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吴宪 《南方农机》2019,(12):195-196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及营养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全面检测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快速的检测技术,在食品领域被广泛应用,提高了食品检测的效率,在实际的食品安全和营养指标检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食品安全营养问题和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及营养指标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2.
1前言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消化系传染病.本病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国外传入,此后相继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嫩江地区养猪中发生流行.当时曾将大约同一时期传入的猪传染性水疱病(猪水疱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并称为"新三病",与"老三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相提并论,并逐步被纳入防治日程.  相似文献   
23.
水稻白叶枯病最近几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呈现突发和爆发态势。明确当地病原菌毒性和品种抗病情况,是防治白叶枯病的有效措施。选择东北稻区2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进行了IS-PCR扩增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在0.83遗传距离水平,23个菌株可划分为5个簇。利用分离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与粳稻品种接种互作,"通禾855"等部分品种表现较强抗谱。用9个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标准菌株对15份北方粳稻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结果显示除品种"通系929"表现中抗外,其他品种的抗性综合表现感病。研究结果表明:北方水稻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较复杂,筛选、引进广谱抗水稻白叶枯病种质资源材料非常必要,而且,利用当地菌株筛选抗源材料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24.
本院门诊中,曾遇有三个规模化养猪场内生猪突发了群体性病例,病情颇急。在接受求助后经过深入现场调查,症状观察,类症鉴别,分别诊断为仔猪蛔虫病、仔猪球虫病、猪疥螨病。在采取紧急措施后,猪群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25.
33%安达星水分散粒剂与其他除草剂综合使用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当封闭性除草剂与安达星先后施用时,对杂草的株数防效在施药后15 d,30 d和45 d均高于85.7%,鲜重防效高于83.2%;当安达星与香附净或灵斯科混合使用时,药后15 d和30 d对杂草的株数防效不及前者,但好于安达星和灵斯科单用。药后45 d时,安达星与香附净或灵斯科混合用药对杂草的防效与安达星和封闭性除草剂2次用药防效相当,好于安达星、灵斯科单用,与稻杰单用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26.
27.
吴宪  李洪鑫  卢宗志 《玉米科学》2020,28(4):105-108
通过检测不同温度以及低温伴随降雨条件下玉米苗期各部位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情况,探究GSTs活性与玉米苗期药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期玉米根、茎、叶部位GSTs活性存在明显差异,根部GSTs活性最高,茎部次之,叶部最低。低温会抑制玉米苗期根、茎、叶部位GSTs的活性。在低温伴随降水环境下,苗期玉米GSTs活性会进一步下降,降水72 h后,玉米各部位的GSTs活性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28.
<正>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2 PCV-2)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PCV-2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成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种最小的、无囊膜的、单股环状DNA病毒。圆环病毒病是危害当今世界养猪生产的重要免疫抑制疾病,主要引起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仔猪先天性震颤(CT)、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母猪繁殖障碍等症状。  相似文献   
29.
气相色谱法测定醚菌酯在黄瓜 和土壤中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杀菌剂醚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其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 样品经丙酮超声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和弗罗里硅土净化后,通过GC-NPD 检测。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9×10-12 g,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5和0.010 mg/kg, 添加回收率为89.4%~104.3%, 变异系数为4.6%~7.0%。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施药浓度为推荐剂量的两倍时(有效成分300 g/ hm2),醚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4和10.3 d。在有效成分为150和300 g/hm2的剂量条件下,施药3~4次,施药后第 5 d黄瓜中醚菌酯残留量低于欧盟规定的MRL值(0.05 mg/kg)。  相似文献   
30.
笔者用分离得到的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制成灭活疫苗免疫产蛋鸡,定期检测蛋鸡血清和卵黄的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免疫蛋鸡血清中和卵黄中抗体的消长规律相似,同一时期的血清抗体比卵黄抗体较高。同时比较3种不同佐剂疫苗产生的效果,结果表明,氟氏佐剂和氢氧化铝佐剂疫苗产生的抗体效价较白油佐剂疫苗产生的抗体效价高,但氟氏佐剂疫苗和白油佐剂疫苗较氢氧化铝佐剂疫苗抗体持续时间长。综合比较,氟氏佐剂较其他2种佐剂产生的抗体效价高、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