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99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725篇
林业   1810篇
农学   838篇
基础科学   1252篇
  1150篇
综合类   7216篇
农作物   978篇
水产渔业   892篇
畜牧兽医   3795篇
园艺   1422篇
植物保护   592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617篇
  2018年   623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998篇
  2013年   735篇
  2012年   857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807篇
  2009年   852篇
  2008年   731篇
  2007年   787篇
  2006年   757篇
  2005年   623篇
  2004年   606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555篇
  1999年   475篇
  1998年   467篇
  1997年   501篇
  1996年   453篇
  1995年   446篇
  1994年   418篇
  1993年   447篇
  1992年   381篇
  1991年   322篇
  1990年   319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65篇
  1982年   82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2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以静水式试验法研究了二氧化氯对锦鲤的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在24℃ ̄26.5℃的水体中,其半致死浓度均为2.43mg/L,其安全浓度为0.73mg/L。随后提出了该药物用于鱼病防治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82.
药物防治墨吉对虾育苗期疾病提高成活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工厂化育苗的普及推广,使我国对虾人工育苗的产量逐年显著增加。北方沿海不但满足人工养殖刘虾所需的种苗,而且还有不少虾苗用在人工放流增殖方面;而南方几省(区)虾苗供应仍较紧张,单位水体出苗量也比北方少得多,育苗效果不甚稳定。  相似文献   
983.
豆饼以0、15%、35%、55%比例替换饵料中的鱼粉,添加55%豆饼组同时另加0.5%的蛋氨酸(Met),配制成5种近似等能等氮试验饵料。饲养平均体重约40g的西伯利亚幼鲟50d。试验结果表明,15%的豆饼添加水平不影响幼鲟生长,其它添加组幼鲟增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饲料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补充蛋氨酸对提高豆饼饵料营养价值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4.
1 简介 通常人们认为,一日多次投饵,并按不同比例分配日投饵量可以提高对虾的生长率,减轻水质恶化。因此,养虾者多采用一日多次投饵,一天投饵3次或更多次。然而很少有人进行试验证实这种投饵方式在对虾养殖中的优越性。 该研究的目的是测定日投饵次数和每次投饵量对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以及在静水养殖池中溶解总无机氮(TIN)和总活性磷(TRP)的积累。 2 材料与方法 2.1试验1:24h投饵期 将初始体重185.0±12.0mg的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以0.5尾对虾/L放养在容积20L的玻璃纤维水池(表面积放养密度为150尾对虾/m2),给池水充…  相似文献   
985.
通过调查我县当地环境气候、冷水资源情况和历经冷水性虹鳟鱼类养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养殖生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86.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渔业的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这已成为新时期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我省渔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要使我省渔业尽快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快我省渔业的产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987.
采用一种新型的引物设计方法——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ual-priming oligonucleotide,DPO),以霍乱弧菌mdh基因为靶序列,建立了霍乱弧菌DPO-PCR特异性检测方法,分析了DPO引物退火温度不敏感性、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并对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应用。灵敏度结果显示,DPO-PCR方法对霍乱弧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7×10^2 CFU/mL。退火温度不敏感性试验中,与常规PCR引物相比,DPO引物在45~65℃退火温度均能够高效扩增出靶基因片段。特异性结果显示,DPO-PCR方法的特异性比常规PCR方法强,不产生任何非特异性扩增。利用建立的霍乱弧菌DPO-PCR检测方法对采集的550份样本进行检测,检出43份霍乱弧菌阳性样本,经行业标准法(SN/T2425-2010)复检,检测结果相同,表明所建立的DPO-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为霍乱弧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88.
以大花飞燕草为原料提取色素,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大花飞燕草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9.5min,提取温度48℃,料液比1:49g/mL,乙醇浓度为95%,稳定性试验表明,大花飞燕草色素在pH值为3-6的范围内较为稳定,温度超过70℃稳定性较差,光照会使色素稳定性明显下降。Fe^3+使色素稳定性明显下降,K^+、Na^+、Mg^2+、Zn^2+对其基本无影响,NaCl、蔗糖、山梨酸钾、苯甲酸、柠檬酸、VC、Cu^2+和Al^3+对其具有护色作用。  相似文献   
989.
为了解山西地区猪瘟病毒(CSF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RT-PCR方法,2013年从山西部分地区分离出5株CSFV流行毒株,并进行了E2全基因扩增、克隆与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所测定的5株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5株CSFV流行毒株之间E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所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1.4%~100%和87.9%~100%,与CSFV石门毒株(Shimen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2.9%~94.8%和89.0%~94.9%,与CSFV兔化弱毒株(HCLV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6%~99.6%和87.9%~99.5%,与17株来自各国不同地区的CSFV参考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5%~99.6%和86.3%~99.7%。经系统发育关系分析,4株属于基因2群,且705、713、725、729、734和738位氨基酸发生置换,另外1株属于基因1群。本研究揭示了山西猪瘟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多样性现状。  相似文献   
990.
目的:研究当归与种植土壤中无机元素及其指标性成分间的相关性,为当归微量无机施肥和种植土地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0份不同样地当归药材样本及相应土壤样本,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含量,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汞、砷含量,采用原子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含量,其余元素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应用HPLC法测定藁本内酯、阿魏酸含量,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当归药材中砷(As)元素与其藁苯内酯、阿魏酸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3、0.246;当归药材中Cu、K、Mn、Pb与土壤中Cu、K、Mn、Pb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6、0.812、-0.720、0.735,表明当归中Cu、K、Pb的含量随栽培土壤中含量的增高而增高,Mn在土壤中不易被当归吸收。结论:当归对Pb、Cu元素可过度吸收,应选择Pb、Cu含量较低的土地栽培当归,否则富含这两种金属的土地可导致生产药材中这两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药材因与土壤中Mn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对于当归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Mn,应采用叶面施肥,不宜在根部施用;砷元素与提高当归品质的相关性需田间施肥实验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