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1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407篇
林业   339篇
农学   386篇
基础科学   262篇
  512篇
综合类   1284篇
农作物   229篇
水产渔业   115篇
畜牧兽医   578篇
园艺   177篇
植物保护   19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进口大豆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粉碎机和脂肪测定仪进行粉碎和抽提,研究其粉碎细度对索氏抽提法测粗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粉碎细度越小,其粗脂肪含量测得越高。  相似文献   
32.
为了实现食用菌质量安全溯源,在食用菌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结构,保证了食用菌溯源数据的安全可靠。基于区块链技术设计了食用菌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给出了追溯体系的总体架构和主要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食用菌溯源系统中存在问题。实现了食用菌全周期全流程的信息溯源,为消费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溯源信息。  相似文献   
33.
34.
2003-2017年陕西省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英杰  文彦君  张翀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3):155-162,169
[目的] 研究影响陕西省植被覆盖主导气候类和非气候类因子,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03—2017年MODIS NDVI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研究了气候类和非气候因素对陕西省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 ①2003—2017年陕西省NDVI空间分布总体上为改善趋势,但在不同植被类型区和生态区有所差异。②降水是影响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的主导气候类因素,其他因素对当地植被覆盖影响程度有所差异。③降水与气温、日照、风速、相对湿度的交互作用对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起主导作用。且气温的作用只有在和降水的交互作用下才能体现出来。④植被类型和地貌是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的主导非气候类因素,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所差异。⑤植被类型、地貌和土壤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起主导作用。人口、GDP的影响也只有在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才能显现出来。[结论] 气候类因素的影响大于非气候类因素,气候类和非气候类因素的共同作用能够充分的解释植被覆盖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5.
Tong  Lihong  Zhu  Ling  Lv  Yizhong  Zhu  Kun  Liu  Xiayan  Zhao  Rui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20,20(2):641-652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ontent and stability, which are regulated by microbial communities, vary depending on aggregate siz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相似文献   
36.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 d)比冬性品种(95.0 d)短约3.0 d;春性品种总茎数平均峰值(869.3×104·hm-2)明显高于冬性品种(772.4×104·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平均值在春、冬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新冬41、新春6号、新春43号的产量较高,为7 581.6~7 935.6 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为431.7×104~515.8× 104·hm-2,穗粒数 31.6~36.3,千粒重46.8~52.8 g。综合考虑产量、出苗率、成熟期等因素,初步认为新春6号、新冬41号、新春43号适合在北疆超晚播。  相似文献   
37.
草地贪夜蛾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为了弄清其入侵生物学特性,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光照培养箱内设置6个温度(17、22、27、32、37、42℃)饲养草地贪夜蛾,测定其不同阶段的存活率、发育历期、体重及繁殖力等,探究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42℃条件下仅能短暂存活,在17~32℃范围内可正常生长发育,其幼虫期、蛹期及世代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7℃条件下世代历期和幼虫期分别为(58.73±1.46)d和(21.79±1.03)d,37℃条件下则分别仅为(22.57±0.84)d和(11.12±0.31)d。成虫寿命在17~27℃范围内差异不大,之后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7℃下成虫寿命仅为27℃下的1/4左右,且在该温度下成虫无法正常羽化,雌成虫不产卵。17~32℃下雌成虫产卵前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产卵期则随温度升高而有所延长,平均单雌产卵量在27℃下最高,为(565.50±143.40)粒。说明温度升高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缩短,年发生世代数增加,幼虫取食量增大,对作物的为害加重。  相似文献   
38.
作者对鞍山坡地和沈阳坡地、平地栽培的‘南果梨’,测定常温贮藏下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同时比较常温和4℃下1-MCP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原产地鞍山坡地‘南果梨’果实在常温贮藏下的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沈阳坡地的,沈阳坡地的高于平地的;常温1-MCP处理能更好地延缓果实可滴定酸分解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使‘南果梨’在采后室温贮藏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39.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青贮与花生秧配比对奶牛瘤胃中花生秧降解特性的影响。选择4头体重、生理状态、生产性能相近,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分别饲喂含有玉米青贮与花生秧不同配比的全混合日粮(TMR),3种TMR中玉米青贮与花生秧的干物质(DM)配比分别为3.9∶1.0(A组)、1.2∶1.0(B组)、0.4∶1.0(C组)。试验分3期进行,依次进行A、B、C组试验。每期预试15 d,采样期4 d;共57 d。采用尼龙袋瘤胃降解技术测定花生秧在奶牛瘤胃中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72 h瘤胃降解率,并求得目标养分的动态降解参数及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1)花生秧的DM在瘤胃中有效降解率为56.49%~59.62%,CP为40.45%~47.36%,NDF为33.26%~35.20%,ADF为36.31%~37.45%。2)B组DM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C组(P0.05),极显著高于A组(P0.01);B、C组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A组(P0.05)。3)B、C组的NDF快速降解部分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3种TMR对花生秧粗NDF和ADF有效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花生秧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本试验条件下,玉米青贮与花生秧DM配比为1.2∶1.0时,可有效提高花生秧DM和CP的瘤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40.
仅靠“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只有通过对高校行政化的种种表现进行深入分析,抓住其主要矛盾,才能找到破解高校行政化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