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7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林业   566篇
农学   402篇
基础科学   263篇
  667篇
综合类   3411篇
农作物   462篇
水产渔业   247篇
畜牧兽医   903篇
园艺   480篇
植物保护   19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富硒花生品种筛选及外源调控花生富硒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花生品种的自然富硒能力及对外源硒的利用指数,然后通过施用外源硒,研究不同调控措施对花生籽粒硒含量及外源硒利用率的影响,为富硒花生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12个花生品种春花生籽粒的硒含量在0.041~0.180 mg/kg,秋花生籽粒的硒含量在0.039~0.066 mg/kg,外源硒的利用指数为2.3~3.7。施用外源硒肥均能显著提高花生籽粒硒含量,含硒肥料基施、淋施和叶面喷施情况下,花生籽粒对外源硒的利用率分别为0.056%~0.064%、0.23%~0.25%和3.74%~4.99%。可见,不同花生品种间硒的富集能力和对外源硒利用能力均有差异,而叶面喷施的硒肥施用方式下花生对外源硒的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992.
浔郁平原不同作物的硒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中的硒含量是影响食物链硒水平的关键因素。以浔郁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中的农作物调查结果和多年定位试验结果为基础,探究不同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浔郁平原的覃塘、港南、桂平市和平南县等4个县(市、区)的水稻富硒率均高于86%。花生、黄豆、玉米和水稻的天然富硒率最高,富硒率依次为100%、100%、100%和89%。水稻根、茎、籽粒的生物富集系数依次下降,分别为0.663、0.130和0.108,水稻籽粒的生物富集系数远高于龙眼、荔枝和甘蔗。根系土与水稻籽粒硒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60,远高于龙眼和荔枝。港南区作物硒与土壤pH相关系数为0.342,在碱性土壤中甘蔗茎的硒含量(0.012 1 mg/kg)最高,在酸性土壤中水稻的硒含量(0.0653mg/kg)最高。本研究中,以种子为可食部分的作物其天然富硒率较高,土壤硒含量和土壤酸碱性对水稻籽粒硒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3.
曾文號  黄春燕  李真  廖洋  马骏  赵仕林 《土壤》2018,50(5):981-988
风化煤钝化修复土壤主要是其活性官能团与重金属发生络合、鳌合等一系列反应,进而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可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本文系统研究了风化煤对重金属汞(Hg)的吸附特性及其对Hg在土壤中径向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风化煤对酸碱有一定的缓冲作用,pH对Hg的平衡吸附量影响不大,最大吸附量为8.19 mg/g,该吸附为吸热反应。风化煤对Hg的吸附作用采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较好,为多分子层吸附,吸附动力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土柱试验中风化煤用量为1、2、4、8 g时,淋溶液中Hg含量分别下降2.62、1.66、1.10、0.70μg/g,风化煤的使用可以降低Hg从土壤向溶液的迁移。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了风化煤对土壤中Hg迁移的阻控作用,其中添加风化煤黄壤中移栽30 d和70 d收获的白菜叶中Hg含量较未添加风化煤黄壤中下降了0.14μg/kg和0.09μg/kg;添加风化煤和外源Hg黄壤中Hg含量是未添加风化煤黄壤的2.4倍,而收获的30、70d小白菜叶中Hg含量前者分别为0.53、0.82μg/kg,后者分别为0.35、0.48μg/kg,理论上可认为前者较后者分别下降了0.31、0.33g/kg。可见,风化煤实现了对土壤中Hg的吸附、钝化,减缓了其生物可利用性,是一种廉价高效的环境友好型钝化剂。  相似文献   
994.
为评价公路洪灾的风险性,以雅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公路洪灾致灾机理、破坏形态,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灾情因子四方面因素,遴选出公路造价等11个指标构建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概率理论建立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模型,对雅安市公路洪灾风险进行区划.区划结果表明:雅安市公路洪灾风险性被分为高中风险亚区、中高风险亚区和中低风险亚区、低风险区四档三级.经济发达的雨城区的公路洪灾风险性较高,名山及西南部区县次之,宝兴、芦山的公路洪灾风险性较小;分区结果与近三年公路洪灾损失结果相符,评价结果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考虑类Kuramoto-Sivashinsky的边界控制及镇定.结合降阶法和后推法设计控制器和观测器.最后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指数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培育和种植抗黄曲霉品种是防控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而黄曲霉抗性与高产的矛盾一直是花生抗黄曲霉育种的障碍.本研究以抗黄曲霉花生种质J11与高产品种中花16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RILs)为材料,进行黄曲霉侵染和产毒抗性鉴定,探讨抗性与高产(大果)性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不同侧卧时间轻比重布比卡因对高龄患者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 15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均用0.3%轻比重布比卡因7.5 mg进行单侧腰麻,注药后侧卧的时间Ⅰ组15 min、Ⅱ组20 min、Ⅲ组25 min、Ⅳ组30 min及Ⅴ组35 min.观察5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和持效时间、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失败率、血压及尿潴留等情况.结果 (1)5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感觉和运动阻滞持效时间,Ⅴ组和Ⅳ组>Ⅲ组>Ⅱ组>Ⅰ组(P<0.05);(3)单侧腰麻的比率,Ⅴ组>Ⅲ组>Ⅱ组和Ⅰ组(P<0.05),Ⅳ组>Ⅱ组和Ⅰ组(P<0.05);(4)Ⅰ组、Ⅱ组及Ⅲ组在变仰卧位后均发生血压下降的情况(P<0.05);(5)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Ⅰ组和Ⅱ组>Ⅳ组和Ⅴ组(P<0.05);(6)5组均未发生麻醉失败的情况.结论 高龄患者行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注药后需维持侧卧时间超过30 min才更安全、可靠,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998.
新田县烟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稻耕作制度是新田县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较全面的总结了新田县在实施烟—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做法,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9.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钾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种植制度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植株氮、钾吸收量及种植体系中氮、钾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化肥合理配施可提高早、晚稻产量,80%化肥与20%紫云英配施(20%GM)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早、晚稻两季总产较施100%化肥(100%CF)处理增产8.3%,其次为60%化肥配施40%紫云英(40%GM)处理,增产6.0%;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增加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紫云英与化肥合理配施可促进早、晚稻对氮素和钾素的吸收,20%GM和40%GM早、晚稻稻谷和稻草的氮素、钾素积累量均较100%CF的高。100%CF、20%GM和40%GM的氮素表观平衡为盈余。所有处理的钾素表观平衡均呈亏缺状态,其中40%GM的钾素亏缺量最大,其次为20%GM。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效应、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维持,在该区域双季稻种植体系中,紫云英所积累的氮、钾素量可替代20%~40%的化学氮、钾素量。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对国内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探讨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新园林专业中植物学系列课程设置及内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新园林专业的定位为综合性园林,但是加重植物类课程的比重。植物类课程设置包括三大类:一是园林植物识别类课程,包括园林植物分类基础、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综合实习、园林专业认知实习和园林综合实习;二是园林植物应用类课程,包括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应用专题、立体绿化、盆景学、草坪与地被植物、植物专类园规划与设计、园林专业认知实习和园林综合实习;三是园林植物培育、养护管理类课程,包括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繁殖技术、园林植物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园林植物虫害防治、城市绿地养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同时,对不同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进行了定位;概述了实践类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