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86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林业   1392篇
农学   912篇
基础科学   1005篇
  845篇
综合类   6483篇
农作物   842篇
水产渔业   880篇
畜牧兽医   3836篇
园艺   1315篇
植物保护   409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598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900篇
  2013年   637篇
  2012年   714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726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640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623篇
  2003年   528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463篇
  1999年   497篇
  1998年   477篇
  1997年   487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470篇
  1994年   398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300篇
  1991年   267篇
  1990年   276篇
  1989年   192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选择市场上效果较好的包衣剂以及新推出的包衣剂,探究药剂包衣对直播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咪·福美双处理可有效提高水稻出苗率、苗期根冠比及叶绿素含量,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壮秧生长整齐,最终形成大穗,在同样栽培条件下,壮秧容易获得高产,即包衣剂处理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宁乡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紧扣保障粮食安全要求,探索通过采取良田良制并举、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集成关键技术,开展“早专晚优”水稻“四高”种植模式示范,取得良好成效,为利用农业栽培技术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种粮效益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水稻病程相关蛋白质OsPR1A的表达受上游抗病基因Xa21调控,接菌后早期启动Xa21介导的OsPR1A较高水平表达对水稻抵抗白叶枯病菌至关重要。同时OsPR1A也受到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的诱导表达。对于OsPR1A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作为抗性反应发生的标志基因佐证其他基因或途径在抗性中的作用,缺乏直接的证据证实OsPR1A本身的生物学功能。【目的】通过获得OsPR1a-OX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调查其表型及农艺性状,并明确OsPR1A蛋白质表达与抗性的关系,为鉴定OsPR1A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OsPR1a-OX转化载体转入到水稻受体4021中,利用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筛选并鉴定OsPR1A超表达阳性纯合株系。在成熟期,调查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及农艺性状(株高、穗长、分蘖数、结实率和籽粒大小等)。在31℃条件下,将生长2周的水稻幼苗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并在接菌0、2、4、6、8、10和12 d时测量病斑长度。在接菌0、4和6 d时,收集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水稻叶片,提取蛋白质,利用WB技术检测OsPR1A的表达特征。【结果】构建了OsPR1a-OX转化载体,并转入到受体4021中,筛选并鉴定到2个OsPR1A超表达转基因纯合株系(#704和#709)。调查了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在成熟期的表型及农艺性状,与对照4021相比,#704和#709的株高较矮、穗长较短、分蘖数减少、结实率降低,但籽粒稍大,可能与结实率低有关。在31℃条件下,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病斑长度与对照4021相比明显缩短,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菌0、4和6 d的材料中,超表达转基因植株#704和#709中OsPR1A始终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丰度,从而提高了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结论】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超表达OsPR1A影响到水稻的正常发育过程;超表达OsPR1A后增强了Xa21介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农业发展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比较大,由此可见,对气象灾害预警的研究与应用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现状以及完善预警机制所采取的主要策略,既可以保证更有效地预防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气象灾害,又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业生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是黄芪道地产区,栽培历史悠久,种植优势突出,知名度高。近几年,由于野生黄芪资源遭到掠夺式采挖,栽培黄芪成为商品芪的主要来源。但黄芪种质资源研究开发、加工利用不足,栽培种质混乱混杂,人工选育工作滞后,无优良品种品系,种质资源已成为制约黄芪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本综述阐述了中国黄芪种质资源分布、黄芪品种资源研究与应用,简要分析了内蒙古黄芪产业优势和前景。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内蒙古黄芪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黄芪基础研究不足,新品种缺失;种子种苗培育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不高;种植技术落后,水平参差不齐;种植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深加工层次低,转化增值能力弱。最后从种质资源培育、种子种苗繁育和规范化生产等方面,提出了黄芪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内蒙古作为传统道地产区做大做强黄芪产业。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青紫蓝色獭兔与皱襞型獭兔不同交配组合的生产性能,试验随机选取6,7月龄健康皱襞型獭兔和青紫蓝色獭兔各40只(30只母兔和10只公兔)进行不同交配组合试验,分别为青紫蓝色纯繁组、白色皱襞纯繁组、正交组和反交组,测定母兔繁殖性能和后代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被毛品质。结果表明:正交组与反交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初生窝重、产活仔数、泌乳力、断奶成活率、仔兔断奶窝重、屠宰率、皮张面积、被毛密度、被毛细度及粗毛率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青紫蓝色纯繁组和白色皱襞纯繁组初生窝重和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产活仔数、泌乳力、断奶成活率、仔兔断奶窝重、幼兔料重比、皮张面积、被毛细度及粗毛率各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被毛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正交组(青紫蓝♂×皱襞♀)的繁殖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略好于反交组(皱襞♂×青紫蓝♀)。  相似文献   
7.
8.
正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长久以来秸秆资源一直作为我国农村居民主要生产生活燃料,牲畜饲料或有机肥料,少部分作为工业原料和菌类基料等其它用途。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农业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加上秸秆回收利用成本偏高,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偏低,各地区出现了季节性和结构性的秸秆过剩问题,由此引发的粮食主产区违规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了农业生产资源,威胁交通运输安全,对生态环境污染也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再生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鸡细管精液冷冻质量,采用2%、4%、6%、8%、11%的甘油浓度,离液氮面9种熏蒸高度,两步冷冻法,5℃水浴解冻3min,离心去甘油等,通过活力与人工输精检测冷冻效果。结果表明:(1)以甘油浓度为主效应,8%~11%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11%组效果最优;以冷冻速率作为主效应,6~8高度处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第6高度处效果最优;甘油浓度-冷冻速率交互作用下"浓度"、"速率"、"浓度-速率"对活力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去除甘油前与去除后的精子活力成正相关,去甘油导致活力下降程度达50%左右;(2)以受精率为指标,6%甘油浓度组的最高(77.63%),与4%、8%组差异不显著(P0.05);11%组显著低于4%、6%、8%组(P0.05);(3)采用2%甘油浓度组的黑丝羽乌骨鸡冻精,对白莱航鸡和伊萨鸡母鸡进行人工输精,孵化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白莱航鸡略高于伊萨鸡。研究结果提示,采用6%甘油浓度,冷冻装置的第6高度处对鸡精液进行冷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和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固碳能力,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地区选择24年生的林分,测定水曲柳和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水曲柳和落叶松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246.15 t C/hm2)大于落叶松纯林(232.01 t C/hm2)和水曲柳纯林(211.86 t C/hm2),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在三种人工林中,土壤层和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71.6%~80.1%和17.3%~24.5%,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混交林土壤层碳储量大于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混交林乔木层碳储量与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相比均表现增加,且与水曲柳纯林差异显著(P 0.05)。混交林和落叶松纯林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明显高于水曲柳纯林(P 0.05),而水曲柳纯林林下植被层的碳储量显著高于混交林和落叶松纯林(P 0.05)。结果表明,水曲柳和落叶松混交林与纯林相比能增加生态系统碳固定,适合于营造碳汇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