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8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1.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原桃胶中的左旋肉碱进行定量分析。以左旋肉碱的含量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提取剂的提取效率,优化左旋肉碱的液质联用分析条件。结果表明,1 g原桃胶经80%甲醇于60℃、300 W超声提取1 h处理的左旋肉碱得率最高;左旋肉碱在相应含量范围内的线性良好,r~2=0.995;左旋肉碱加标量为140~560μg/kg时,回收率为89.7%~109.9%,相对标准偏差为1.4%~4.5%,方法定量限为15.1 pg。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6批桃胶样品中的左旋肉碱,结果显示,得率为160~330μg/kg。综上可得,该方法可准确快速地对桃胶中的左旋肉碱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浸种后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及使用剂量。以‘南粳9108’为供试水稻品种,将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0.02%二氢卟吩铁SP浸种处理,以0.0016%28-表高芸苔素内酯AS和0.136%赤·吲乙·芸苔SP为对照药剂,清水浸种为空白。分别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调查其生长状况,并在收获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0.02%二氢卟吩铁浸种不影响水稻发芽,但浓度升高会降低水稻出苗率;0.02%二氢卟吩铁浸种可提高水稻秧苗鲜重、根数及水稻分蘖率;0.02%二氢卟吩铁稀释15000~10000倍浸种能增加水稻穗长、实粒数,提高水稻产量。因此,采用0.02%二氢卟吩铁15000~10000倍液浸种,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水稻生产中可扩大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室内测定了6种生物源杀虫剂对小菜蛾卵、初孵幼虫和2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6种生物源杀虫剂对小菜蛾不同虫态的活性差异较大,阿维菌素、菜喜对幼虫活性较高,但无杀卵作用;烟碱则具有明显的杀卵及抑制卵孵化作用,卵孵化率低于5%。对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生产上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科研单位和科研团队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文章简要回顾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获科学基金资助总体情况,分析了其保持增长态势的客观因素,总结了加强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组织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指出作为一家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省级农业科研单位,江苏农业科学院之所以能够保持获科学基金资助的良好势头,主要得益于科学基金的品牌效应和国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以及江苏农业科学院院所领导重视、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及配套考核激励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小松菜对土壤中不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吸收转运差异,采用小松菜(Brassica rapa var.perviridis)与噻虫嗪、噻虫胺、噻虫啉、啶虫脒等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利用灌根法对土壤进行施药,采集不同暴露时间的土壤、蔬菜根、茎叶,利用Qu Ch 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ion,简称HPLC-DAD)对4种农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松菜可以从土壤中吸收4种新烟碱类农药并向茎叶中转移,但不同农药的吸收转运差别较大。通过分析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简称RCF)和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简称TF)表明,噻虫嗪最易在根中富集,不易向茎叶中转移;啶虫脒最易向茎叶中转移而不易在小松菜根部富集。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草甘膦对河口及滩涂水域生物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染毒法,研究了草甘膦铵盐对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3种滩涂动物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丙二醛 (MDA) 及大弹涂鱼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浓度 (63.5 mg/L) 草甘膦短时间 (2 d) 染毒后,可口革囊星虫肠组织的SOD、CAT活性值及MDA含量分别为231.54、1.719 U/mg pro. 和0.60 nmol/mg pro.,3种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值 (204.88、1.521 U/mg pro. 和0.54 nmol/mg pro.),且随着药剂处理浓度增加,SOD、CAT活性及MDA含量均升高;但当染毒时间延长至8 d时,可口革囊星虫肠组织的SOD、CAT活性值及MDA含量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55.67、1.403 U/mg pro. 和0.53 nmol/mg pro.,显著低于对照,且随药剂处理浓度进一步增加,酶活性及MDA含量值降低更显著。草甘膦对缢蛏内脏团及大弹涂鱼肝脏S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表现出类似规律。此外,经低浓度 (53.5 mg/L) 草甘膦染毒8 d后,大弹涂鱼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分别为17.00‰ 和21.33‰,均极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值 (13.67‰ 和13.33‰),且随着草甘膦浓度增大,其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均显著升高,表明大弹涂鱼对草甘膦有较高的敏感性。所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草甘膦对河口及滩涂水域生物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二嗪农对锦鲫的急性毒性,并以AChE活性为毒性指标,研究了亚致死作用剂量(96h-LC50的1/5、1/10、1/20、1/40)下持续暴露30 d和在清水中恢复30 d时二嗪农对锦鲫的慢性毒性效应,以及锦鲫不同组织对二嗪农的富集作用,为评价二嗪农环境生态风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二嗪农对锦鲫的96h-LC50为11.04 mg/L,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最高抑制率可达91%;酶活恢复过程缓慢,最高恢复率仅为21.6%;组织中的富集量大小依次为肝>肉,恢复30d后各组织仍有二嗪农残留且富集大小顺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8.
毒死蜱对锦鲫性腺的影响及其在鱼组织中的富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半静态法,在测定毒死蜱对锦鲫急性毒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亚致死剂量(96 h-LC50的1/5、1/10、1/20、1/40)作用30 d,毒死蜱对锦鲫(Carassius auratus)的性腺指数(GSI)的影响,并考察了毒死蜱暴露过程和清水恢复过程中锦鲫不同组织对毒死蜱的富集作用,为评价毒死蜱环境生态风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毒死蜱对锦鲫的96 h-LC50为1.400 mg/L,0.280 mg/L的毒死蜱能够显著抑制雄性锦鲫性腺的发育,毒死蜱在其肌肉和肝脏中的富集量在处理后20 d左右达到累积和释放的动态平衡,组织中的富集量为肝脏>肌肉,清水恢复30 d各组织富集量顺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氟啶胺胁迫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氟啶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氟啶胺浓度越大,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越显著.不同浓度氟啶胺胁迫下土壤过氧化氢酶酶促反应的Km值和Vmax值发生改变.在100 mg/kg氟啶胺胁迫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最小,而CK中过氧化氢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最大.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复杂,高浓度(100、1 000 mg/kg)氟啶胺胁迫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低浓度(1、5、10、50 mg/kg)氟啶胺胁迫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其中50 mg/kg氟啶胺胁迫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最大,307 K下酶活性最大,为1.277 3 mL/kg,277 K下酶活性最小,为1.085 6 mg/kg.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对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土壤中百菌清的消解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菌清对温度具有一定敏感性,降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湿度影响百菌清的降解,在一定的土壤持水量范围内,土壤含水量越高,百菌清降解速度越快;光照强度对于百菌清降解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加盖薄膜时降解速率略有加快.在湿度60%条件下,当温度为25℃和35℃时,百菌清在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6.09 ~8.99 d,消解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