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55篇
  免费   19609篇
  国内免费   29107篇
林业   9543篇
农学   9504篇
基础科学   9585篇
  35783篇
综合类   36075篇
农作物   7142篇
水产渔业   6532篇
畜牧兽医   10647篇
园艺   3436篇
植物保护   7124篇
  2024年   799篇
  2023年   1287篇
  2022年   2064篇
  2021年   2173篇
  2020年   3561篇
  2019年   6900篇
  2018年   6451篇
  2017年   7447篇
  2016年   8104篇
  2015年   8402篇
  2014年   7533篇
  2013年   8054篇
  2012年   8234篇
  2011年   7156篇
  2010年   6092篇
  2009年   5470篇
  2008年   4225篇
  2007年   4334篇
  2006年   3867篇
  2005年   3445篇
  2004年   2980篇
  2003年   2652篇
  2002年   2396篇
  2001年   2051篇
  2000年   1734篇
  1999年   1720篇
  1998年   1540篇
  1997年   1504篇
  1996年   1342篇
  1995年   1366篇
  1994年   1305篇
  1993年   1056篇
  1992年   1045篇
  1991年   876篇
  1990年   701篇
  1989年   662篇
  1988年   597篇
  1987年   411篇
  1986年   420篇
  1985年   216篇
  1984年   205篇
  1983年   192篇
  1982年   193篇
  1981年   235篇
  1980年   193篇
  1979年   150篇
  1978年   131篇
  1975年   110篇
  1965年   137篇
  1964年   1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半夏小块茎的形态发生及人工种子制作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何奕昆  朱长甫 《作物学报》1997,23(4):482-486
离体培养中,经过小块茎发生途径从半夏叶柄诱导了完整植株。用实体解剖、连续切片和三维结构重组等方法观察分析得出:小块茎顶端的叶原基由于不对称生长逐渐将顶端分生组织复盖,随后叶原基的尖端和两侧生长延缓,生长中心转移到背轴面中央,结果导致叶原基长帽状结构。不同发育程度的雏叶和叶原基总是相互叠在一起顶端分生组织复盖于下面。小块茎枯端形成芽的同时,在顶芽附近分化根。  相似文献   
992.
多效唑在小麦花药培养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辉  贾双娥 《作物学报》1997,23(2):220-225
在小麦花粉愈伤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一种三唑类化介物---多效唑(MET),对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影响不明显,但当其浓度高于2mg/L时,会出现负效应。在小麦壮苗培养基中附加MET3 mg/L,萘乙酸(NAA)0.5mg/L,蔗糖8%,不仅可改善春性小麦花粉植株的生长状态,还可提高花粉苗染色体加倍率。若与将愈伤转入分化培养基以前先在含秋水仙碱250mg/L的MS培养基中处理1天这一方法相配合使用,将会出现更好的加倍效果。冬性小麦花粉植株的壮苗培养基中添加MET,可有效地防止花粉苗在越夏过程中老化,增加分蘖数,从而大幅度提高移栽成活率,但同时花粉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93.
大豆高产优质施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概述了大豆营养特性与施肥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高产施肥的关键技术。大豆营养特性:一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较稻、麦作物高(等量籽粒产量),生产100kg大豆约吸收6.5~8.5kg N,1.8~2.8kg P2O5,2.7~3.7kg K2O,3.5~4.8kg CaO,1.8~2.9kg MgO,4.5~9.5g Zn。二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高峰在花荚期,N、P、K的60~70%在在此期吸收,而不同于稻麦等作物。三是总氮源的40~60%来源共生固氮,而共生固氮又受土壤N、P、K、Ca、Mo、Zn等及土壤PH值影响。四是大豆成熟阶段营养器官的养分向籽粒转移率高,N、P、K分别达58~77%,60~75%,45~75%。大豆施用N、P、K、Zn、Mo、B肥均显著提提高产量,合理配合施用可达到180~300kg/亩。N、P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K与Zn提高脂肪含量,P、K、Zn、Mo及少量N肥可提高结瘤固氮率。N、P、K和多种微肥可减轻东北连作大豆的不利因子危害,大幅度增加产量。大豆高产施肥,一是根据土壤、植株养分含量确定施肥数量,二是有机肥与N、P、K肥及多种微肥配合施用,三是注重前茬作物施肥,增肥土壤,四是根据土壤条件、耕作制度、大豆品种特性确定施肥数量、方法、时期。中等肥力高产施肥一般应施用N 8,P2O5 4,K2O 4,ZnSo4 1.5(kg/亩),钼酸铵20~30g/亩,P、K、Zn用作底或种肥,N肥钼肥种肥花期追肥各半,另于花荚期喷施P、N、Mo肥二次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FMLSS)的微观构造特征,通过微观构造观察和分析,评价了FMLSS的强度特性和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保持FMLSS含水量一定,随着气泡掺入量的增加,FMLSS的内部平均等效孔径和气孔面积百分比含量呈线性增大趋势、而随着水泥掺入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随着气泡掺入量的增加,FMLSS的气孔大小分布的均匀性降低,气孔平均等效孔径增大。试验结果还表明,FMLSS的强度发挥及破坏机理与FMLSS的气孔分布的均匀性以及等效孔径等微观构造参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准确性、保障采掘工作面的安全、高效推进和降低防突工程成本,根据“三率”(预测突出率、突出预测准确率、不突出预测准确率)各自具有的合理区间属性和权重,以张集煤矿采掘工作面为例,采用区间数关联决策方法,得出综合预测指标 F ′的最优化区间为[370,380];根据加权灰靶决策方法,得出预测指标临界值排序为400、390、380等;取最优化区间和排序靠前的临界值的交集,得到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预测指标 F ′的临界值为380,并开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考虑评价指标的区间属性,并取预测指标区间与排序靠前的临界值的交集作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综合指标 F ′的最优临界值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6.
