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林业   220篇
农学   195篇
基础科学   73篇
  303篇
综合类   1169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321篇
园艺   149篇
植物保护   1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61.
[目的]通过对某猪场采集的组织样本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鉴定及培养,探讨桂枝复方水煎液和大黄复方水煎液体外对猪圆环病毒2型抗病毒效果.[方法]将从某猪场采集的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病料经无菌处理后接种于猪肾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PCR方法鉴定,细胞体外培养分离株病毒并分析其生长特性,然后通过桂枝复方水煎液和大黄复方水煎液处理病毒侵染的细胞,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细胞内病毒载量.[结果]分离培养出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株BY-F6代与GenBank中已收录的猪圆环病毒2型ORF2序列同源性可达到99.47%~99.60%;该病毒可在猪肾细胞中进行体外培养,48 h为病毒的复制高峰期,TCID50为10-4,3/0.1mL.6.25 mg/mL的桂枝复方水煎液体外对猪圆环病毒2型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P<0.05)及极显著的治疗作用(P<0.01),3.13 mg/mL的桂枝复方水煎液可显著降低细胞内猪圆环病毒2型的复制(P<0.05),桂枝复方水煎液不具有体外直接杀灭猪圆环病毒2型的能力.5.00 mg/mL的大黄复方水煎液体外对猪圆环病毒2型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P<0.05)及极显著的杀灭作用(P<0.01),2.50 mg/mL的大黄复方水煎液可直接参与杀灭猪圆环病毒2型,显著降低细胞内该病毒的载量(P<0.05),大黄复方水煎液体外对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后的治疗作用不佳.[结论]桂枝复方水煎液和大黄复方水煎液体外对从某猪场分离及鉴定的猪圆环病毒2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制备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对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北京郊区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矿化培养试验.[结果]生物炭与秸秆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而单施生物炭对两者影响较小.添加300℃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比添加600℃生物炭的处理高2.6%~17.6%,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生物炭的添加降低土壤有机碳的相对矿化潜力,额外添加等量秸秆也未能完全抵消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相对矿化潜力的抑制作用.单施生物炭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均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与单施生物炭相比,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施用生物炭对提高设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稳定性、促进固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不仅能够发挥生物炭的固碳功能,也能够提供更多的有效养分,更有利于改善设施土壤质量和促进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63.
Crop planting pattern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systems. These pattern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due to the combined impacts of climatic change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s. However, the extent of these changes and their possibl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terrestrial landscapes and rural livelihoods are largely unknown due to the lack of spatially explicit datasets including crop planting patterns. To fill this gap,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method for spatializing statistical data to generate multitemporal crop planting pattern datasets. This method features a two-level model that combines a land-use simulation and a crop pattern simulation. The output of the first level 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ropland, which is then used as the input for the second level, which allocates crop censuses to individual gridded cells according to certain rules. The method was tested using data from 2000 to 2019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and was validated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has high accuracy for crop area spatialization. Spatial crop pattern datasets over a given time period can be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and thus support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al land systems.  相似文献   
64.
稻田入土生物质炭自然陈化过程理化特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生物质炭入土后其长期理化特性变化,以水稻秸秆生物质炭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长期定位试验田中的入土生物质炭样品,探究了稻田土壤中生物质炭的理化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入土生物质炭颗粒随时间推移经历持续性物理破碎,平均孔径显著降低,入土11年后,生物质炭比表面积从初始的55.0 m2·g-1增大到259.0 m2·g-1,氢与碳的摩尔比从最初的0.423提升至0.568,不饱和度显著提升。入土生物质炭C=O(1 600~1 630 cm-1)和C—O—C(1 080 cm-1)的骨架振动强度和芳香族C—H(790 cm-1)的平面振动均增强,其含氧官能团的类型和含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入土生物质炭的可热降解组分占比不断提高,热稳定性逐渐降低。研究表明,与实验室老化模拟试验结果明显不同,受诸多外力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稻田中入土生物质炭的理化特性发生了更显著的变化,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降低。因此,为精准科学评估稻田生态系统生物质炭化还田的固碳减排效应,开展入土生物质炭长期稳定性分析测试与相关评价模型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5.
