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5篇
  16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松栎林带生物量及其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秦岭脱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林(包括0-60cm土层)营养元素总贮量达29.2500-390.1739t.hm^-2,其大小为锐齿栎林>华山松>油松林,土壤中营养现贮量占系统总量的93.10%-99.39%,植被层和凋落物层仅占0.57%-3.00%和0.10%-1.99%;3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木材蓄积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120.483t.hm^-2,129.384m^3.hm^-2和1226.9kg.hm^-2,锐齿栎林>油松林>华山松林。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1.553t.hm^-2和53.1kg.hm^-2,锐齿栎林最大,华山松林最小。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量平均值分别为17.475t.hm^-2和502.5kg.hm^-2,3林分凋落物现存量、营养元素含量及其积累量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和平均归还率分别为33.4、147.2和264.3,195.6、66.9和84.1,138.8、80.4和180.2kg.hm^-2和0.585、0454和0.318,3林分各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归还量和存留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锐齿栎林干和皮中Ca和Mg含量远远高于油松林和华山松林的,锐齿栎林多代连作势必导致营养元素的大量流失,特别是Ca和Mg,会破坏土壤原有离子动态平衡,引起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改变,林地生产潜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草)地土壤质量差异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该文沿370~470 mm的降水梯度,选取了陕西省吴起县境内的王洼子(370~395 mm)、大吉沟(440~445 mm)和白豹(460~470 mm)3个降水梯度区作为研究区,并结合土壤质量指数法,定量评价降水梯度区广泛栽植的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和草地的土壤物理结构、持水性、盐碱度、碳汇指标以及速效养分指标方面的综合得分,明确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随降水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量、植被类型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指标影响显著(P<0.05)。2)在460~470 mm降水量区,刺槐林(0.829)对土壤质量改良效果最好,其次为沙棘林(0.808),二者土壤质量均达到肥沃水平,且差异不显著,草地(0.679)土壤质量指数最低,土壤为较肥沃水平;在440~445 mm降水量区,沙棘林(0.74)对土壤改良效果最好,其次为刺槐林(0.601),二者均达到较肥沃水平,草地(0.479)土壤质量指数最低为中等水平;在370~395 mm降水量区,3种植被类型土壤质量指数由大到小表现为沙棘林(0.744)>刺槐林(0.387)>草地(0.251),沙棘林土壤质量等级为较肥沃、刺槐林和草地为贫瘠水平。3)在370~470 mm降水梯度内,3种植被类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其中沙棘林土壤质量指数变异性较低(4.1%),刺槐林(30.1%)和草地(37.2%)土壤质量变异性较高。该研究结果可为陕北黄土区370~470 mm降水梯度下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林业生态工程实施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桑树种最多的国家,现收集保存有15个种3个变种,而且培育出数百个优良品种。文中描述了28个常见的桑树种、变种或品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生长状态,重点阐述了常见栽培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在养蚕、食用、染料、药用、园林、环保等多种用途或价值;同时,从良种选育、苗木繁育、栽植建园、抚育管理等几个方面给出了繁殖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可以为推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研究理论、方法和进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为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深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地沙棘林密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吴起县北部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地林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退耕地沙棘林适宜密度及其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沙棘林分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该地区沙棘林稳定群落密度为1445株(丛)/hm^2,初植密度为2223株(丛)/hm^2。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刺槐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曹军胜  刘广全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3):118-122,136
对黄土高原常用造林树种刺槐的光响应曲线、AC I曲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刺槐树种的光饱和点为875.2μm o l.m-2.-s 1,该树种在光饱和点的光合速率为14.86μm o lCO2.m-2.-s 1,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在一定CO2范围内,其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与CO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南部沟壑区森林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黄土高原南部沟壑区人工林的森林昆虫调查表明,试区森林昆虫有111科440属625种(亚种)。鳞翅目和鞘翅目分别占总种数的40.48%和29.44%。其次为同翅目、异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其他目种类较少。古北区和古北-东洋区共有种为其区系主要组分。鞘翅目森林昆虫区系成分具有多样性和过渡性特点,昆虫区系组成、种类与数量也受试区植被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半干旱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状况,旨在为半干旱黄土区今后植被恢复重建以及植被优化配置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半干旱黄土区吴起县4个不同乡镇的乔、灌、草共16个典型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1)位于同一研究区,相同坡度、坡向、降雨条件下的荒草地、山桃、小叶杨和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且荒草地土壤水分最大,柠条林地最小;(2)不同坡位的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坡底平台土壤水分最大,中坡位原状坡最小,且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大致呈"s"型分布;(3)同一研究区内,水平阶上的乔木纯林与乔灌混交林间的土壤水分差异不显著;(4)不同坡向的小叶杨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阴坡土壤水分最大,阳坡最小。【结论】半干旱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复合区人工植被土壤水分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烘干法及WP4水势仪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复合区人工林下土壤重量含水量及水势进行测定,从土壤水分数量和能量两方面分析该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并且通过实测数据对不同树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旨在为该区今后植被建设及生态用水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各树种在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剧烈,30 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3.00%~5.00%。土壤水分受降雨量及其分配影响显著,观测期内土壤储水量盈余26.7 mm。土壤水势与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一致,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结果较好。在丰水年,降雨只对浅层土壤水分起到补给作用,深层土壤水分亏缺严重,存在土壤干层。在特殊降水年份对该区土壤水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8种落叶栎类种子形态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河南和陕西不同产地的栓皮栎、麻栎、锐齿栎、房山栎、辽东栎、蒙古栎、夏栎、沼生栎等8种落叶栎类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每粒种子的重量、种长、直径、包被长、碗疤直径和体积等形态指标,分析了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种子形态差异以及种内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8种落叶栎类种子百粒重、长度、直径、体积、包被长和碗疤直径平均值分别为(266.18±80.23)g、(20.70±1.51)mm、(14.65±2.07)mm、(2.82±0.91)cm3、(8.90±2.27)mm和(9.93±2.02)mm,不同种类、不同产地、不同个体栎类种子形态指标差异明显,指标间相关性较强;因子分析提出了落叶栎类种子3个公因子分别为:与直径相关的指标、与包被长相关的指标以及与种长相关的指标。为植物数量分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