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燕麦中油脂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燕麦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立了从燕麦中提取油脂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流程: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3 h,料液比为1:5;利用混合溶剂系统,检测燕麦油脂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为燕麦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利用野外风洞设备,以翻耕地为对照,对科尔沁沙地东部农田的4种不同作物茬地抗风蚀效果进行了测试,对风蚀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作物留茬可显著提高地表抗风蚀能力;在相同风速条件下.抗风蚀能力大小依次为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绿豆茬地>翻耕地;与翻耕地相比.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和绿豆茬地的起动风速分别抬高了53.3%、17.8%、11.1%、8.9%.结果表明,风蚀量与土壤地表覆盖度、土壤0~5 cm表层含水量、地表粗糙度、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前三者呈显著高度负相关关系.采用免耕留茬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农田土壤风蚀,有利于防治农田荒漠化.  相似文献   
33.
科尔沁沙地休眠燕麦行距和播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 在科尔沁沙地东部连续两年进行燕麦种植试验,研究行距与播量对休眠燕麦物候期、地上、地下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07年各处理中,行距为15cm、播量为150kg/hm2组合地上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1520.1kg/hm2、、688.9 kg/hm2,具有较大优势。2008年,各处理中,行距为25cm、播量为150kg/hm2组合地上、地下生物产量分别为3200.2kg/hm2、、2773.6kg /hm2,籽粒产量为1400.0 kg/hm2,具有较大优势。收获后,2007年,不同处理植被覆盖度为21.7%-68.1%,其中A1B2处理植被覆盖度最高;2008年,不同处理植被覆盖度为39.6%-79.9%,A2B2处理植被覆盖度最大,为79.9%。结果表明,行距和播量对燕麦产量及植被覆盖度均有影响,根据降水情况,A1B2,A2B2处理在产量和防风蚀方面具较大优势。初步表明燕麦在当地条件下可正常生长,其根茬可以起到防风蚀、改善当地生态条件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燕麦成分的研究方法,对燕麦不同栽培种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高效液相技术以及Folin-ciocalteu法研究不同燕麦的样品。[结果]确定从燕麦中提取多酚类化合物的工艺流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不同样品中游离型和结合型多酚类化合物及抗氧化成分在燕麦中的分布情况以及燕麦中抗氧化成分的组成及存在形式;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不同样品提取液中总多酚含量,并测定不同样品结合型多酚类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论]该研究为燕麦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喷施抗旱剂对小麦抗旱增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生育中后期叶面喷施化学调控物质 (抗旱剂 ) ,对蒸腾速率、保水力、干重含水量、外渗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明显地改善了小麦的水分状况 ,降低了电解质的外渗率 ,有明显的保绿延缓衰老的作用 ,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13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抗霜霉病种质,为苦荞的抗霜霉病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来自山西和云南的132份苦荞种质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测定及霜霉病抗性鉴定,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抗霜霉病种质.[结果]13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在8个主要农艺性状中,生育日数、主茎节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0%,表明这3个性状遗传差异较小,而株粒数和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0%,表明这2个性状的遗传差异较大.132份苦荞种质材料在遗传距离7.936处聚为四大类群.四大类群的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第I类是千粒重较高的材料,第II类是一级分枝数较多的材料,第Ⅲ类是株粒数和株粒重较高的材料,第Ⅳ类是株高、主茎节数和茎粗较高的材料.主成分分析的前4个主成分能反映出所测农艺性状的主要信息,累积贡献率为79.593%.132份苦荞种质材料的霜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材料35份,中抗材料22份,中感材料26份,高感材料49份.其中,发病叶率<50.00%、病情指数<10.00%的高抗材料共7份(SZ-1、SZ-37、SZ-61、SZ-84、SZ-86、SZ-89和SZ-90).[结论]132份苦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7份高抗种质材料可用作高抗霜霉病苦荞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7.
为筛选出最佳的燕麦与豆科作物间作模式,基于2011—2014年大田试验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燕麦‖绿豆、燕麦‖花生与燕麦‖大豆3种间作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与碳足迹。研究表明,3种间作模式均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其中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41和1.46,比燕麦‖绿豆高18.5%和22.7%。与燕麦‖绿豆和燕麦‖花生相比,燕麦‖大豆在年际间具有更高的产量稳定性。在3种间作模式中,燕麦与绿豆、花生和大豆3种作物间作的竞争力分别为0.13、0.65和-0.96。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分别为1 703.2和1 661.2kg/hm~2,比燕麦‖绿豆低18.6%和20.6%。燕麦‖绿豆、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单位当量产量碳足迹分别为0.59、0.35和0.31kg/kg。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经济效益分别为12 015和13 673元/hm~2,分别比燕麦‖绿豆高59.5%和81.5%。综合分析认为,燕麦‖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碳足迹较低,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等花柱型白花甜荞和异花柱型红花甜荞的杂交后代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为甜荞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等花柱型白花甜荞与短花柱型红花甜荞的杂交后代F2群体进行花色、花柱型、开花天数、生育天数和株高等7个农艺性状测定,并进行遗传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在F2群体中,白花单株占27.92%,粉红花和浅粉花单株占72.08%,表明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同型花(等花柱型)和异型花(短花柱型和长花柱型)分离比为2∶1,可推测出等花柱型对异型花柱为显性。7个农艺性状中,开花天数、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和茎粗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7%、7.16%、9.88%和9.57%,小于10.00%;单株粒数、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9.85%、21.75%和21.80%,均大于20.00%。开花天数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与一级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天数与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和茎粗4个株型相关性状均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4个株型相关性状中,株高与一级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茎粗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作为产量性状,与开花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天数呈显著负相关,与4个株型相关性状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的前2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000,累积贡献率为56.083%,反映了所测农艺性状的主要信息,第1公因子主要是由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粒数4个因子决定,故称为株型因子;第2公因子中开花天数的因子载荷最大,故称为生殖因子,这2个公因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F2群体的各农艺性状中均出现超亲分离,虽然未出现粉红色等花柱型单株,但出现了70株浅粉色等花柱型的单株,其中8株为既比父本早熟又比母本高产的浅粉色等花柱型。【结论】开花天数、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和茎粗的变异较小,稳定性较高,而单株粒数、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变异较高,稳定性较低。在等花柱甜荞与红花甜荞的杂交育种中应协调好生殖因子和株型因子的关系,要根据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有目的地选择,有望获得早熟高产稳产的红花甜荞。  相似文献   
39.
以JA3、M44、19A647燕麦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将3种材料的花药接种于C17、W14培养基上,研究3种基因型在2种培养基上反应率、出愈率、转移率和再生率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燕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和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在3个基因型中,JA3的反应率、出愈率、转移率都是最高的,分别达到36.29%、26.95%、86.93%,只有JA3获得了再生植株,其绿苗率为0.10%,可见JA3适合用于花药组织培养,可以作为燕麦花药培养的桥梁材料;C17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比较紧凑,质量较好,W14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不易聚集长大,质量较差,从W14培养基中共获得6株白化苗,从C17培养基中获得2株白化苗、2株绿苗.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燕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在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显著,JA3适合作为燕麦花药培养的桥梁品种,相较于W14培养基,C 17为燕麦花药培养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4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技术,对以山西老陈醋传统工艺酿造的燕麦醋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得到45种香气成分,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燕麦醋独特月的风味。分析发现,这些成分主要是酸、酯、醇、酮和杂环类化合物,其中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4-咪唑甲醛、乙酸、乙酸乙酯、3-羟基丁酮、辛酸乙酯、5-甲基糠醛和2,3-丁二酮的含量较高,可能对山西老陈醋的香气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