强还原土壤灭菌(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和土壤熏蒸(soil fumigation,SF)是缓解人参连作障碍的常用方法。为研究2种方法对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对强还原土壤灭菌加氯化苦熏蒸(RSD+SF)、强还原土壤灭菌加复合菌(RSD+F)、氯化苦熏蒸加复合菌(SF+F)3种方式改良的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SD+F组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均最高,SF+F组均最低,3组拥有相同细菌菌属431个。RSD+S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Gemmatimonas,其丰富度为9.17%;RSD+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norank_f_noranko_Gaiellales,其丰富度为8.72%;RSD+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Bacillus,其丰富度为9.16%;Bacillus为3种方式改良土壤前10种优势菌群中共有的优势菌群。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关系,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不同方式改良后的连作人参土壤酶活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3种土壤改良方式均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有益细菌属的丰富度并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RSD+SF组和RSD+F组的有益细菌属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均高于SF+F组。  相似文献   
66.
农业科研创新平台对于农业科研院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阐述了该院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与成效,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增量向量质并举转变、从成果显示向创新要素转变、从建设硬件向建设软件转变、从关注条件建设向关注人才建设转变等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土地整理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在发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因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是农业活动中最重要的2个环境要素且密不可分,该文将水土作为一个体系,综述了土地整理对其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措施以减缓不利影响,使得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草酸胁迫对甘蓝型油菜抗性相关蛋白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揭示草酸毒素对甘蓝型油菜致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为油菜抗菌核病资源的初筛提供一种更方便、快速的方法.[方法]以草酸溶液对苗期甘蓝型油菜材料GH01进行浸根处理,设置3个浓度(清水对照、1和2 mmol/L草酸溶液)、7个胁迫处理时间点(0、6、12、24、36、48和60h),分别测定油菜叶片中可溶性物质含量和抗性相关蛋白酶酶活性.[结果]草酸溶液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增加,油菜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不断增加,而抗性相关酶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力曲线呈现“峰状”.其中,2 mmol/L草酸溶液胁迫下,SOD、PPO、POD和MDA含量分别在48、24、60和36 h达最大值,分别为359.66 U/g、257.50 U/g·min、44.94 U/g· min和72.86 μmol/L;在1 mmol/L草酸溶液胁迫下,SOD、PPO、POD和MDA含量分别在48、24、36和24 h达最大值,分别为302.17 U/g、215.00 U/g·min、24.01 U/g· min和75.75 μmol/L.[结论]可利用草酸对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性进行初步鉴定,草酸溶液浓度以2 mmol/L为宜,其SOD、PPO、P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在处理48、24、60和36 h时达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铬胁迫下薏米对含铬污水的净化作用及铬胁迫对薏米生理生化的影响,为人工湿地净化含铬污水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开展桶栽模拟人工湿地试验,以薏米为材料,定期浇灌不同浓度的Cr(Ⅵ)生活污水(0、5、20、40、60mg/LK2Cr2O7),定期测定进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并检测薏米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薏米对含铬污水中COD的去除率随Cr(Ⅵ)浓度增大而降低,5mg/L的Cr(Ⅵ)处理在对总磷的去除率在90%以上,并随Cr(Ⅵ)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薏米叶中的MDA含量随Cr(Ⅵ)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叶片SOD、POD活性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薏米能耐受一定浓度的Cr(Ⅵ)胁迫,且对水质净化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原鲤 (ProcyprisrabaudiTchang )俗称岩鲤巴 ,隶属于鲤亚科 ,原鲤属 ,是一种栖居于江河岩缝间的底层鱼类 ,最大个体可达 1 2kg。它主要分布在宜昌以上四川境内的长江干、支流和金沙江中下游。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小刺、头小、含肉率高 ,因而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岩原鲤商品鱼的市场价已高达 1 80~ 2 40元 /kg ,但仍供不应求 ,于是加剧了人为的过度捕捞。随着三峡等大型水利枢纽的兴建 ,长江的水文条件发生巨大变化 ,岩原鲤的生存环境将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开展岩原鲤的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