简单屋顶绿化的滞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模拟降雨与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了短时强降雨下简单屋顶绿化基质(配比:陶粒57.0%、草炭41.5%、保水剂1.5%)的降雨产流过程,基于37次模拟降雨实验,归纳了降雨产流的一般过程、规律和特性,分析了降雨强度、基质厚度和基质初始含水率对简单屋顶绿化滞流蓄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厚度和基质初始含水率对简单屋顶绿化的蓄水特性有显著影响,基质初始含水率越低、基质厚度越厚时蓄水特性越佳。建立了产流时间数学模型,简单屋顶绿化降雨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同时也受初始含水量和基质厚度影响。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基质的厚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储水性能逐渐下降,延迟产流时间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997.
散叶烤房系列研究 2.装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散叶烤房烟叶堆放问题,采用插板式装烟法和自然堆积法研究了散叶烤房的装炕技术,结果表明:散叶烤房装烟时以自然堆积法,稍稍用力推挤,单层密度保持在75~85kg/m3为宜,并提出了相应的采收和装炕技术要点,即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尚熟至适熟采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装炕时烟束要叠放整齐,叶片背面靠向界墙方向,正面面向装烟者,保持叶片与装烟板水平面夹角70~80°,一层靠一层。  相似文献   
998.
为检测X射线对日本沼虾精子的灭活效果,利用X射线对雄性日本沼虾进行不同时间的照射处理,将处理后的雄虾与刚完成生殖脱壳的雌虾交配。待雌虾产卵后,计数雌虾抱卵天数,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卵的畸形情况。X射线管照射强度为100 k V,5 m A,源距10 cm,照射时间为0、30、60、90、120 min。结果发现:照射30 min组的抱卵天数及卵的畸形率较0 min组无变化,卵的畸形率为0,卵能正常发育至孵化出膜。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在30~90 min之间,雌虾抱卵天数逐渐减少,且所抱卵的畸形率呈上升趋势。照射120 min组的抱卵天数较90 min组变化不大,卵的畸形率达100%。在本试验照射时间范围(0~120 min)内,灭活日本沼虾精子遗传物质的最佳照射时间为90~120 min。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冷冻贮藏中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的分布特征,以青海省地方梨优良品种‘软儿梨’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软儿梨果实后熟(室温)、冻藏(-18℃)和解冻(室温)3个时期的果皮、果肉中总多酚、绿原酸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软儿梨果实后熟后,酚类物质果肉?果皮,多酚氧化酶则果皮?果肉;冷冻贮藏过程中,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绿原酸在果皮急剧下降、果肉中略有增加。解冻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个部位总酚、多酚氧化酶下降明显,而果皮中的绿原酸变化不大。研究表明:软儿梨果实后熟后,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分布呈现区域化,冷冻贮藏加剧了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积累,导致了软儿梨冷冻贮藏后果皮先于果肉发生了褐变。  相似文献   
1000.
1 991年采自河南偃师棉田的棉铃虫种群(简称 YS种群 )与敏感品系相比有 2 .7倍的抗性。该种群在室内经功夫菊酯 +辛硫磷 (1∶ 2 5 )筛选了 2 7代后 ,对辛硫磷的抗性达到 9.4倍 ,再单用辛硫磷对该种群筛选 2 1代 ,获得 6 3 .0倍的抗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棉铃虫对辛硫磷产生高水平抗性后对灭多威具有比较明显的交互抗性 ,对久效磷具有一定程度交互抗性 ,对甲基对硫磷和丙溴磷只有较低水平的交互抗性。 3种增效剂 TPP、DEF和 PBO对辛硫磷的增效比分别为1 .4、2 4 .8和 1 .0 ,DEF的增效作用明显 ,使辛硫磷的抗性由 6 3倍降至 2 .5倍 ,初步证明酯酶是引起棉铃虫对辛硫磷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在棉铃虫抗药性治理措施中选择辛硫磷的轮换或替代品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