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1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01.
为了确诊在江苏小麦上新发生的一种病毒病害,采用ELISA、RT-PCR和序列测定等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精确鉴定,并对此病的田间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沿叶脉产生断续或连续的褪绿或黄化条纹,后期心叶枯死或产生枯孕穗,症状于日最低气温高于15℃连续7 d后开始表现.病株主要出现在稻套麦田中,病害轻重与麦田中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大小密切相关,病田发病率最高可达70.0%以上.经Dot-ELISA检测,病叶与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以已发表的RSV日本T分离物的相应基因片段序列设计的引物可在症状明显的小麦叶片中扩增出预期目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小麦来源江苏盐都分离物的CP和NS3基因与水稻来源的RSV江苏洪泽分离物和日本T分离物对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5%以上,与同一地区灰飞虱来源的RSV分离物对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7%以上.根据以上结果确认该病病原为水稻条纹病毒,初步命名为小麦条纹病毒病.  相似文献   
10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近年来中国华东地区严重发生的水稻病害之一,它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控制该病害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1]。20世纪60~70年代,水稻条纹叶枯病也曾在日本爆发流行,该国研究者选育的抗条纹叶枯病品种对该病害的控制起到了较好  相似文献   
103.
玉米粗缩病灰飞虱传毒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麦夸特法(Marquardt)拟合了多种假定模型的参数,获得了玉米粗缩病灰飞虱接虫传毒模型:P=C1/1 C2exp(-(C3T C4N))=85.723/1 10.391exp(-(1.3582T 0.1889N))其中P、T、N分别表示接虫传毒后玉米成株期的发病率,接毒时间(h)和接虫数量(头/株)。F回归^**=17.0235,R=0.8726。模型表明在玉米上灰飞虱传播RBSDV的有效性较高,短时间内以有效虫量接毒即可获得较高的发病率,随着时间的延长或接虫量的增加,病株率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小;模型揭示,对玉米粗缩病采用治虫控病措施时,在短时间内迅速杀灭毒灰飞虱个体。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对建模过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4.
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流行因素及危害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梭条花叶病在我省始见于70年代中期,1980年后,扩展蔓延极为迅速,危害日趋严重,成为我省小麦主要病害之一。研究证明,该病病原为一种线状病毒,土壤里残留麦根中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是传病介体,秋播后带毒菌的游动孢子侵入麦根感染麦苗,翌年2~3月为发病盛期,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症状逐渐隐潜。为探明该病害在我省的危害情况,我们在结合病原、传播途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研究的同时,对流行因素和产量损失分别进行了调查和测定。  相似文献   
105.
灰飞虱传递水稻条纹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灰飞虱(Laodelplar striatellus Fallén)传播的水稻条纹病毒草(Rice strpip tenuivirus,简称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生产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病毒病,该病最早于20世纪初在日本被发现[1].  相似文献   
106.
为分析灰飞虱mucin基因在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侵染过程中的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RSV 胁迫条件下灰飞虱mucin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饲喂RSV病叶1天和2天时灰飞虱mucin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在3天和7天时灰飞虱mucin基因的表达量增加了3.60倍和1.97倍。饲喂健康水稻叶片1、2、3和7天后,灰飞虱mucin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饲喂前的1.07、1.12、0.78和0.34倍,而饲喂病叶1、2、3和7天后,mucin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饲喂前的1.15、1.19、3.19和1.01倍。结果表明,病毒胁迫使灰飞虱体内mucin基因的表达量增加,暗示mucin基因在RSV与灰飞虱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采用自然病圃接种法,对参加2003~2005年江苏省淮南、淮北区小麦新品种试验的140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梭条花叶病抗性鉴定,表现高抗的材料有20份,表现中抗的材料有32份,表现中感的材料41份,其余47份材料均表现为高感,表明近3年参加淮南、淮北区试验的大部分小麦品种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较差。从不同年度看,近3年育成的抗小麦梭条花叶病品种的比率呈下降趋势。从不同试验区看,淮南区小麦品种中、高感材料的比率明显高于淮北区。  相似文献   
108.
通过调整玉米播期控制粗缩病的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病毒侵染时玉米植株的生育期关系密切。研究表明 ,普通玉米品种 6叶龄以下为敏感生育期 ,6叶龄以上为非敏感生育期。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杂交玉米适播期较长 ,如能根据传毒昆媒灰飞虱的消长、传毒规律 ,合理确定玉米播种期 ,使玉米敏感生育期最大限度地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 ,即可避免或大幅度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江苏盐城地区春玉米在 4月上中旬、夏玉米在 6月中旬播种 ,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轻。因此 ,上述时间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安全播种期  相似文献   
109.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危害我省小麦的一种新病害。病原为一种线状粒体的病毒,是由土壤中的禾谷多粘菌传播的。此病害对温度较为敏感,属低温型病害,一般于冬前感染,翌年2~3月间盛发。被侵染的麦苗最初出现褪绿条纹,继而发展为条斑,有的似梭状,后变黄以至枯死。罹病株由于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穗型变小,粒重减轻,造成严重减产。据报道,该病害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东南和美国东北部,法国可能亦有发生。我国江苏、四川、浙江等省已有发现。我省苏南部分县、苏北沿江及里下河地区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逐年扩大蔓延危害,已发展成为我省小麦生产的一个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0.
江苏水稻条纹病毒致病型及其应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4个粳稻品种对来自江苏盐都、靖江、洪泽、海安、姜堰等地的14个水稻条纹病毒(RSV)分离物进行致病力测定,根据各分离物在24个品种上的平均发病率,将参试分离物划分为强、次强、中、次弱、弱5个致病类型,各致病型在田间呈随机分布状态,其中中和次弱型占78.57%。依据24个粳稻品种在14个分离物上的平均发病率可将其划分为免疫、抗、中抗、中感、感、高感6个抗感类型,其中中感和感病类型占70.83%。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抗病品种在各分离物上的表现并不一致,由此暗示各地在应用抗病品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应根据当地RSV致病性的差异,针对性地选用抗病品种,并及时做好治虫控病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