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为了解欧洲荚蒾的耐荫特性,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遮荫处理欧洲荚蒾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欧洲荚蒾在100%和60%光照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20%光照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2)欧洲荚蒾光合速率控制因子为非气孔限制.(3)在100%和60%光照条件下,Gs是Pn的第1影响因子,而在20%光照条件下,Tr是Pn的第1影响因子.(4)适当遮荫对欧洲荚蒾的光合作用没有太大影响,深度遮荫,其光合速率明显下降.3个处理的光合能力为100%光照>60%光照>20%光照,欧洲荚蒾可以种植在较荫暗处.  相似文献   
22.
刺槐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刺槐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生长的适宜生态条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林木,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刺槐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1)刺槐的Pn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一个峰出现在9:00左右,第二个峰出现在15:00左右,第一个峰值明显高于第二个峰值。(2)Tr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孔的活动状态,Ci因为Gs的降低而减少,刺槐的光合速率控制因子为气孔限制。(3)Pn与Gs成极显著正相关,与Tr成显著性正相关。环境因子主要是影响叶片的Tr、Vpdl和Tl来影响Pn,PAR对Pn的影响较大,但可能不是导致刺槐光合“午休”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23.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年中湿地松各半同胞家系3~8月典型天气的Pn值日变化模式为‘双峰’型,其余各月即1、2、9、10、11、12月的Pn值日变化模式为‘单峰’型,各家系1龄针叶的Pn值显著高于2龄针叶的Pn值,全天以傍晚时的Pn值为最低。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的Pn值显著高于普通种的Pn值,表明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了湿地松的光合能力,从而提高了湿地松良种的生长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24.
 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析了淮北地区高产小麦的氮素和密度效应,得出综合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氮素的增产效应大于密度,二者的互作是负效应,增施氮肥能明显增加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密度也能增加公顷穗数,但二者增加都会使千粒重下降。施氮量269.9kg/hm2,密度在231.1万苗/hm2,产量最高达8358.3kg/hm2,此时的经济效益也最大。最理想的产量结构是穗数585.1万/hm2,穗粒数37.9粒,千粒重39.2g,最佳产量的施氮范围255.9~287.3kg/hm2,密度228.5~246.7万苗/hm2.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东北野生香薷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其挥发油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东北野生香薷花(籽)、叶、茎中的挥发油,GC—MS技术分析并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由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可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香薷酮、去氢香薷酮,它们在花中含量分别为19.93%,57.19%;叶中含量为20.39%,50.31%;茎中含量为18.02%,44.68%。将所得挥发油加入单料烟,对加料前后的卷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添加挥发油可提高烟气柔顺、细腻程度,并呈现出独特的清香气息。  相似文献   
26.
龚桂芝  洪棋斌  彭祝春  江东  向素琼
《园艺学报》2008,35(12):1742-1750
 应用核基因组SSR和叶绿体基因组SSR,分析了枳属28份枳及枳杂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近缘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核基因组SSR分析表明普通枳的遗传差异明显,22个SSR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2,表明中国枳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遗传距离约0.16时,22份普通枳可以分成4个类型。叶绿体基因组SSR分析则发现普通枳间基本无差异,表明以母系遗传为特征的枳叶绿体基因组相对保守。富民枳与普通枳无论是在核基因组还是在叶绿体基因组上均存在较大差异,支持富民枳种的地位。SSR和cpSSR结合使用可比较准确地鉴定枳杂种。  相似文献   
2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花檵木扦插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处理方式和处理时间对红花檵木扦插生根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BA、IAA、NAA和ABT中,以IBA处理效果最佳。IBA不同处理方式有其对应浓度,IBA浸泡处理以200mg/L扦插效果最佳,速沾浓度以2000mg/L效果最好。而IBA滑石粉稠液蘸沾浓度以100mg/L为宜。IBA处理时间对红花枉木扦插生根的影响具显著差异,用300mg/L的IBA溶液处理红花檵木插条,以60min的效果最佳;用1000mg/L的IBA溶液进行速沾,以608为宜。IBA和NA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对红花檵木扦插生根具有桔抗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不同地理种源翅荚木苗期光合特征的日变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不同地理种源翅荚木苗期光合特征的日变异规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于夏季末期对翅荚木苗期的光合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翅荚木各种源苗期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气孔导度除通道种源为"双峰"型外,其它种源为"单峰"型;蒸腾速率是桂林、江华、通道种源为"双峰"型,忻城、靖西、平果、融水、英德、韶关、兴义种源为"单峰"型.(2)翅荚木各种源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异规律除平果种源为"单峰"型外,其它种源为"双峰"型;气孔导度是忻城、靖西、桂林、平果、兴义种源为"单峰"型,融水、英德、韶关、江华、通道种源为"双峰"型;蒸腾速率是靖西、桂林、兴义种源为"单峰"型,忻城、平果、融水、英德、韶关、江华、通道种源为"双峰"型.(3)所有种源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异规律为"V"字型.(4)所有种源的上部、下部叶片以傍晚的净光合速率为全天最低,气孔导度值在全天中以傍晚时最低,胞间CO2浓度以清早为最高、下午14:00最低,蒸腾速率在全天中以傍晚时最低.(5)各种源上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明显大于下部叶片的值.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虎杖组培苗瓶外扦插生根的影响和叶面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ABT6对虎杖组培苗瓶外扦插生根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达到极显著性差异,以50 mg/L效果最佳,其成活率达100%,并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其成活率逐渐下降。叶面施肥对虎杖组培苗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NH4NO3对虎杖叶片数量的增加和叶面积增长有显著性影响,虎杖苗高生长以KH2PO4为主要影响因子,并达到极显著性差异,虎杖叶面施肥以NH4NO3和KH2PO4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0.
【目的】筛选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甘蔗组合或种质,以扩大甘蔗遗传种质血缘,提高甘蔗育种效率。【方法】以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10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及其与栽培种杂交组配的17个组合有性世代群体为研究材料,应用R软件统计分析其株高、茎径、有效茎数、锤度、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等6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结果】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父本)对其杂交后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蔗茎产量的改变,对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为产量性状的变化,而双亲对后代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在锤度、茎径、株高、有效茎数4个性状。在亲本及所配组合中,以不同组合方式对后代性状的影响较大,其次为父本,母本影响相对较小。湿热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蔗茎产量的配合力表现突出,尤其是云割82-114、瑞割06-7-3,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种质。半湿润半干燥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的锤度表现出极高的配合力,尤其是云割83-174、云割83-160和云南1号,可作为高糖育种的优良种质。粤糖93-159×云割82-114、CP65-357×瑞割06-7-3和CP77-1776×云割82-114等3个组合的蔗糖、蔗茎产量和锤度特殊配合力均为正效应,是高糖、高产优良组合,应重点利用。【结论】云南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的蔗茎产量、蔗糖分遗传潜力表现不尽相同,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多种类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创新种质,培育新型亲本,尽可能地丰富甘蔗育种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