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8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10篇
  36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鄂西南山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鄂西南山区玉米育种的历史,介绍了玉米育种的现状,结合鄂西南山区特点,提出了玉米育种的目标,以供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2.
某原油管道在运行期间发生了螺旋焊缝开裂事故,通过对管道开裂处进行宏观检查、断口微观形貌分析、能谱分析、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试和材料性能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焊缝中存在焊接缺陷,使得管道的承载能力降低,在积水的作用下发生了螺旋焊缝开裂。  相似文献   
153.
大豆MYB转录因子基因GmMYBJ6和GmMYBJ7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YB转录因子以保守的DNA结合域为共同特征, 是植物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 广泛参与植物代谢调控。本文根据植物中MYB转录因子的DNA保守结构域, 通过RT-PCR和RACE的方法从大豆品种吉林3号的叶片中分离得到了2个MYB基因GmMYBJ6和GmMYBJ7, 并对其结构特征和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鉴定。基因组DNA序列分析表明, 两个基因都含有两个内含子; 酵母系统检测表明, 两个基因均具有转录激活活性; β-半乳糖甘酶活性分析表明, 内含子的存在使两个基因的转录激活活性明显降低;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 GmMYBJ6在大豆中的表达受ABA、GA3和NAA的诱导, 而GmMYBJ7的表达则受ABA和NAA的诱导; 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 两个基因在大豆的根、茎、叶、花和未成熟种子中均有表达。GmMYBJ6和GmMYBJ7为典型的R2R3-MYB转录因子新基因; 他们在大豆中的表达可能与ABA和NAA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4.
烟草绒毡层特异启动子pTA29在棉花中的表达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梦回  董静  李先碧  侯磊  罗明  李德谋  裴炎  肖月华 《作物学报》2008,34(12):2092-2098
烟草绒毡层特异启动子pTA29 (TA29 promoter)已用于多种植物雄性不育和花粉发育的研究。作为外源特异表达启动子pTA29在棉花中的表达特性尚不清楚,为了研究该启动子在棉花中的表达特异性,本文构建了pTA29:gus融合基因,并将其转入棉花。研究发现在GUS染液中添加10%的乙醇可以抑制棉花花药内源GUS活性。用改良的GUS染液进行组织化学染色表明,pTA29:gus转化植株的GUS活性主要存在于花药中,并在花蕾长为6 mm和15 mm的花药中有2个活性高峰,而在根、茎、胚珠、花瓣、苞叶中未被检测到。与烟草不同,在pTA29:gus棉花转化植株的叶片表皮毛和花粉中也能检测到GUS活性。定量RT-PCR分析表明转化子中gus基因的转录水平与GUS活性一致。上述结果表明,烟草绒毡层特异启动子pTA29可以控制下游基因在棉花花药中优势表达;在利用该启动子进行棉花基因功能以及雄性不育研究时,应注意该启动子在棉花中的表达范围和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5.
通过模拟降雨方法,对自然条件下不同堆放时间的猪粪进行降雨冲刷试验,同时对比分析了秸秆、土壤、裸露3种覆盖条件下,降雨对自然堆放条件下猪粪中不同氮形态径流流失的影响及其面源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猪粪的氮素流失与降雨量密切相关,不同堆放时间猪粪径流中的总氮、氨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新鲜猪粪堆放7 d和堆放30 d的猪粪径流中氮素浓度和流失强度均较高,腐熟猪粪(堆放90 d)和堆放60 d的猪粪相比,其氮素更易通过径流流失;猪粪中氮主要是以氨态氮的形式流失,氨态氮和硝态氮平均流失强度分别为78.1 g/t和54.9 g/t;覆盖处理能显著降低猪粪氮素的流失强度,且土壤覆盖处理优于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15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丹江口库区玉米和水稻的氮合理用量。结果表明,在施用90kg/hm2P2O5和135.0kg/hm2K2O基础上,玉米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76.4kg/hm2和236.2kg/hm2;在施用90.0kg/hm2P2O5、75.0kg/hm2K2O和3.0kg/hm2大粒锌基础上,水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13.8kg/hm2和189.6kg/hm2;当玉米施氮量为225.0kg/hm2时,比不施氮增产35.8%,氮肥产投比、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90、11.4kg/kg和29.9%,玉米氮吸收总量为174.9kg/hm2,养分吸收量之比为N∶P2O5∶K2O=1.00∶0.51∶1.01;当水稻施氮量为180.0kg/hm2时,比不施氮增产28.5%,氮肥产投比、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5.67、12.1kg/kg和39.1%,水稻氮吸收总量为156.1kg/hm2,养分吸收量之比为N∶P2O5∶K2O=1.00∶0.34∶1.20。  相似文献   
157.
限饲对合浦鹅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8只1日龄合浦鹅预饲28d后随机分为2组,采用相同日粮,对照组自由采食、试验组的投料量为对照组前一天采食量的85.0%,在42d的饲养期间分别测定合浦鹅日增重、料重比和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等指标,探讨限饲方式对合浦鹅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鹅的实际饲料采食量为对照组的80.5%,其日均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料重比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鹅的粗脂肪(6周龄)和干物质表观消化代谢率(9周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者的其他养分表观消化代谢率在两次消化代谢试验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试鹅宰前活重虽高于试验组(P〈0.05),但其屠宰率和半净膛率与试验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鹅的尿素氮、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稍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则稍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当合浦鹅限食量达到19.5%时,其日粮养分消化率虽无明显提高,但饲料转化效率较高,说明适当限饲不仅能改善鹅胴体和肌肉品质,而且有可能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饲料和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8.
本文介绍了节本增效的旱地麦田麦/玉/苕、麦/豆/苕和麦//胡/玉/苕等三种多熟制间套作种植模式系列,以及旱地优质小麦间套作种植的一些配套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9.
玉米密码子用法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生物中普遍存在密码子使用偏性,这对外源基因的表达强度有着较大影响。本研究运用Codon W软件和CUSP程序对玉米基因组中的740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计算了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使用频率,并将其与人、酵母、大肠杆菌、果蝇等不同种类的模式生物及与拟南芥、烟草、水稻、小麦等双、单子叶植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玉米密码子偏爱性与模式生物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与拟南芥、烟草双子叶植物的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异较大,与水稻、小麦单子叶植物的密码子偏爱性一致。分析结果对玉米基因的转化及高效表达系统的选择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0.
竹质双拼梁构件研发及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轻质高强的竹质双拼梁结构构件为研究主线,以整张化的竹束单板增强人工林木材为突破点,开发新型竹束单板层积复合材料(BLVL)及双拼梁构件并将其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文中从BLVL材料的层积结构优化与开发、物理力学性能表征到竹质双拼梁构件的结构设计与承载力计算、加工组装工艺和不同类型双拼梁的抗弯特性研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竹质双拼梁在材料和结构上的特点及优势;在此基础上,以模块化连接组装技术制造的竹质生态停车棚为典型案例,论述了竹质双拼梁构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多场景应用情况;最后,针对研发与推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指出竹质双拼梁构件及其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