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4篇
  21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发酵天数对裹包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运用裹包发酵技术对全混合日粮(TMR)进行裹包发酵,确定适宜发酵天数,为裹包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在牧场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新鲜TMR为原料裹包发酵,于发酵0、3、7、15、30 d取样,分别设为D0、D3、D7、D15、D30共5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测定其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微生物变化;同时将FTMR暴露到空气中,用多通道温度记录仪记录温度变化,并在1、3、5 d后取样分析,评定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发酵7 d后乳酸含量为3.31%~3.52%DM(干物质基础),pH为4.43~4.39,氨态氮(NH_3-N)占总氮(TN)比例为2.58%~3.33%,丙酸在D7和D30处理组检出且小于0.2%DM,说明FTMR在D7、D15和D30发酵品质良好;有氧暴露期间,D0和D3组在暴露5 d后霉菌和酵母菌数大于5 log10CFU/g,样品温度高于环境温度2℃,说明已发生腐败;而D7、D15和D30组未出现上述状况,说明具有较高的有氧稳定性。综上表明,FTMR在发酵7 d后表现出良好的发酵品质,并具有较高的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2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1)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3)添加0.6和0.9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g/L FCGM为宜。  相似文献   
213.
基于盆栽试验的地膜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残留已经成为中国近年来农田生态环境的关注焦点。以西安市南郊东姜村蔬菜基地为土壤取样地,基于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地膜残留累积水平下,紫花苜蓿出苗期、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地膜残留累积水平的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虽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最大下降幅度为14.38%(相对于CK),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出苗期初花期采收期。土壤中真菌数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变化过程不同。出苗期,土壤中真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过程;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真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的变化过程,最大下降幅度为87.93%(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中真菌影响非常明显,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出苗期采收期。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变化过程不同。出苗期,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的变化过程;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过程,最大下降幅度为62.78%(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中放线菌影响明显,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采收期出苗期。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且变化过程基本一致,最大下降幅度为38.16%(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总量影响显著,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采收期出苗期。结合累积年限和单位农田面积地膜残留累积当量,给出了不同地膜残留累积量下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下降的主要菌落。希望研究结果能为农田地膜残留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14.
不同遗传背景下大豆百粒重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个共同亲本(合丰25)衍生的3个重组自交系(合丰25×Bayfield杂交衍生的144个F2∶12,合丰25×Conrad杂交衍生的140个F2∶11,合丰25×Mapple Arrow杂交衍生的117个F2∶12)为研究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对这3个群体在2013年哈尔滨环境条件下的百粒重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丰25×Conrad群体后代大豆百粒重遗传呈现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合丰25×Mapple Arrow群体后代大豆百粒重遗传呈现主基因+加性多基因的遗传模型,合丰25×Baybield杂交群体后代大豆百粒重遗传呈现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表明有相似的遗传背景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具有类似的遗传模型,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15.
为明确非小种特异性抗病大豆种质东农L-10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模式,以东农L-10为共同父本,分别以感病品种黑农37、绥农10号和绥农14为母本,构建了3个F_(2∶10)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对3个群体进行SCN 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亲本间雌虫指数均存在较大差异,群体雌虫指数符合连续正态分布,后代中抗病株系不存在显著的超亲效应。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抗性鉴定数据进行遗传模型解析,发现东农L-10对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符合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在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均存在2~3个主基因控制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以上研究结果为挖掘东农L-10的主效抗病位点和分子辅助选育高抗SCN 3号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6.
对大豆花叶病毒病N1株系不同抗性材料东农93046(抗)与品1246(感)所衍生的F8∶9代群体进行成株抗性鉴定,同时利用分子标记对其抗性基因进行确认并获得用于分子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F8∶9代抗病家系数与感病家系数基本符合1∶1的比例,说明东农93-046对N1株系的成株抗性表现为质量性状,其抗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同时,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利用76个SSR分子标记对父母本进行筛选,构建了一个包括13个SSR分子标记的F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并且单标记分析法和复合区间分析法的结果均表明东农93-046抗性基因位点位于SSR分子标记Satt114附近,对后代群体中抗病和感病株系各60份进行分子标记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Satt114选择准确率可达80.00%,这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17.
为保存诸葛菜的有利变异,满足栽培变异植株对种苗的需要,以变异植株嫩茎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嫩茎的生根培养、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试管苗的移栽和定植的研究,以建立起变异植株的无性系和快速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2MS+NAA0.2 mg·L(-1)是变异诸葛菜嫩茎生根培养、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和快速繁殖的理想...  相似文献   
218.
赵雪  唐焕威  高建民  陈瑶 《林产工业》2019,56(10):44-47
天然、环保材料是现代家居应用的发展趋势,芦苇取材天然,加工工艺环保,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家居用材。结合设计原则,分类总结出芦苇材料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将芦苇材料进行编织并应用于现代家居设计,不仅可以扩大芦苇材料的应用范围,亦可在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同时增加现代家居设计用材种类,为现代家居设计的拓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219.
220.
以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杜泊和道赛特4个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第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H-FABP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939(A/G)、980(G/A)、1013(A/C)和1018(T/C)4个SNP位点,表现出AA、AB、BB 3种基因型;在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和杜泊群体中,BB型为优势基因型,在道赛特群体中,AB型为优势基因型;经χ2检验后,4个绵羊品种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东北细毛羊、杜泊和道赛特3个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和0.50之间,为中度多态,小尾寒羊为低度多态(PIC<0.25);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