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1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71.
三叶草黄脉病毒(Clover yellow vein virus,ClYVV)是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重要成员。核内涵体a蛋白酶(Nuclear Inclusion a Protease,NIa-Pro)是一种由Potyvirus病毒编码的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的蛋白,在病毒与寄主互作过程中参与多聚蛋白切割等多种功能的行使。选择2018年在江苏发现的ClYVV蚕豆分离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NIa-Pro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其全长729 bp,编码1个24.3 kD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亚细胞定位特征,构建了融合YFP荧光标签的重组表达载体YFP-NIa-Pro,利用农杆菌浸润法接种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浸润处理后本氏烟叶片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核都有较强的荧光信号。取浸润区样品通过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YFP-NIa-Pro在本氏烟叶片中正常表达。这些结果初步表明ClYVV编码的NIa-Pro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72.
为了建立快速、准确检测土壤中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方法,本试验将提取自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菌株V991的DNA稀释成不同浓度,同时提取在灭菌土中接入不同数量的V991孢子后制成的人工病土中的DNA,并采用五点取样法提取自然土样中的DNA,选用落叶型黄萎病菌的特异性巢式PCR引物,对上述DNA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采用巢式...  相似文献   
73.
采用人工病圃、重病田、苗期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转双价(Glu+ Chi)基因棉花株系中棉所24进行抗病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与受体中棉所24相比,不仅对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显著增强,而且对苗病、叶斑病和铃病的抗性也有所增强,对早衰的抗性影响不大.同时对棉花生育期、结铃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对比,转基因株系与受体中棉所24相比,出苗率降低,生育期推迟.  相似文献   
74.
对2008年至2009年采自江苏省大丰市植棉区的22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方面的研究.依据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时形成微菌核的数量,将菌株分为3种培养类型,其中菌核型占86.4%,菌丝型占9.1%,中间型占4.5%.采用已报道的落叶型与非落叶型的特异性引物对上述菌株进行致病类型的检测发现,落叶型菌株占81.8%,非落叶型菌株仅占18.2%.苗期致病力测定表明大丰市植棉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甚至在同一田块所分离的菌株也存在致病力的差异分化.  相似文献   
75.
周益军 《农家致富》2005,(21):37-37
现任江苏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病害室主任。主要从事禾谷类作物病毒病、水稻稻瘟病的病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病原对象有:水稻稻瘟梭条花叶病、从矮病、黄矮病,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和其他病毒病,大豆花叶病,油菜菌核病,病毒病以及蔬菜病毒病等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76.
应用RT—PCR、斑点杂交法和SDS—PAGE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RT-PCR技术、PCR标记的探针点杂交和SDS-PAGE检测了生产上严重危害玉米和水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由RT-PCR扩增的RBSDV第7片段第921-1411碱基作探针,用PCR法DIG标记后点杂交,可以从100ng玉米病叶中检测到RBSDV,灵敏度是RT-PCR的1/10;10%SDS-PAGE只能检测到从1g玉米病叶中提取的病毒dsRNA,但对江苏玉米田间分离的不同的RBSDV样品电泳发现,该病毒基因组dsRNA有差异,表明该技术是研究RBSDV基因组多样性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小麦梭条花叶病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各省几乎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78.
以3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污染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对被污染土壤中铅(Pb)的吸收特性及Pb在不同器官的积累.结果表明:在低Pb污染处理(土壤中Pb浓度为149.1 mg/kg)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不同器官中Pb的积累量有明显差异,稻谷和精米中均以常规籼稻的积累量最多,常规粳稻积累量最少,杂交稻介于两者之间.低Pb污染和对照条件下,土壤中的Pb较多地在茎叶中积累,而由茎叶向稻谷或精米中运输的比例很低.土壤受低浓度Pb污染时,水稻籽粒中Pb的积累量并未显著高于对照.筛选结果显示,南粳41、南粳40精米中Pb含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华粳3号等5个品种达到无公害大米标准.  相似文献   
79.
1999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 1999年分离自江苏五大稻区代表地通州、高邮、赣榆、宜兴、吴江的 98个稻瘟菌标样进行了DNA指纹图谱分析 ,结果表明 :江苏田间自然发生的稻瘟菌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在 5 5 %的相似性水平上可以将参试菌株划分为 7个遗传系谱 ,各地区所含遗传系谱的数量和谱系分布均不相同 ,其中赣榆地区稻瘟菌遗传多样性较为复杂 ,而宜兴地区最为简单 ,仅含 2个系谱 ;采自不同地区或相邻地区不同田块同一水稻品种上的稻瘟菌同样存在遗传背景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0.
南京小麦梭条花叶病毒RT—PCR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自江苏省南京市郊区的小麦病毒病样品提纯后 ,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结果表明 ,病毒外壳蛋白 (CP)为单一组分 ,相对分子质量为 36 5× 10 3 。经 1 2g·dL-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病毒核酸有两个组分 ,即RNA1和RNA2。根据AnbeSohn发表的小麦梭条花叶病毒RNA 13′端部分核苷梭序列 ,设计一对引物 ,以提纯样品的RNA1为模板 ,经RT PCR扩增出包含CP基因在内的 1 7kb的特异性目的片段 ,据此鉴定所采集的毒原为小麦梭条花叶病毒 (WSS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