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林业   202篇
农学   310篇
基础科学   108篇
  245篇
综合类   994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307篇
园艺   214篇
植物保护   1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红冠龙’为中熟西瓜一代杂种, 全生育期100 d 左右, 果实椭圆形, 平均单瓜质量8 kg 以上, 瓤红色,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 2 %, 高抗枯萎病、炭疽病, 抗旱耐湿性均佳, 适合全国主要西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营养元素对木霉菌防治甜瓜枯萎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明确各种营养元素在木霉菌防治甜瓜枯萎病生防体系中的作用,研究了9种营养元素铜、锌、铁、硼、钼、钙、锰、镁及钾对甜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木霉菌T23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甜瓜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00μg/mL的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及硼酸对镰孢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木霉菌的抑制作用远小于镰孢菌.适量加入钼酸铵、硫酸亚铁、硫酸钙及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木霉菌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对甜瓜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木霉菌结合钼酸铵、硫酸锰和硫酸钙处理土壤能显著降低甜瓜枯萎病的病情指数,相对防效分别为73.95%、73.77%和71.36%.  相似文献   
14.
思辨能力一直是教育界与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近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外语教学研究涉及到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述评,指出当前研究方向与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同于其他嵌入式内容依托型培养模式,笔者基于理论研究与前期策略培训的先导实验,构建了思辨能力显性培养模式框架,为进一步实证研究与外语教学提供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预测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的准确性,为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6个数学模型预测安徽省潜山县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的发生量,验证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一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结果分别为2级、4级、2级和1级,与实况级别完全吻合,预报结果准确。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二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结果依次是4级、5级、2级和1级。同样与实况级别全部相同。预报的准确率为100%,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个运算简便、准确性高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溶体系的毛竹竹材木质素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材为原料,经球磨分别通过LiCl/DMSO溶剂体系的溶解、再生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得到的酶解残渣进行溶剂抽提、纯化,分离出竹材中的再生酶解木质素(RCEL)。  方法  木质素化学成分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木质素结构单元的变化通过红外、碱性硝基苯氧化、核磁共振波普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比较再生前后的纤维素结晶区变化。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结果  经由化学成分结果得知:RCEL的得率和纯度都较高。经红外、元素分析、硝基苯氧化、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等手段表征表明:分离得到的竹材RCEL为GSH型木质素,缩合程度略高于纤维素酶解木质素(CEL),其中,紫丁香基结构单元含量较高,达50%,分离过程中结构单元比例没有变化。从分子量及其分布来看,竹材RCEL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都较高,分离过程中木质素降解较少。经X射线衍射分析,经LiCl/DMSO体系溶胀处理后纤维素的结晶度有所下降。RCEL木质素热失重温度为200~600℃,600℃后失重趋于稳定,木质素缩合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热解特性。  结论  基于LiCl/DMSO溶剂体系的分离方法,对木质素大分子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碳水化合物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可以改变纤维素结晶区的结构,降低结晶度,从而能促进纤维素的降解,提高酶解效率,有利于高效分离CEL。与传统分离方法得到的球磨木质素(MWL)、CEL相比,经过LiCl/DMSO溶剂体系处理后得到的竹材RCEL,能较好地代表竹材的木质素。  相似文献   
17.
以合肥市二环内、大学城和职教城3个典型区域的15所建设于不同年代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应用Arc GIS判读2018年卫星遥感影像,统计分析高校林木树冠覆盖特征。结果表明:①15所高校现实树冠覆盖面积283.25 hm~2,整体树冠覆盖率29.67%;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在11.90%~43.89%间变化,潜在树冠覆盖率在1.73%~30.00%间变化。②超过2/3的高校树冠覆盖率处在高覆盖度或极高覆盖度。③早期建设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整体上高于后期建设的,二环内高校(38.69%)最高;而在树冠覆盖潜力增长方面正好相反,职教城高校潜在树冠覆盖率(19.02%)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合肥市高校城市森林未来整体树冠覆盖率可提高至40.14%,不同年代区域高校树冠覆盖差异主要受时间跨度对树木的影响和高校绿化建设思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Du  Heqiang  Wang  Tao  Xue  Xian  Li  Sen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20,20(2):1140-1156
Purpose

Floods and eolian activities are the dominant external agents to shape the topographic forms in ephemeral desert streams of drylands. So far, few studies have discussed the modern processes of eolian–fluvial interactions. To bridge this gap, we studied the modern interactions of eolian and fluvial process in a desert ephemeral river, the Maobula Gully in Inner Mongolia, which exhibits typical eolian–fluvial interactions.

Materials and methods

Multisource data such as integrated particle size data, hydrological data from the Tugerige Hydrological Station, high-spatial-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and an eolian sediment saltation emission model were integrat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eolian and fluvial delivery to the sediment on the riverbed, the eolian sediment feeding rate to the gully, the transport of sediment in flood events,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eolian and fluvial processe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The desert reach of the Maobula Gully is a replacement reach between coarse sediment from the upper reaches and eolian sediment from the Kubuqi Desert. The annual eolian sediment feeding into the gully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The eolian sediment into the gully increases the available sediment and the bed roughness, affecting the transport of sediment during floods.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yields in flood events are mainly decided by the discharge and water yield, respectively.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 channel forms between 1970 and 2013, a recovery mechanism in the Maobula Gully was identified, which involves the equilibrium state between abrupt flood erosion and continuous dune migration.

Conclusion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modern processes of eolian and fluvial process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a typical ephemeral desert stream named the Maobula Gully, and some interesting results were found. We believe that the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and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fluvial and eolian interactions in other ephemeral desert streams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种子对大花紫薇生长发育中光合效率的影响,以大花紫薇种子为试验材料,以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20、60、100、140、180 Gy)进行辐射处理,测量不同处理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及光合指标的变化,研究其对紫薇光合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20、60 Gy处理较对照和其他处理叶绿素质量分数更高,更有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60、100 Gy处理较对照和其他处理潜在光合速率和最大光合效率更好;各时期光合性能指数与综合性能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随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60 Gy较其他处理性能指数高。由此得出,60 Gy辐射处理有利于大花紫薇光合色素的产生与积累,较好的增加电子传递效率,有利于光合系统的运转和能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为培育抗寒菠萝新品种,本研究通过比较菠萝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序列和拟南芥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序列,筛选获得目标基因AcoFAD2;通过农杆菌转化菠萝'台农17'获得过表达AcoFAD2转基因植株TN17FAD2-3;转基因植株和对照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培养,鉴定转基因植株和对照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抗寒能力.结果 发现组培苗在7℃条件下处理5d然后转入26℃生长一周,TN17FAD2-3第四片叶坏死比例为(5±1)%,只转化空载体的对照TN17-EV第四片叶坏死比例为(97±2)%.组培苗在7℃条件下生长5d,然后转入26℃生长15d.TN17FAD2-3第二片叶叶面积为(2.15±0.2) cm2,TN17-EV第二片叶叶面积为(0.06±0.01) cm2.TN17FAD2-3的叶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16∶3+18∶3)为(77.5±0.7)%,对照TN17-EV叶片不饱和脂肪酸(16∶3+18∶3)含量为(58.6±0.8)%.TN17FAD2-3的叶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只转化空载体的对照TN17-EV.低温条件下,TN17FAD2-3比TN17-EV生长快,TN17FAD2-3株系比TN17-EV具有更高的抗寒性,载体UBI-pCAMBIA1301不能提高菠萝植株的抗寒能力,通过转化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AcoFAD2能够提高菠萝植株的抗寒性能,本研究为快速培育抗寒菠萝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