辅料麦汁,未膨化大米辅料麦汁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芽三糖的含量均略高于膨化大米辅料麦汁,膨化和未膨化大米辅料对应的啤酒中没有检测出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只检测出微量的麦芽三糖。  相似文献   
30.
挤压膨化物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包含了物料的许多物性特征。该文利用分形几何的方法对挤压膨化大米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曲线具有分形特征,文中给出了挤压膨化大米应力-应变曲线分形维数的一种求取方法,并指出,挤压膨化大米的应力-应变曲线在低标度区和高标度区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分形维数较膨化度能够更多地揭示挤压膨化物料的特征,为挤压膨化产品的准确描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